APP下载

把握当下每一刻, 便是永恒参观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新馆有感

2019-08-20

中国民政 2019年14期
关键词:莲花山新馆殡仪馆

通往山东省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新馆的路上,车窗外掠过一片墓地,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是没有经历过什么死亡的。幼时亲人过世,家人总顾及小孩儿阳气弱,将我与逝者丧事远远隔开。白布花圈实木馆,厚重的悲痛与细碎的呜咽,冷清压抑甚至有些阴森。这是我对殡仪馆的刻板印象。然而,莲花山殡仪馆新馆之行刷新了我对殡仪馆的认识,让我对生命有了些许不一样的解读。

新馆内分地上地下两个区域。地上一层负责殡葬仪式的举行以及各种服务的提供与接待,光照充沛,并不阴冷;地下一层负责遗体的处理与储藏,比起上层给人的感觉略阴暗些,但干净而无异味。简而言之,地面归生者,地下归逝者。

馆内有一套完整的殡葬流程:入馆,入殓师处理,守灵,葬礼仪式,火化,安葬。从前,还是技术落后的时候,这些环节常有反复重叠的部分,现在随着技术设备与运营模式的更新,整个流程变得更加流畅。参观过地面的葬仪品售卖处、洽谈处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大厅,我们从一间守灵房进入到地下。殡仪馆内提供的守灵房也和馆内其他区域一样,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三张并排的单人床,下层摆着棺椁祭品。上下两层由房间内部的楼梯相连。守灵室的装潢以不同主题的形式呈现,有基督教式,佛教式,还有以白布装饰的传统式灵堂。彼时,其中两间正在使用,门内摆着逝者的遗体、遗像与祭品,走廊中有几位守灵的亲属零散地坐在长椅上。路过守灵室时,我下意识地向屋内那张孤零零的遗像望去,沉默无言的亲眷们忽而抬头与我相视一眼,只是那一瞬间过于短暂,尚且来不及融进到他们的悲苦中去。

从守灵区出来,与走廊相接的是处理遗体的区域,即入殓师工作间、遗体冷藏室、沐浴室、法医工作间以及焚化炉。在地下进行的整个殡葬过程,从沐浴到焚化,逝者亲属都能全程观看,生者得以送逝者走完最后一程,生死离别的仪式感在这里体现得酣畅淋漓。此外,不少案件的法医鉴定也在这里进行,以最直接的形式为警方提供相关证据。

路过焚化炉时,为我们讲解的入殓师问道:“怕不怕?”

我答:“还行,不怕。”但事实上,小时候听大人们讲鬼故事,随便一两个就能把我吓得不敢一个人睡觉。至今,我也还没亲身经历过任何死亡,没亲眼见到过遗体,所以总以为如果真有面临死亡或尸体的那一天,我一定会感到无比恐惧。

直到那一天,我看见橙黄色的运尸袋被推进焚化炉,文学作品与浪漫主义下的滤镜瞬间被撕下,死亡的真实感扑面而来。彼时我忽然意识到,人的一生,多少爱恨情仇都浓缩在心脏停跳的那一刻,光彩的不光彩的,解脱释然还是心怀怨怼,都不再有区别,也没有任何纠缠的意义。既然生命的长度无法确保,那么唯有把握当下,去尽力充实生命的厚度。

从地下离开后,我们来到莲花山殡仪馆的生命之路。四百多级石阶,自下而上以雕塑的形式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拾级而上,台阶旁散落着各色雕塑,从诞生之初到耄耋之年,母亲怀中的婴孩成了代表了饱经风霜老人的风华古树。 莲花山殡仪馆同时也是当地的生命教育基地,意在教人正视生死,重视生命之可贵,提醒世人把握当下、珍爱生命。石阶的尽头,也到了这次参观尾声——骨灰存放处。新馆的骨灰存放结合了新技术,前来探视祭奠的亲属可以通过二维码在存放处扫码,打开相应的骨灰存放盒。不少逝者亲属在探视时还会在存放柜下留下纪念礼物,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打扫卫生时会格外注意并将其物归原位,体谅生者,尊重逝者。骨灰存放处的旁边是档案室。莲花山殡仪馆建馆至今43年已有近三十万份档案,每年增加两万左右。三十万条生命的漫长或短暂的哀乐喜怒凝在纸张间,整整齐齐码在铁皮柜中。

莲花山殡仪馆之行,我见识到了最新的殡葬服务技术与运营设计,但最大的收获还是踏入这儿的瞬间所带来的所思所想。那一刻,我脱离了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把平日被埋没在无数琐事下的,看似抽象的“生死”摆在明面儿上。亲眼正视死亡,谈论生死,理解死亡的同时,反而让“活着”这件事变得鲜明起来,生死或许有时候都是小事,人生何必还要斤斤计较。

离开莲花山殡仪馆新馆的路上,来时打过照面的那片墓地再次从我眼前掠过。只是这一次,它没有初次见到时那般让人不寒而栗了。

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的“生命之路”,以路喻人生。 (摄影/张勇)

猜你喜欢

莲花山新馆殡仪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概念方案(投标)设计
莲花山公园真美
深圳科技馆新馆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去殡仪馆
魂锁殡仪馆
“兔”与“免”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桃花也“任性”
殡仪馆里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