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战略意蕴

2019-01-26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文明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西安校区,陕西 西安 71006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就“为什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主张,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谋求全球善治、经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考虑与筹划,凸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习近平作为大国大党领袖的全球视野与战略智慧。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擘画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谋求全球善治的战略愿景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其出发点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道路。它统筹考虑了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是经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安排。

(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最好的国际环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绝非偶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首要考虑,是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争取最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1]592实现中国梦面临巨大挑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难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统一难题,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大国”难题,能源、网络、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安全难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并嵌套在异常复杂和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相互叠加的“爬坡过坎”阶段;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仍处于恢复期,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地区性动荡和冲突时有发生,生态危机、恐怖主义等威胁如影相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最好的国际环境,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和统揽性的大思路,否则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战略被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曰信任,二曰合作。所谓“信任”,就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即认同民族复兴是每个民族的权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合理合法;“中国梦”连着“世界梦”,并不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构成威胁,而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谓“合作”,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托全球化的平台与资源,只有在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往与合作中才能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在对冲中国威胁论,对冲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围堵与遏制,降低中国发展的外部压力;意在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关系,汇聚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力量。

(二)探索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途径

二战后,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多个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分庭抗礼的局面,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今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时代环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并存;二是相比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在数量和实力上都处于相对劣势。在这样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之道,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历史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时代课题。

今天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现阶段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正面对抗、全面对抗,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处之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以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为中心,管控利益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谋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二者的根本利益是截然对立的,何以构建命运共同体?这要放在具体的时代条件下去分析,否则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第一,今天的国际关系仍是以国家而不是阶级作为基本的利益主体和单元,国家仍然具有显著的民族国家特征,不仅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一定民族的利益,并且在更多的情形下首先代表的是民族的利益;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生态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地球村”特征日益显著,世界各国在这个意义上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69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趋势,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容了阶级差异,是一个具有形成、发展和灭亡过程的历史范畴。它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的低级形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要求并不相悖。

(三)谋求全球治理体系新变革

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下,全球治理呈现以意识形态划线、两大阵营各自为政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两大阵营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格局。不论是两极冷战,还是一超多强格局,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渴望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愿望,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趋势相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占主导的传统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难以为继,时代呼唤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理论。

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陷入了三个陷阱:资本逻辑陷阱,自由市场陷阱,文明优越陷阱。首先,今天的全球治理体系根本上是为垄断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攫取利润服务的,本质上是一个有利于少数国家的不公平的治理体系。其次,西方标榜市场是自由交换、公平竞争,但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世界市场垄断地位,尤其是金融垄断地位的事实,所谓“自由交换、公平竞争”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再次,“西方中心、文明优越”思维主导下的全球治理体系,实际上成为一个强力输出和推广西方文明的工具。西方发达国家的傲慢与偏见,使一个又一个主权国家自主发展的愿望和权利化为泡影,甚至造成地区性动荡和国家内乱。

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既有悖于公平,也有悖于效率,本质上是为少数国家、少数人服务的工具,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58-59的主张,是对金融霸权、市场垄断、政治强权、利益特权的限制,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调整,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代表了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愿望。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顺势而为、借力而上、坚守底线、统筹和经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智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在改变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这种改变本质上也是一种利益调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主旨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但是不可能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换句话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落实,将会挤压垄断和霸权国家的利益空间和机会,削弱其对全球事务的话语权和掌控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困难和障碍不可低估,需要把握机会、引导舆论、统筹资源、协调力量的战略智慧。

(一)顺势而为,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顺应中国快速发展壮大之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迈出了民族复兴的第一步;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迈出了民族复兴的第二步;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民族复兴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几乎同时提出,意味着民族复兴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中国人民百年夙愿和中国快速发展壮大的历史大势,抓住民族复兴历史性机遇的战略之举。

二是顺应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发展之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经济垄断、政治强权、军事霸权的消解,是对全球治理理念和规则的重大变革。理想离开了必要的现实基础,就是妄想,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是空想。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的发展大势,世界“地球村”特征日益凸显,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全球性危机的解决,越来越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基础和时代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为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三是顺应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之势。冷战结束之后,众多发展中国家表现出自主发展、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快速崛起的“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非洲国家在中国的帮助下,走上了去殖民化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本土力量成为非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成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条件,而是障碍。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行“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逻辑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着自己的否定因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准备了条件。

四是顺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大势。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并且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形下,不允许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采取与资本主义世界正面对抗、全面对抗的做法,否则其必将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发展好自己,办好自己的事情,学会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时代特点。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社会主义,而是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主张与资本主义国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适用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之道,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之道。

五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大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文明多样、文明平等,倡导文明交流、共同发展,是超越了西方文明优越、文明冲突观念的新文明观。在自然生态中,物种的多样性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在人类文明生态中,文明的多样性是保证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文明中心论和文明优劣论,是文明冲突的思想根源,也是导致国际规则不公平的思想根源。不同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单个文明的权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条件。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可以通过对话来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求同存异、平等交流,是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借力而上,以“统一战线”之力破发展之碍

一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相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旗帜包容了社会制度和政治信仰的差异,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最大同心圆。首先,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澳门虽然已经回归祖国,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港澳地区的号召力还是受到限制,对于台湾地区来说更是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包容了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凝聚港澳同胞的力量上,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次,“中国梦”可以消解国内持不同信仰、不同见解群体的离心力,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再次,“中国梦”可以最大限度团结和凝聚海外侨胞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中华民族复兴统一战线”。

二是借助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实现民族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仅靠中国一己之力是不行的,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道路的不断成功,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具有相似的经历,更多的共同话语和共同利益,与中国的合作可以带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很多现实的机会和利益,使借助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要实现与发展中国家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发展中国家统一战线”。

三是借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相互间矛盾不断。美国的优势地位仍然不可撼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尚不具备挑战其世界霸权地位的能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离不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与合作,实现民族复兴,仍要把充分借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作为重要的战略考虑。美国和日本是与中国利益冲突最严重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个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在破解美国携手日本等国家对中国的遏制与围堵,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同时,中国应提高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水平,以合作共赢谋求自身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是借助“朋友圈”的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不断扩大“朋友圈”的战略谋划。今天,以中国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等诸多国家结成的双边利益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也是需要继续经略好的重要外部支持力量。“朋友圈”为传播中国理念、落实中国方案、拓展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战略空间和重要示范,也为破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堵与遏制提供了现实的外部力量支持。

(三)和而不同,斗而不破,坚守发展底线

一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促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奉行丛林法则、零和思维,推行颜色革命,企图将世界改造成他们希望的模样,这是导致国际关系矛盾丛生,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直接原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战略思想的要点是,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在尊重和包容差异中谋求和谐发展;主张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平等,用“和”来弱化和化解“异”带来的冲突,谋求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59是运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中国智慧创新发展了国际关系理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世界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斗而不破,协商对话促和平。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异甚至对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合作共赢”,其本质是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力争用合作来消解对立,使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这符合人类共同发展的实际和要求,符合中华民族复兴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需要一个长期和平、宽松的外部环境,需要以尽量避免全面对抗和军事冲突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战略立足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斗而不破的战略,手段温和,为大多数国家所乐见,而且很有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意味着更多国家的利益联结和捆绑,中国可以借助外部力量降低美国与中国全面对抗甚至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三是坚守底线,不以牺牲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代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往最好处努力,做最坏打算”的战略,具有清晰的战略底线。合作共赢和协商对话的战略主张,必然要服从于服务于民族复兴,绝不是“为合作而合作、为对话而对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是政治底线,不会为发展而放弃中国道路。“绝不允许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是主权底线,表现在对待台湾问题上,就是不允许台湾独立,不放弃使用武力。包括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等在内的安全底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绝不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利益筹码。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付诸实践的破题之举,蕴含着“强内”“稳边”“通线”“建体”的全球性战略统筹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502再好的思想如果不能付诸实践,也就不能改变世界。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而且将其付诸行动。“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破题与开篇。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由大向强

一是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叠加期,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航船才能行稳致远。“一带一路”战略,与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发展战略一脉相承,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时代版和升级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向沿线国家投资和输出产品,在帮助沿线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发展经济的同时,将国内丰富的产能和资本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合作共赢”主张变成生动的现实;在维护和保障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的同时,为中国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谋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全域对外开放水平,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东南沿海地区寻求对外开放新突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破题之策,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回潮,逆全球化潮流抬头的情形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无疑为世界经济走出发展低谷,重新迈向繁荣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二是助力中国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在经济总量上,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针对中国的遏制与围堵已经成为美国对华关系的新动态。对于中国来说,如何避免与美国的正面对抗甚至激烈冲突,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道坎儿。“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性实践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新创举,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激发共同发展新动力。“一带一路”建设,用利益纽带将中国的发展和安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联结在一起,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将通过“一带一路”利益纽带传送到沿线国家,形成“中国受损,沿线皆痛”的局面。“一带一路”是中国的迂回战略,以远距离非正面对抗的手法降低了中国崛起的外部压力,在促进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了与美国正面对抗和激烈冲突的可能性,扩大了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稳定中国的沿边、沿海与周边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保障中国沿边沿海地区的稳定。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保持沿边沿海区域的稳定亦不例外。疆独、藏独、蒙独势力分布于中国的西部、北部沿边,台独、港独势力分布于东部、南部沿海,对中国的社会稳定、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祖国统一形成了现实威胁。保持沿边沿海地区的稳定,关乎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乎民族复兴大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力推动沿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和港澳台同胞安居乐业,增大社会稳定和和平统一的向心力。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将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共同遏制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增大中国社会稳定和和平统一的外部合力。

二是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为民族复兴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睦邻友好是新中国外交战略的一贯追求,稳定周边是新时代中国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经略周边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周边形势异常复杂和严峻,除北部外,东部、西部、南部均显露出和潜藏着诸多不安全和不安定因素,朝鲜半岛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岛屿争端、中印边界争端等从不同方向对中国形成了外部压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周边国家传递了中国希望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信号,表达了中国欢迎周边国家搭上中国高速发展列车的善意,在消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的恐慌心理和抵制行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形成的包围圈,提高了继续“围堵”的成本和风险,降低了继续“围堵”的可能收益。“一带一路”建设,将建立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进而建立起亚洲命运共同体,以点带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联通中华民族复兴的安全线和发展线

一是畅通能源外部补给线。中国的原油等战略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补给线的安全和畅通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不论是从国内能源供给不足,需要从他国购入能源的角度,还是从国内能源储量有限,需要有计划开采的角度,外部能源补给无疑具有必要性和长期性,畅通能源补给线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团结海上各国共同应对海盗危机,有利于海上方向能源补给线的安全和畅通,提高中国掌控海上能源补给线安全的能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中国在中亚和南亚开辟新的能源补给通道,形成对海上能源补给线的替代手段,在降低对海上能源补给线的依赖程度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能源补给的运输成本。

二是畅通对外贸易与投资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水平,拓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渠道和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通过商品贸易,消化国内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通过服务贸易供给劳务,为国内丰富的劳动力找到就业机会;通过对外投资,发挥国内资本充裕的优势,拓展投资空间和渠道,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通过提高对外经济交往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提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为充裕的中国产能、劳动力、资本找到出路,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各得其所。

三是畅通对外文化交流线。文明兴于开放包容,衰于封闭排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的大开放、大交流。“一带一路”沿线,不仅有几大古老文明的发祥地,而且有现代文明的兴盛地,文化资源多样而丰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经济搭建合作平台,但绝不止步于经济交往与合作,文化交流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的文明平等、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首先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以贯彻。

(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是由内到外,由此及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内、国际条件和需求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是一个由内到外、由此及彼的过程。中国是出发点:从条件来说是中国的日益强大,从根据来说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需求,从目标来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是结合点:结合“地球村”的发展趋势,结合世界各国的发展自身、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诉求。发展与安全是内外彼此结合的纽带,合作共赢、平等协商是结合的方式。“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这样一个实践的过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展开。

二是由点连线,由线成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庞大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杂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从一个局部开始,需要一个具体的抓手。“一带一路”建设发轫于中国,像一条丝线把散落的珠子串成链条,形成“一带一路”。但“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与使命绝不仅限于此,可以预见的扩散效应必将影响、吸引和联结更多的国家。当“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时,由线结网、由网成体将是其不断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经历由双边命运共同体、地区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由点连线、由线成体”的发展过程。

三是由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建设角度来看,利益共同体是处于先导地位的初级阶段,是联结现实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从构建利益共同体发端。利益共同体的局限性,在于重利而不重义,重“同甘”而不重“共苦”,利益的联结容易做到却并不稳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共同发展、保障和平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图从主观认知、价值取向层面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合作则共赢,对抗必双输”的理念,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确立这种理念,同时构建一整套规则和机制来保障理念的落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时代展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经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谋求“中国梦”与“世界梦”同频共振,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战略谋划。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文明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请文明演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漫说文明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