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论析
2019-01-26淳悦峻
淳悦峻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室,山东 聊城 252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人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光辉思想的基础上,围绕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战略考量、根本遵循和重点任务,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思想,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新时代的大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增添了强劲动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重大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战略考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道活力源泉和中国航船能够破浪前行的一大强劲动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廓清了迷雾,提供了坚强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助于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发展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和发展的逻辑关系中,深刻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作用。“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1]“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4]这不仅重申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将它与公有制经济地位加以同等对待,把民营企业家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所以,我们必须在着力发展好公有制经济的同时,着力发展好非公有制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为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贡献我国发展经验发挥重要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能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是我国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成分。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五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5]实践证明,“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有效破解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动能不足、活力不强的瓶颈,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就必须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争取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7]
进入新时代、新常态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不少民营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了要素成本增加、生产经营困难、创新意愿和动能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困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而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更不能说成是“国进民退”,把民营企业出现的困难归咎于国有经济,从而造成公私对立。非公有制经济要解决当前的困难,唯有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体制机制变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广大民营企业家应当准确把握大势,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信心、奋发进取,力争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9]因此,他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10]这是由于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的国家,发展依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只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要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11]这些光辉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向全社会释放了清晰无误的政策信号,极大地鼓舞了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创新创造热情。
(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在其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因而它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现状,使得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逐步形成了多元竞争机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有利于合理地节约使用各类资源、提高质量效率,最终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同时,也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压力,而且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了一个“参照系”,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以股份制为代表的混合经济的发展,能够助力传统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和科学的决策机制。
(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助于壮大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实力
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关系到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动性,进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建设,要求更多地向世界传播我国发展的经验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促使我国民营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标准、服务品牌价值和经营资本实力,提高与发达国家企业竞争的优势和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同时,还能够使我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贡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提高国际话语权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12]“非公有制企业搞大了、搞好了、搞到世界上去了,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了,是国家的光荣。党和政府当然要支持,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13]并勉励“民营企业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14]可见,助力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赢得新的伟大斗争的胜利,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既要靠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动力,也要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时而又科学地回答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紧要、最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重申了“一个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
1.要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重申要坚持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16]“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一条道路。”[17]这条正确的道路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艰辛探索过程中找到的,经历了“补充论”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平等发展论”的演变过程。正是因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所以,党才格外珍惜并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18]
2.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发展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申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直坚持的两个“毫不动摇”的发展方针。“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19]他还首次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论断。[20]他认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21]因此,“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民营企业控制论”等等否定、怀疑民营经济发展的说法,都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3.重申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22]这“三个没有变”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对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前提,对方针政策的坚持是根本,对环境和机会的营造提供是保障。这就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现实重要地位,这是基于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状况和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作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地位而做出的正确抉择。
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不能只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而必然是包括公有制、私有制以及其他所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不能改变这个基本经济制度。两种所有制经济,犹如中国经济的两翼,缺一不可。两翼密切配合、协调共振,中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二)强调了“三个平等”和“四个坚持”
1.明确指出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焰高。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23]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24]这就赋予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进入市场的机会、参与竞争的公平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明确提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25]
这些论断清楚地表明,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相互抵消的,而是相得益彰的,都是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发展的体现。正确地指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有助于消除社会上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方向。第一,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是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发展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创新能力差、技术落后、资金紧张、管理混乱、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产品质量差、收入差距大和劳资纠纷多等问题,制约了其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以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向心力和社会公信力,从而做大做强,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非公有制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也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要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发展道路。非公有制经济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要坚持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同时,也有利于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三)提出了“三个鼓励”和“五个允许”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鼓励”和“五个允许”的政策。[26]三个“鼓励”,既包括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也包括鼓励发展非公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还包括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五个“允许”,即允许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融合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国有资本到国有资本投资项目中参股;允许条件成熟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企业。这些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发展活力,推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抓好重点问题、抓好重点人群、抓好政商关系、抓好党的建设等方面,明确了新时代、新常态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抓好重点问题,把中央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1.明确指出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及解决办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叠加,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玻璃门”“卷帘门”和“旋转门”等不良现象,加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存在的“短板门”,造成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问题的出现。“尽管这些问题大多处在政策执行层面,是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形成的,但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下决心解决。一方面要完善政策,增强政策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百分之百落到实处。”[2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破解“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使党的各项政策真正做到落地、落细、落实。
2.明确提出了今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解决好的重点问题。2016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五大重点问题,即“第一,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健全完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第二,要着力放开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第三,要着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第四,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第五,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28]
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在上述五大问题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六大重点问题,“第一,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第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第四,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第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第六,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29]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彻底加以解决,就必须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进行制度性创新,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设置负面清单,限定政府的活动范围,不给权力伸手的机会;通过设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使权力既不敢乱作为又不敢不作为,从根子上铲除权力寻租、钱权交易的土壤。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科学思维,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二)抓好重点人群,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殷切地期望广大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和政府“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30]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自身修养。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1]他语重心长地勉励民营企业家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要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要加强自身修养,始终做到爱国、爱党、爱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32]勉励“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33]勉励民营企业家“要练好企业内功,特别是要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4]他专门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合力开创民营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35]
2.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什么时候都不可放松”。[36]这表明了他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有着清醒认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构成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信仰多元化,因此,在这支庞大的建设队伍中,存在着对中国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向海外转移财产、权钱交易、非法经营、社会责任感差、拉票贿选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以“守法诚信”为重点,以助推民营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以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的“四个自信”,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坚定他们扎根本土、贡献家乡的信心。
第二,要加强时事政策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大势,正视困难,提振信心,抢抓机遇,积极进取;引导他们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扎实实地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第三,要加强法律法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做到真心尊法、主动学法、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引导他们自觉维护中国制造的信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财富观、消费观和慈善观,引导他们遵守市场规则,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第四,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法。通过树立并大力宣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风貌、事迹生动感人的先进典型,引导他们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有更大作为,促进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37]
(三)抓好政商关系,充分调动党委政府和民营企业家两个积极性
1.明确了我们党对政商关系的最新定位。政商之间如何互动,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商业文明程度的标尺。过去,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习惯于靠关系、靠人情、靠金钱办事,把商业贿赂当成经济发展的“润滑剂”,既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也腐蚀了一些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压反腐、铁腕治吏,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一些党委政府部门却出现了以反腐为借口,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退避三舍”,在提供正常服务和发展环境上缩手缩脚,而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生产经营中遇到困难,也不敢去找党委政府,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干部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交往是经常的、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这种交往应该为君子之交,要亲商、安商、富商,但不能搞成封建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的那种关系,也不能搞成西方国家大财团和政界之间的那种关系,更不能搞成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的那种关系。”[38]而应当形成“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2.提出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新思路。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要义是政商在边界分明、各就其位、彼此清白、公开透明、依法依规的轨道上良性互动。如何构建这种新型政商关系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绿色政治生态、构建公正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商两方面共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的基本含义:“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39]要在“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的前提下,健全党政干部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经常性沟通联系机制,才能产生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合力。党政干部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都必须依法依规行事,坚守底线,做到不触法律底线,不踩纪律底线,不违政策底线,不破道德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商关系“亲”“清”的辨证表述,既解开了党委政府官员尤其基层干部对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打交道时不敢作为,怕惹上走得近嫌疑的思想疙瘩,也释放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党委政府部门联系时顾虑官员们态度冷漠,办事拖拉的压力。用“亲”“清”两字定位和阐述新型政商关系,本身就是解放生产力,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处理政商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各级党委政府营造重商、亲商、富商的发展环境指明了方向。
(四)抓好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
1.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土壤和平台。[40]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是在我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实现的。”[41]也必然要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做到可持续发展。要保证非公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党建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党的领导。[42]当前,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存在党员数量少、党组织地位边缘化、组织生活形式化、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对此,早在2012年3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非公有制企业仍属于党建工作新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多,工作基础薄弱,需要下大力气来抓。”[43]他特别强调,“民营企业搞党建不是一种形式的、功利的想法,要真正拥护党的理念,做到心中有党。”[44]“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抓好‘两个覆盖’、发挥好党组织‘两个作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抓好‘两个覆盖’,就是要抓好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和引进党员职工工作,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增强党的影响力。发挥好党组织‘两个作用’,就是党组织要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45]
2.必须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确保党员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46]特别是要在非公有制企业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大力发展党员。通过增加党员的数量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用非常重大。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党员的质量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地方人大、政协换届时,对有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进行适当的政治安排。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考察,做好综合评价,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推荐出来。”[47]这既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政治安排的综合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也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质量的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底线思维。
3.必须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与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党组织应当与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管理者建立双向互动工作机制。既要建立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企业管理重要会议制度、党组织与企业管理者沟通协商和恳谈制度,也要建立党组织邀请企业出资人、管理者参加相关活动制度,注重发挥企业管理层中党员的作用。[48]第二,党组织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前沿阵地的党支部建设。这是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力量源泉,将党支部建在产销第一线,号召“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设立“党员模范示范岗”等,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第三,党组织应通过引领非公有制企业的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规章制度、战略目标和行为准则之中,确立“坚定跟党走”的企业文化主题,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为此,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善于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制度中。通过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把企业发展目标和党组织的政治动员目标协调起来,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