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和价值意义

2019-01-26王磊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革命特色

王磊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理论创新者,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播者和宣传者。邓小平曾说:“老祖宗不能丢啊!”[1]369老祖宗一个是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成果,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科学厘清人类历史发展脉络、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规律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切实明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源流,领会新思想的逻辑理路,才能真正弄懂通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属性、内涵要义,才能不断提升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把理论创新转化为物质之基,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历史追溯: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础

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具体的时代背景,国情、党情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诞生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马克思主义的孕育产生是科学把握历史方位,结合不同的时代国情,与时俱进的进行理论创新。

(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主要矛盾的科学把握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了中国,给予早期迷茫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丝曙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仁人志士在寻找中国革命道路中进行艰辛探索,各种救国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要走向何处成为必须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在早期革命实践探索过程中,革命的重心都以攻打城市为主,毛泽东在攻打城市失败后率先向农村进军,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逐步明晰了中国革命前途方向,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3]毛泽东统一看待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同时他准确清晰的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指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把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特定的历史任务相联系,揭示中国革命发展的内部逻辑规律。毛泽东正是把世界历史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把握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应用到中国实际国情,正确研判中国革命所处的的历史方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八大准确定义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始终,制定了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方针政策。然而随着国际共运形式的发展,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式估计过于悲观,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主要矛盾判断失误的情形下,主要任务的制定和规划也出现偏差,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与挫折,进而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摸索阶段。

(二)准确研判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论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基本路线,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时代命题,这意味着党对国家认知方位达到崭新高度。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后,将八大确定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沿用和发展,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面对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对国际国内瞬息万变的形势,邓小平曾说:“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1]252这个实际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明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方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奠定理论基础。这是科学把握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结果,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认清时代发展的特点,明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不断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同时只有确切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基石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1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艰辛探索、实践总结,把新时期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新的表述,其内涵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广泛,不仅体现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所以新时代解决新矛盾需要新思想为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应运而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光明指南。但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定位,我国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没有变。

二、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新思想提供创新支撑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该时代历史产物,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不同时代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长期历史过程中诞生的,闪耀着新时代光辉。弄懂、通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源泉,坚定以新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传承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百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结合不同时代国情将其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形相联系,蕴育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越发绽放真理光芒、越发展现生机勃勃的气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实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进行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着力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都应有新的符合当今时代的治国理政的思想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充满活力的创新实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彪炳千古的蓝图伟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必将给新思想、新理论提供强大动力和实践空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和传承者,中国共产党人有着这种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志向,有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时代要求,坚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凝结全党智慧结晶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

三、实践土壤:丰富的基层阅历为新思想孕育奠定实践基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贯穿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新思想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无疑都源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的基层磨练和实践、在历史的峥嵘岁月中的探索和积淀。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和长期地方主政实践,为新思想的孕育和形成提供历史源头。

(一)七年知青岁月

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响应国家号召、想在广阔的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雄伟志向,让习近平总书记身先士卒、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刻苦钻研,不仅磨练了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意志,而且锻造了他科学钻研、勤学苦读的心智。正是这段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经历,让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理想信念在他心中深深扎下根,坚决解决人民疾苦成为他为之奋斗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梁家河艰辛心路的历程,是蕴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过程。

(二)主政正定县

正定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第一块试验田,在正定的日子里,他敢闯敢干、雷厉风行,提出众多新的想法和举措。比如“刹住吃喝风”“提出改革新举措”“保护古村城墙”“招贤纳士”“整顿党员干部作风”等。这在当今看似平常无奇的举动,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当时思想还没完全活跃开放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心系天下的胸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所说:“要做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5]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他家国情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心为民的作风和担当,而这些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三)主政“闽、浙、沪”各地

福建十七年的主政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得到全面历练和提升的关键期。结合福建特定的发展条件,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提出脱贫口号,率先在福建进行帮扶实践;提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杜绝和制止餐桌污染等;加快建设福建经济开发区举措,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坚持从严治吏,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党的建设纯洁健康。这些思想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理论实践基础。

主政浙、沪两省的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建成熟的重要时期。正是这样的实践积淀和厚积薄发,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扎实根基,成就了他非同凡响的领袖风范,成就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

四、价值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对“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阐明释义,在实践上对“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方向,同时也对对新时代面临的时代课题、历史任务、应对的挑战都做出系统规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航向。

(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任务,新时代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6]进行伟大历史任务,必须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新时代的社会革命不是改变社会形态、政治制度,而是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社会革命为解决新时代社会拜金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洁净社会风气、规整社会观念和树立高尚典型。新时代进行社会革命要与政治革命相联系,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和先决条件,社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整治党内腐败,老虎苍蝇同时打。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7]整党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一贯作风,党风健康、纯洁、平稳的发展,带动政风和文风风清气正、廉洁奉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合法执政党,党风不存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党内自身革命为新时代历史任务更好实现提供保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8]新时代是需要理论又能孕育理论的时代;是需要思想又能产生思想的时代;是需要伟人又能塑造伟人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历史的长河中实践、探索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指引人民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行动指南。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拉开了实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序幕,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国家做出分两步走战略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28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革命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的出行革命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