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今国际法律博弈的思考

2019-01-26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斗争法治法律

李 静

当今出现国际法律博弈的原因

一是历史必然性。从世界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产生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民族属性、宗教属性和国家属性,这就使得法律从产生时起就有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究竟要遵守哪一国家的法律,这就产生了国际法律问题。一个国家及其组织和国民从生活习惯、经济运行、民族精神、国家主权等诸多方面考虑,都会有要求适用本国法律的自然冲动和现实考量,这就导致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法治博弈和竞争。这种博弈和竞争在全球化之前并不突出,基于国际实际控制力的属地属人管辖是一般模式,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交往合作越来越多,大国强国基于其经济、贸易、科技、军事实力,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一般模式,努力寻求更加有利于自身的规则体系和执行机制,使得法治博弈越来越激烈,牵涉利益越来越重大,法治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具有了战略性地位。

当今世界安全和发展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承认各国不分大小,主权平等,领土完整。没有这一前提,则意味着各国之间将展开杀伐攻战,也就不可能有相互之间的基本信任以及合作发展的世界主题。1945年以来,尽管有各种地区性冲突战争,但核威慑形成的恐怖平衡使得整个世界处于和平年代,追求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成为世界主流。各国在发展中有合作也有斗争,美苏冷战持续了四十多年,冷战结束后,新时期大国之间的博弈和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随着大国体量增大有更加紧张升级的趋势。

古今中外的强大王朝,其历史影响力越千古而至今的,多是有建章立制之功,其法律制度精华泽被东西。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虽朝代不断更迭,但百代都行秦政法,秦代开启的国家大一统法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长期保持国家统一和繁荣昌盛的法治基石。汉律六十篇、唐律疏议等法律集大成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汉唐盛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传统、文化等影响力走向世界提供了法治路径。在西方,古罗马帝国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靠武力,第二次靠宗教,第三次靠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灰飞烟灭,宗教随着民众思想认识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影响缩小,唯有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仍然在研究借鉴罗马法并从中汲取智慧。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在位时花费巨大精力主持制定了法国民法典,他对此自豪地说:“我的光荣并不在于赢得了40场战役,因为滑铁卢一役就使得这些胜利黯然失色,但是我的民法典却不会被遗忘,它将永世长存。”这部民法典也确实是当时最先进、最完备的民法典,其许多立法技术和制度规则在当今仍有重大意义。如果说拿破仑对欧洲的武力征服最终失败了,那么他的法律征服则胜利了,法国民法典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法典的蓝本,法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以扩大和维持,法律实现了甚至超预期实现了天才人物的征服愿望。

二是思想差异性。战略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然后才是宏观统筹和顶层设计。思想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东西方的哲学思想有着重大不同,这种不同深刻影响着东西方国家的道路选择和制度设计,必然产生法治发展道路的竞争。东西方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发展思想是一样的,无论唯物主义是否被公开明确地承认,实际上都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自然科学领域只存在发展程度的差异,而没有发展道路的不同。东西方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思想是不同的,西方的思路是从个别到一般,首先认识一个人的人性特点和幸福所需,然后把一个人的这些特点和需求扩展到整个人群,作为所谓人权的基本内容。但迄今为止,按照西方的发展道路,从来都没有能够把他们设定的人权标准推广适用于世界所有国家和人民,实际上能够享受西方人权标准的只是西方国家的少数精英,其普通民众、盟国民众、他国民众的人权标准是层层递减的。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法实现西方人权标准,西方国家给出的理由是这些国家不民主导致效率低下、白人之外其他种族竞争力差、整个地球的资源不足以支撑等等,而从不反思其自身标准的缺陷和虚伪,反而以其自身发展成果来证明其道路优势和制度合理。应当看到,西方的发展成果固然有其自身努力,但剥削、掠夺(包括资源、人才等各种掠夺)、遏制、打压其他国家是其保持自己优势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科技、军事等各种软硬实力摧毁兼并其他国家特别是小国弱国的经济实体,使得这些国家永久受制于西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落后的根源在于西方及其各国代理人的压迫和扼杀。西方发展思想和道路本质上是多数人的苦难满足少数人的幸福,是一种差序等级而非平等公正模式。

东方特别是中国的社会科学发展思想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教育读本《千字文》就很有代表性,其开篇就讲“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中国把天地宇宙作为思考的起点,万事万物皆在其中,各得其所,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这就使得中国世界观具有明显优势,不会出现西方那种开始调门很高,而到最后总有人被排除在外、总有人会受到歧视的问题,也不会出现西方那种发展突然中断、无以为继、推倒重来的周期性问题。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五千多年文明从未中断的民族,这种思维模式可能也是重要原因。这种思维模式极具包容性。这种民族文化传统与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思想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完全能够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辉。

三是斗争复杂性。法治是政治的体现,每一种法治道路之下都有自己的政治底色,但法治在许多方面比政治特别是意识形态更温和更间接,不让人感到那么尖锐和咄咄逼人,同时法治相比政治和意识形态也确实包含着更多的国家社会治理技术性规范。当今世界,美国的“长臂管辖”法律制度,就是将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硬实力投射到世界各地的一种法律工具,从而实现对其他国家、企业、个人的各层面各领域的威慑、遏制、打击。《美国陷阱》一书精彩讲述了美国司法部门如何协同美跨国公司打压肢解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令人对美国司法公正的幌子和暗箱操纵行为十分震惊。

此次中美斗争不同于以往,美国提出的中美贸易谈判是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所谓的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框架性、体系性、制度性改革,贸易谈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想要改变的是中国的许多重要制度。中国是一个大国,只有独立自主才能生存发展,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依附他人也是不可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屈辱历史,就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国家的完全主权,脖子上被人家套上了锁链,不允许我们学习进步发展。今天中国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如此巨大的进步,我们绝不能再将自己的命运轻易置于他人之手。

应对国际法律博弈的原则考虑

一是坚持平等。当今世界引发动荡争斗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美国优先”,这一定位意味着原本即使是形式上的平等,美国也不再维护了,转而追求从形式上到实质上凌驾于他国之上的权威和利益。美国对全世界各国挥舞加税的大棒,彻底打乱几十年来形成的国际规则体系,各国的不满是毫无疑问的。大多数国家在“美国优先”之下都是受害者,凝聚人心的旗帜就是平等。法治的价值追求和存在基础就是平等,没有平等的法治,就只能是强者欺凌弱者的工具。中国是平等的受益者,也应当是平等的捍卫者,各国的主权、领土、道路等都应受到基本的尊重,这也是世界各国都期盼的规则体系基础。

二是坚持开放。中国从古代繁荣昌盛到近现代落后挨打,这也是从开放走向封闭的结果,中国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近现代以来几乎所有西方强国都侵略过中国,直到新中国建立有了独立自主的权力,通过开放重新融入世界,向全世界学习,中国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是领土大国、人口大国,中国有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维护自身安全,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提高,也给其他国家以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法治应当顺应这种大趋势大潮流,不搞民粹主义、排外主义,从而在斗争博弈中使自己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支持中国,使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依托世界,真正实现各国公平竞争、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三是坚持改革。中国改革四十年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中国的改革道路是应当坚持的成功道路。推进国内各方面改革,推进国际治理体系改革,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也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中国国内发展需要改革开辟新路,需要法治固化成果,发展变化了的世界力量格局,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国际规则。法治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大作用,改革虽然是变化,但不是无方向无原则的变化,而是有着清晰的方向和渐进的节奏,这种改革的方向节奏也为法治提供了稳定性基础。中国坚持改革,但绝不应接受无原则、无底线、无预期的要求。

四是坚持团结。全球化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产业链深度交融,经济、科技、文化等在世界范围进行资源配置和交流合作,伤及任何一国的行为都会连带伤害其他国家。美国要在全世界各国之间制造矛盾纷争,各国只有团结才能化解其分而治之的策略。必须团结一切反对美国霸权行为的国家,包括团结美国那些反对不合理政策的民众,消除各个领域的孤立主义政策,让世界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恢复起来。

五是坚持斗争。古今中外从未有过损人利己的事可以长期持续的,因为心理上受害者不会接受,物质上受害者也支撑不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于无理要求和极限施压,不能妥协退让满足其欲望,否则就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还会有更加恶劣的要求提出来,这种路径依赖只有在其遭到打击、受到教训时才会改变。法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军事斗争有所不同,是个既可以讲理又可以讲利的斗争方式,中国在法治斗争中的回旋余地很大,不公平不合理的法律总是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法理上可以反击,实务上也可以反击。

坚定赢得国际法律博弈的信心决心

一切国际斗争的核心都是权力和利益,法律斗争既是整个斗争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斗争的重要形式,相对集中于利害攸关的重点领域。

当前国际法律博弈的主要领域就是两个,一是经济,二是科技。美国的打法就是无视任何既定规则限制,集中一切力量,采用一切手段,企图彻底打垮我一两个龙头企业,从而实现震慑和寒蝉效应。美国以为的闪电击溃战变成了持久拉锯战。“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彭德怀元帅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这段话至今仍然十分准确有力、非常振奋提气。

我们应当有坚定的信心,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优势就在占据道义、人多势众、组织有力、勤劳勇敢者一边。

对支撑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科技发展的基础制度应当做更深刻的研究分析。例如,自由贸易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无疑对世界各国和全人类都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大国强国的好处更大,其具有高素质人才优势和高科技产业优势,可以在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上来发展,小国弱国可以集中力量、抓住机遇在某些领域取得比较优势。考虑到规则历来都是由强者制定的,这种规则已经是比较好的规则了,不能期望那种对所有国家影响都完全一样的规则,那是不存在的。小国弱国如果奉行贸易保护、没有知识产权,则其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为其不具备与大国博弈的综合实力,经济科技发展的战略广度和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经济贸易科技上实行开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才可能在某些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实现本国发展、维护本国利益。可见,虽然各国在不同时期对个别产业的特殊保护是常见和必要的,但贸易自由、知识产权是有利于所有国家的制度,代表着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对此应当有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

从15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史看,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曾先后成为世界贸易的最强大国家,每次世界贸易主导权的更迭都伴随着激烈贸易战,突出表现就是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两种制度规则的较量。守成国设置各种贸易壁垒,挑战国要求开放自由贸易,最终的胜利者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挑战国,但是胜利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斗争甚至包括军事战争,并且斗争的过程时间很长,通常要几十年才能分出胜负。美国称霸世界经济一百多年来,苏联和日本先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都被美国通过贸易战等打败甚至肢解,这说明美国的综合国力十分强大,其分化瓦解、孤立遏制挑战国的手段十分老辣,挑战国面临的反噬危险非常严峻。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趋势,绝不意味着就能轻易获得胜利,没有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不可能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打赢这场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决战的。

在这场大博弈大决战中,要取得斗争胜利,则国家、企业、个人要全面发动,展现更多优势,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全面斗争。

(一)拥有十四亿人口资源。这些人口只有在受到良好教育的前提下,才能变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因此,中国不能放松教育发展,更不能认为现在各方面人才已经过剩了,就不那么重视教育了。实际上中国的经济科技法律人才相比于发展需要还有很大缺口,没有我们自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则不可能支持我国打持久战。人才优势是一个国家的第一优势,得此者得天下。有了人才就能够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政策、策略,就能够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组织,就能够创造一切。教育是人才之基,应当更加重视教育的国家战略地位。

(二)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中产阶层。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正处在发展上升期,中产阶层人数多且还在随着城镇化发展不断增长,这给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回旋空间。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中国是世界上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些都使得中国能够持续保持对外资的吸引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兴业的热土,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强大依托。

(三)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工业门类。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这种全面性使得中国在对美贸易和科技斗争中,具有更加全面的防御和反击能力。

(四)各类企业可实现多样性组合。国企民企外企、大企中企小企各种类型,实现了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非常有利于国家整体竞争。少数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大胆聚焦主业,摆脱为了行业安全而广泛布局的成本,全力塑造结构合理、技术精良、能打硬仗的新型企业。在一个斗争激烈的时代,大型企业要瘦身减负,不能兼业领域过多,这样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和人才,提升进攻突破能力,也可以减少防御面积,少遭敌方打击。

(五)站在公理道义的一面。中国站在大多数国家立场上,坚持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得道多助,人心在中国。面对霸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乐于看到其受到制约和反击的。国家重视眼前利益,但更重视长远利益,从实际情况看,中国代表着真理和希望的力量,是不可能被压倒的,即使暂时被压制,也会再次崛起。

(六)领导有力、人民团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对于国家体制和发展道路的信心更为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坚决站在一起,中国强大的组织力使得中国能够更加高效集中地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斗争使得中国更加团结了,党政军民学万众一心。

(七)富有创新精神、坚定推进改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历史,但仅靠这些不足以应对时代挑战,中国近代史的落后挨打,就是因为闭关锁国、自大守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关键一条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改革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把改革创新精神烙在了自己的血脉中、印在了自己的旗子上。策略上可以有激进有保守,但政策上只能是永远的改革创新,立足时代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唯此才能使国家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斗争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