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实践意义
——以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为视角
2019-01-26林洋
林洋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 浙江 绍兴 312300)
[内容提要]“坚持、拼搏、担当、创造”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要义。“浙西南革命精神”不仅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呈现中国共产党精神面;而且反映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是推进党的事业重要动力。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坚持初心,拼搏使命;要为国为民,担当奉献;要突破困境,创造辉煌。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概念
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是党自成立后在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中逐步形成的心理、情感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党创造的精神财富总和。[1]它映照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性、是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内容。
1921年7月23日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确立不同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外延也随之扩大。首先,“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等革命精神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组成部分;其次,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又加入“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新内容;最后,“小岗精神”、“深圳精神”、“奥运精神”等新时期的精神层出不穷。十九大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将会在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中增添新元素,为“中国共产党大树”的茁壮成长不断补充养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路上不容离身的珍贵行囊。
二、“浙西南革命精神”由来
1927年1月,浙西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在遂昌县成立(遂昌县第二高等小学旧址),它是唐公宪等社会进步人士在浙西南地区撒播的第一颗革命火种。[2]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余部挺进师独立开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当地的干部群众坚持革命理想,进行革命拼搏,担当革命责任,创造革命功绩。一是燃起浙江地区的革命烽火,奠定浙江革命基石;二是浙西南革命有力地配合闽浙赣三省斗争;三是战略上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四是浙西南革命(游击)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继续发挥中国革命南方战略支点的重要作用。
为此,“浙西南革命精神”润养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与政治本色的完美展示,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和谐统一。新时代下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建设,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吸取正能量,坚定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建设需要“浙西南革命精神”
(一)“浙西南革命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3]“坚持”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1935年1月,红十军团被袭,2000余人被敌军包围,在主力红军牺牲,革命万分危急时,粟裕、刘英不抛弃不放弃理想信念,坚持集中先头部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执行《中央军区关于红十军团转向浙西南行动的电令》。5月,粟刘二人挺近浙西南腹地,开展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五六个月后,红军队伍和占领区域迅速扩大,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浙西南革命精神”承载着一种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南人民改变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理想追求,也蕴含着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不怕流血牺牲、坚持革命斗争的英勇壮阔的历史。
(二)“浙西南革命精神”呈现中国共产党精神面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4]“拼搏”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特色,呈现中国共产党精神面。1935年9月,国民党进攻浙西南地区,根据地丧失。第二年,幸存的红军与第二纵队第四支队在遂昌县汇合,建立小块的游击根据地。4月,国民党“清剿”后幸存的20余人转移到龙泉、浦城边境青草洋一带顽强斗争。全面抗战后,粟裕从抗战大局出发,发出《国共合作抗日建议书》,签署合作抗日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结束三年的游击战。该队伍在以丽水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孤军奋战,牵制国民党军队,配合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在革命低潮期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将革命烈火燃遍浙西南。理想信念是立党灵魂和思想基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这与“浙西南革命精神”完全契合。
(三)“浙西南革命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最高价值取向,“担当”作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宗旨,反映中国共产党价值观。1942年,国民党采用“五户联保”、“串联报告”等手段,“清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地方群众仍给八路军、新四军送水送饭,掩护革命战士。为了人民,原闽浙边委书记张麒麟毅然到最危险的浙西南地区,肩负起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后因掩护突围而壮烈牺牲,革命年代的浙西南地区,虽环境恶劣、弹药不足,却有1500余名的先烈将热血挥洒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相信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浙西南地区武装斗争得以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浙西南革命精神”与党的宗旨一致,因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价值导向。
(四)“浙西南革命精神”推进党的事业重要动力
伟大精神来源于伟大事业,伟大事业离不开伟大精神。“创造”作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主题,是推进党的事业重要动力。1937年初,国民党十万大军进攻浙西南地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不足500人。“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5]粟裕灵活运用战术,打破“敌进我退”的传统策略,实施“敌进我进”,相向对进、易地而战。这种独特的游击战术,是“浙西南革命精神”中“创造”要义的典范。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也因此战迅速地壮大,革命的火焰得以生生不息。此后,由于“浙西南革命精神”力量的支持和推动,以丽水为中心的浙西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事业中,克服各种困难,跨越各种障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奏响“红与绿”的赞歌。
四、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
(一)坚持初心,拼搏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作为人类社会中永恒不变的重要主题,价值理念的存在则是一切发展行动根本导向。98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力量源泉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6]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丽水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人民始终在奋斗路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走出一条革命旗帜不倒、革命烽火不灭、革命奉献不变的光明大道。
浙西南地区虽条件艰苦,却有理想信念支撑,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经受生与死、苦与乐的考验,书写出一部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将遭受难以预见的问题和接连不断的考验,要具备不褪色不暗淡的理想信念,才能达到前进路上“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好状态。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坚持初心,拼搏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记补精神的“钙”,点亮理想信仰明灯,站位根本政治立场,培育高尚正气情操,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夯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基。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光明大道走下去,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为国为民,担当奉献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政党最有担当、最有抱负,很多人马上会想到中国共产党。”[7]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化,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民族的强大复兴,时刻记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无数个中国共产党人真抓实干,敬业奉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上不断写出锦绣文章。在以丽水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在草行露宿和风刀霜剑前,群策群力,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诞生,为幸福生活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武装斗争不断,热血温润红土,踏实工作不停,汗水浸湿衣衫,在奋斗路上换取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就和改革的辉煌。
在“两个一百年”中,第一个百年计划是第二个百年计划的前提,而第二个百年计划则是对第一个百年计划的升华,在第一个百年计划发展成就基础上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继续奋斗,尽职尽责。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牺牲。不仅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全面小康社会和伟大复兴中国梦记在心中,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与人民一起创造美好生活,认真落实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发展规划,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让中央决策力与地方执行力并行共进;而且在具体工作上要抓细抓落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避免“工作计划头头是道,工作效果空空如也”的消极现象发生,把担负的各项工作谋到新处、落到实处、精到细处。
(三)突破困境,创造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力是指党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能力。“党的创造力不仅与党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8]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近14亿人口大国的领导核心,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切实增强创造力。而人数近9000万的党员也要汲取人类科学文化精华,探寻人生目的,确立人生方向,提升创造力。在党的领导下,以丽水为中心的浙西南人民发挥创造力,打响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第一枪,而当下正用“丽水之赞”支撑“丽水之干”,创造“丽水之美”。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党性修养既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又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增强干事创业信心。为此,新时代需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筑牢“两个坚决维护”的科学要求,也需要思想修养提升和具体工作开展紧密融合。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突破困境,创造辉煌。用“浙西南革命精神”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作风,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党的优良传统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积累党史、认清党情,结合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分析发展中的困难。同时,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入手,统一全党思想和行为,成为“五位一体”建设工程中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