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
2019-01-26杨振闻
杨振闻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1]。 为什么会发生历史性变革? 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从方法论的视域来看,习近平所倡导的久久为功的思想方法是取得成功、发生变革的重要法宝。
这一法宝,习近平历来十分重视。 早在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 习近平就指出:“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2]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 他又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 ”[3]3992015年1月12日,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的座谈中,习近平联系山西右玉县县委一届接着一届带领当地群众治沙造林的成功经验,再次强调:“抓任何工作,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 ”[4]146
学习习近平久久为功的思想方法,对于我们坚定信心,保持韧劲,真抓实干,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久久为功的哲学智慧
第一,久久为功蕴含质量互变原理的哲学智慧。细小的努力不显眼,成效也不明显,但持久的努力会凝聚成磅礴之力,“量” 的日积月累, 终将促成“质”的新飞跃。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道理。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人,都知晓这一哲学道理,视之为一种熟知的“常识”。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真正把这一“常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这正应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说的话:“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 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有一种最习以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认识的时候先假定某种东西是已经熟知了的,因而就这样不去管它了。 ”[5]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习惯于浅尝辄止、知难而退、急功近利,就是背离这一“常识”、没有“真知”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的表现,也是其无法获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一般而言,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期待自己能在学业、事业等方面收获成功,能在奉献社会中感受人生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所偿,其问题往往主要不是因其能力欠缺,而是因其缺少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韧劲和耐力。 因此,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交流时语重心长地指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 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3]170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党的相关文件与报告里,更是化为了一件件具体而微的举措中。 在众多举措中,“八项规定”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印象深刻,不是因为“八项规定”提法有多新颖,名称类似的规定以往并不少见。“八项规定”刚出台的时候,极个别人甚至还在私下里对其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新任领导的“三把火”之一罢了,认为时间一长,“规定”就会被遗忘得干干净净,不再起作用了。 可事实证明,这种预判是完全错误的。 群众普遍认为,“八项规定”在治党实践中得到了确确实实、不折不扣、以上率下、持之以恒地执行,一直在起作用,而且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机关学校企业都相应出台各自对标的相关规定。 权力的制度性笼子越扎越紧,“打虎拍蝇”的力度越来越大,“三严三实”深入人心,政治生态全面净化。 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五年多的坚持与努力换来的,是“久久”换来了这份“成功”。 这就是“久久为功”的哲学智慧在习近平治国理政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久久为功蕴含过程论的哲学智慧。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史上,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过程论思想。 他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7]。 哲学上所讲的过程, 是指事物在空间上的延展与时间上的延续,表明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关于事物的过程性,有两个重要特性:其一,事物的过程与事物矛盾运动具有内在统一性。 毛泽东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 ”[8]由于事物自身矛盾和外在环境的复杂性,矛盾并非总是一目了然,而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的,所以当矛盾未能充分展开的时候,就很容易迷糊人。 其二,事物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事物内部的肯定性因素与否定性因素此消彼长,当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否定性因素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时, 事物发展就发生逆转,就会出现暂时的倒退,因此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矛盾,而必须久久为功一直抓下去。
习近平强调,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抓好作风建设。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论思想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 ”[3]381这就是说,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随着全党反“四风”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人已经不再明目张胆搞“四风”了,但仍然心存侥幸,通过改头换面,变着法子搞“四风”。 比如, 党纪党规不准许在五星级酒店大吃大喝,有些人就转移战场,到居民小区的隐蔽豪华私人会所照吃不误。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反“四风”小有成绩,就立马见好就收,而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论的角度, 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从教育、制度、法律等多维度驰而不息地抓作风建设。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4]165。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改革开放也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同样从过程论的角度,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他说:“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3]67。 同时,习近平又特别强调,要善于及时总结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找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 他说:“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3]67
二、久久为功的价值取向
久久为功既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更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久久为功,不是一种为了获取功名利禄的功利主义。 恰恰相反,做到久久为功,必须要有一种正确的政绩观,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执政胸襟。 久久为功的对立面,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执政者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小九九,才能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个人虚名,甘于奉献,甘为后任者做铺垫石。 这种为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干实事的人,人民不会忘记。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 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和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3]400习近平这段话,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坚持久久为功的方法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首先,从世界观的角度而言。 干事创业、治国理政,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做到底”,也是要有前提的,即制定“蓝图”的过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需要充分调研、科学规划,确保“蓝图”切实可行。
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 干事创业、治国理政,需要从人民那里获得智慧,找到方法。 如果得不到人民的赞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再好的方法论也会失去民心的支撑。 党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之所以得到普遍的赞誉,是因为“八项规定”的诞生,就是为了呼应人民的关切,为了更好地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八项规定”的执行,也得益于人民对党员干部违规行为的有力监督。 正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运用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坚持久久为功,“八项规定”才成为人民拥护的“铁八条”,成为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一张亮丽名片。
再次,从价值观的角度而言。 干事创业、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所做的一切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习近平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3]101,“作为国家领导人, 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3]102。
因此,从价值观的角度而言,习近平之所以特别强调久久为功的思想方法,是因为他一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久久为功”所要建立的功业,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开卷篇,就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3为标题。 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更是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全党必须全面贯彻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1]之一,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
正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要求各级干部要对脱离群众的现象做坚决的斗争。 以党的建设为例,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 在这段话中,“坚持”“坚决”“零容忍”“不断”“始终”,强调就是要毫不懈怠、久久为功;而“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则是突出了久久为功、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还专门论及了久久为功抓工作作风与密切党群关系的辩证关系。 他说:“工作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3]387。 由此可见,习近平是站在人民立场、从密切党群关系的高度,来强调久久为功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三、久久为功的基本要求
为了使党员干部掌握运用好久久为功的思想方法,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习近平还提出了践行这一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方向上,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有一共同感受,就是两卷通篇饱含牢固的战略定力:关于中国道路,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增强政治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3]30;关于未来发展,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4]36;关于外交战略,习近平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3]247。 正是因为在内政外交等大方向上有了战略定力,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处变不惊,“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才能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才能不为歪风所惑、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暗流所动,聚精会神搞建设、扭住不放谋发展。 一言以蔽之,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战略定力,才不会犯颠覆性错误,才能久久为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在态度上,要秉持讲认真的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指出:“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工作态度上的必然要求,因而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大问题,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方方面面,也应该体现在党内生活方方面面”[24]。钉钉子精神,就是“讲认真”的集中体现。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既是工作敷衍塞责的具体表现,也是工作无法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 改变这种恶习,必须发挥“讲认真”的钉钉子精神,在工作中做到“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3]382。钉钉子精神的认真劲所折射出来的,则是久久为功的正确政绩观。 只有树立久久为功的政绩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不会有急功近利的冲动去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才能认认真真地为老百姓干实事,为实现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而不懈奋斗。
第三,在能力上,要有扎实过硬的本领。 践行久久为功的思想方法,光有“讲认真”的钉钉子精神还不够,还要有过硬的本领。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矛盾与挑战前所未有。 解决这些矛盾、战胜这些挑战,既要有敢于较真的韧劲,真刀真枪深化改革,也要有扎实过硬的本领。 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啃下难啃的硬骨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强调,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1]。
第四,在效果上,要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 这就是久久为功的根本目的。 久久为功, 从字面而言,“久久”是“为功”的条件,“为功”是“久久”的结果。这也表明,久久为功,不是只在乎过程,还力求成功,关注实效。 而检验久久为功实效的主体,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3]387他还说:“抓落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