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学科化:缘起·使命·路径

2019-01-26郑吉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伟大工程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

郑吉峰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在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当下,要不断加强的党的建设研究以指导党的建设实践。党建学科作为党建研究的承载者,加强党建设学科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的必要举措。党建学科以中国共产党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学科。目前,党的建设研究已然成为一门显学,但是,党建学科的地位与党建研究的重要性极不匹配,党建学科再定位与党建学科化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党建学科化的缘起与基本构想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建设逐渐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研究对象的学科。时至今日,根据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学科门类法学下设专业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其基本构成。根据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党建研究从属于党史研究,其学科名称为“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为法学门类下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囊括了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二级学科。

(一)党建学科建设的主张与构想

目前,党的建设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建设实践不断向前演进,党的建设实践的深入创造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实践的新发展呼唤着理论的新概括,党建学科所处的地位已无法满足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与党的建设深入实践的需要。韩强认为,“目前,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似乎轰轰烈烈、成绩显著,但是,由于党建的独立学科地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认同,因而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难以吸引更多著名的相关专家投入党建研究中,党建成果也难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2]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即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设置进行调整,设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具体而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2005年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在法学门类下设立与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平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囊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级学科。基于此,国内许多学者对党的建设的学科设置,提出了许多新的构想和新的主张,具体包括三种: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3]将党的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强调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二,设置独立的党的建设一级学科。这种观点认为,党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独立的党的建设一级学科及其所囊括的各个二级学科的设立,将极大地提高党建研究的地位,并且提升党建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能力。耿化敏认为,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存在密切联系,但同时又有自己独有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学科话语,不应成为攀附某一学科的“附庸品”。[4]丁俊萍认为,“党史党建学科就其整体来说,是一个跨多个一级学科的、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一级学科。”[5]郑吉峰认为,“将党的建设作为一门专业独立的学科来建设,在学科设置、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教材安排等方面进行专门设置,必将推动党建研究更上一层楼。”[6]

第三,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政党研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个体,党建研究属于政党研究的范畴,因此,将党的建设学科放置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中。区别在于,不再使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学科名称,单独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保证党的建设的独立学科地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并不多,学术界对将党的建设作为二级学科留置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呼声并不大。

总的来看,赋予党的建设以独立的学科地位,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种重要的呼声,一种学术共识。无论是将党的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或是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抑或是设立独立的党建学一级学科,其基本诉求就是改变目前党的建设尴尬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处境,赋予其独立的学科地位,以党的建设独立学科地位的取得来增强党建学科的经费投入、完善党建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党建学科的自身影响力、提升党建学科指引实践的能力,确保党建学科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关乎国家未来。党建学科以中国共产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的建设为根本宗旨,以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为根本目标,党的建设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着崇高的使命和功能,基于此,实现党建学科化,设置独立的党的建设一级学科,成为一种使命呼唤,一种现实选择。

(二)党建学科化的内容与诉求

在学科定位上:党建学科化之后的党建学科与“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党建学科是专门的、专一性的开展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具体而言,又包括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法规建设、干部与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党内民主等等。

在学科设置上:设立独立的从属于法学门类的,与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平行的,独立的一级学科:党建学。在党建学下面设置党的建设基本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程及其经验研究、党的建设比较研究、党的建设工作实务四个二级学科。这四个二级学科的存在,构成了党建学科体系内部的基本构架,共同支撑起了党建学。当然,这样一种二级学科的学科设置只是就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学科研究的开展上:不断拓宽学科研究的视野,着力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视野来认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避免党建研究中的“自说自话”,尝试开展跨学科研究;不断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在各项学术研究逐步走向实证化、定量化、科学化的背景下,党建研究要借鉴经济学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逐步采用定量研究、个案访谈等方法来开展党的建设研究,提高党建研究的水平。

在学科人才的培养上:第一,着力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党建研究人才,以弥补当前专业化党建研究人才不足的窘境,着力提升党建研究的水平。第二,着力培养各类专门的党建实务人才。今天,各级党务部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的党建实务人才,但是,党建人才的培养数量、质量与党建实务人才的需求量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迫切需要加强党建学科的建设力度和党建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党建学科化的责任使命

党建学科作为聚焦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一门学科,党建学科化的实现,既是党建学科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更是党的建设的需要。习近平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7]基于此,党建学科化的实现有着自己的基本使命,即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助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其基本内涵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大力开展反腐败工作,将思想治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筑牢党的建设“细胞工程”、大力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党的建设到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发展之中的一条主线。党建学科化以加强党建学科的建设为基本诉求、以服务于党的建设为根本宗旨。因此,党建学科化的实现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这也正是党建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独特之处,也正是党建学科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凸显了党建研究的重要意义。党建学科化与党的建设科学化密切相联、紧密相关,在党的建设不断向前演进的当下,党建学科化的实现,既能够从理论上对党的建设中各种现象进行理论解释,达到以理论解释实践的目的;更能够以党的建设研究服务党的建设实践、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更能够直面党的建设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始终走在党的建设最前沿,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聚焦于党的建设是党建学科的内在要求,服务于党的建设是党建学科的自带基因,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建学科化的崇高使命。

(二)助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了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要求必须毫不松懈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10]2017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1]

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四个伟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党建学科化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相关。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鲜明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建设任务比以前更加繁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比以前更加艰巨,以党的建设研究服务党的建设实践的需求更加迫切。基于此,要站在党的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党建学科化的重要性,从讲政治的角度认识党建学科化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建学科化的崇高使命。

(三)助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党面临的许多严峻挑战和党内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作出的关于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各级党组(党委)乃至基层党支部要肩负起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12]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的行动,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3]

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要从理论层面对全面从严治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出科学的理论解答,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指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与此同时,实践的新发展呼唤理论的新概括,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要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转化为党的建设中的宝贵财富。

党建学科化的核心要义,就是将党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认识和看待,赋予党建学科建设更多更大的自主权,推动党建学科本身和党建研究的发展。党建研究作为服务于党的建设的一门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党建学科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逻辑关系就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求实现党建学科化,党建学科化的实现,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党建学科化的实现路径

党建学科因党而生、因党而立、因党而兴。要实现党建学科化,就应当并且需要从党的建设全局来认识、来看待。具体而言,应当秉持为人民做研究的情怀和立场,不断提升党的建设学术研究水平,着力推进党建话语的转换与创新发展,按照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开展党建学科建设。

(一)秉持为人民做研究的情怀和立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4]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就此,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5]中国共产党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党建研究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党建学科作为服务于党的建设的学科,党的建设学科化的实现,就应当有为人民做研究的情怀,只有如此,党建学科的建设与党的建设研究的开展,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与支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基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党建研究与党的建设的密切关系,党建研究的质量与党建学科化的实现,与人民群众的福祉密切相关。第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建学科化的实现要保持正确的目标和方面,就必须秉持为人民做研究的基本立场。在党建学科建设与党建研究开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培养党建研究的理论人才与党建实务工作者,着力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精神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第二,在学科建设与学科选题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力回应人民群众所关切的关于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在学科研究中,着力从人民群众中寻找理论研究的创新点、兴奋点,寻找新的理论生长点,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福祉为基本追求,解决好为谁研究、替谁说话的问题,真正做到为人民做研究。

(二)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水平

学科建设的水平影响着学术研究的水平,而学术研究的水平反映着学科建设的水平,甚至可以反哺学科建设,因此,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学科的生命力在于研究的学术化,如果党建学科缺乏研究的科学性,就难以获得发展。[16]要实现党建学科化,就必须着力提高党建研究的学术水平,以较高的党建研究的学术水平来奠定党建学科化的基础,以党建研究学术水平的提升为党建学科化的实现提供动力与支持。少数情况下,党建研究与党建学科的价值被轻视,其原因就包括党务工作者众多,但专业的党建研究者不多;党建研究中应用性、诠释性的多,开创性的、强学术性的研究不足等。

提升党建学术研究的水平,第一,要坚持党的建设研究的问题导向,针对党的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来开展研究,善于捕捉真问题,例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问题、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问题、重构政治生态的问题等,都是与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伴而生的。第二,要着力对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展开研究,例如,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思想建党的问题等,都是事关党的建设的根本性基础性的大问题,党建学术研究必须在这些问题上有所作为,回答党的建设的重要关切。

(三)着力推进党建话语的转换与创新发展

党的建设,从本质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以此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过程。话语体系实际上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它以工具性构架承载特定思想价值。[17]党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长期的党的建设实践,不断开展党的建设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建党、管党、治党的知识体系,是党的建设的话语呈现。党建话语变化与党的建设历程相伴相随,党的建设实践要求党建话语的创新,党建话语创新,则有利于推动党的建设实践。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转移,与此相适应,党的理论建设也在不断探索话语体系的转换,在党的定位上,以执政党来进行定位;指出党内民主就是党的生命;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建主线;将党的建设科学化作为党建核心理念;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等。[18]推动党建话语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立足于实践,做到为时代发声、为党的建设的实践发声,回应时代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需要和关切。

(四)按照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开展党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有其基本规律,要实现党建学科化,就要按照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来加强学科本身的建设。

在学科建设的要素层面:给予党建学科一级学科的地位。只有明晰党建学科的定位,才能避免党建学科的尴尬地位;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充分运用实证研究法、调查访谈法等开展党的建设研究;着力培养各类专业化水平高、素养强的专业研究人才,搭建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强强联合,方能合作共赢;提升党建学科的学科意识,开发党建研究的精品课程,编辑党的建设的专业教材,着力提高党建学科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学科建设的实践层面:党建学科的发展,要着力避免走轻内涵、重外延的老路。要在不断增加学科项目和资金投入,强化学科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更加注重学科的内涵式发展。

从学科建设的外部条件看: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的大发展大变革之中,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世界的工业革命正在来临,中国的国家和社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有学者认为,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已经来临。[19]在党的建设中,商品交易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的侵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党建研究与党建学科建设能够走在前列,尽力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猜你喜欢

伟大工程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读周恩来《过好“五关”》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