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肌肉与脂肪组织胆固醇含量比较研究

2019-01-25刘树林李胤豪郭晓宇闫素梅

饲料工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二头肌网膜脂肪组织

于 洋 刘树林 李胤豪 郭晓宇 闫素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育肥方式,分为自然放牧(NG)与放牧补饲(GS)育肥两种方式,第二因素为品种,分为呼杜杂交一代羔羊(HZ)和呼伦贝尔羔羊(HL)。分别选择体重、体型外貌接近、健康无病的4月龄断奶后HL和HZ羔羊各60只,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育肥期为60 d,分为育肥前期(1~30 d)和育肥后期(31~60 d)两个阶段。放牧补饲组羔羊的精料补饲量:育肥前期每天每只补饲0.27 kg,育肥后期每天每只补词0.53 kg。试验结束时,GS和NG组中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5只羔羊(禁食24 h、禁水2 h)进行屠宰试验。

1.2 饲粮组成与及营养水平

自然放牧组羔羊和放牧补饲组羔羊在放牧期间(8、9和10月份)采食的牧草营养物质含量见表1,放牧补饲组羔羊补饲精料的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表1 放牧期间羔羊采食牧草营养物质含量(风干基础)(%)

表2 试验组羔羊补饲精料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样品采集

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中选择5只羔羊,屠宰后取左侧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肉样及肾周脂肪、尾部脂肪、大网膜脂、肠系膜脂、背部脂肪样包于锡箱纸中,-20℃保存,以备分析各种组织中的胆固醇的含量。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肌肉与脂肪组织胆固醇含量采用CHO酶法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1.5 数据统计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AS 9.0软件进行二因素的ANO⁃VA方差分析,统计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0.05<P<0.10表示组间差异趋于显著。

2 结果

2.1 品种与育肥方式对羔羊肌肉组织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肌肉组织胆固醇含量的影响(mg/100 g)

表3的结果表明,与NG组相比,GS组显著提高了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胆固醇的含量(P=0.037、P=0.005)。GS组羔羊臂三头肌的胆固醇含量值略高于NG羔羊,但差异不显著(P=0.274)。品种间臂三头肌胆固醇含量差异显著(P=0.02),HZ羔羊高于HL羔羊;HZ羔羊股二头肌的胆固醇含量趋于显著高于HL羔羊(P=0.063),背最长肌的胆固醇含量在数值上也高于HL羔羊,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950)。

2.2 品种与育肥方式对羔羊脂肪组织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见表4)

表4 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脂肪组织胆固醇含量的影响(mg/100 g)

从表4可以看出,与NG相比,GS可显著降低大网膜脂、肾周脂肪、肠系膜脂的胆固醇含量(P<0.05)。GS羔羊背脂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NG羔羊(P=0.008),尾脂的胆固醇含量在数值上也低于NG羔羊,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品种间大网膜脂与肾周脂肪胆固醇含量HZ羔羊低于HL羔羊,差异显著(P<0.05);HZ羔羊尾脂、肠系膜脂及背脂的胆固醇含量趋于显著低于HL羔羊(P=0.053、0.073、0.087),品种和育肥方式的互作效应对羔羊大网膜脂、尾脂、肾周脂肪及肠系膜脂的胆固醇含量无显著的影响(P>0.05),但对背脂的胆固醇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09),以GS组的HL羔羊最低,NG组的HL羔羊最高。

3 讨论

3.1 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比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了人们疾病结构的改变。胆固醇与人类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羊肉是人类最喜欢的动物产品之一,降低羊肉及其相关组织的胆固醇含量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尤为重要。

胆固醇的含量受到品种、生长环境、饲粮类型、饲粮营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种属动物机体的胆固醇含量不同,同一种属动物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也会使得机体内胆固醇含量不同。因此,不同品种的动物机体胆固醇代谢存在差异。目前,关于不同品种对动物肉中羊胆固醇含量的报道甚少,在羊肉上的报道更为罕见。在牛上的研究显示,纯种契安尼那肉牛(Fullblood Chianina cow)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于杂种肉牛(Hereford X Angus crossbred),而且血清胆固醇含量与日粮和性别相关。研究也表明,热带牛和亚热带纯种牛同时在热带环境饲养,血清胆固醇含量不同,热带牛显著高于亚热带牛。这些研究均表明动物机体胆固醇含量存在品种差异,而且其差异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兔上的研究显示,不同品种的兔饲喂高胆固醇日粮,结果血清胆固醇浓度升高的程度具有品种特异性,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变有品种特异性,诱发高胆固醇血症的程度也存在品种差异。不同品种鸡饲喂共轭油酸试验,结果蛋黄内胆固醇含量变化程度不同。本试验结果得出:HZ羔羊的臂三头肌与股二头肌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高于HL羔羊,这可能与HZ和HL羔羊的胆固醇代谢存在差异有关,但形成胆固醇含量品种差异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一些动物试验表明,动物体摄入等量的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前者在肝脏中氧化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体重增加和脂肪沉积比后者少。当中链脂肪酸取代饮食中的长链脂肪酸,会增加机体的饱腹感,导致采食量下降,胆固醇水平不会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能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UFA尤其是ω-3系列PUFA可显著促进胆固醇的流出。ω-3系列PUFA可以通过上调 胆 固 醇 7α 羟 化 酶 A1(CYP7A1)、CYP8B1和CYP27A的表达来促进胆固醇代谢转化为胆汁酸,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得出,HL与HZ羔羊采食相同的日粮,但从脂肪酸的进食量分析,HZ羔羊的单一脂肪酸(FA)进食量、MUFA、PUFA、ω-3 PUFA和ω-6 PUFA进食量均显著高于HL羔羊。本试验的结果显示HZ羔羊的大网膜脂与肾周脂肪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HL羔羊,尾脂和肠系膜脂的胆固醇含量也趋于显著低于HL羔羊,这可能与两个品种羔羊采食的脂肪酸种类以及进食量有关。但对于脂肪酸改变胆固醇代谢的机理还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

3.2 自然放牧与放牧补饲条件下羔羊肌肉与脂肪组织胆固醇含量的比较

饲粮的营养水平通过影响机体内激素水平来调节胆固醇代谢,不同的营养物质进入机体后进入不同的代谢途径,通过影响不同的因子来参与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和胆固醇稳态的维持。育肥方式是影响饲粮组成进而影响营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主要研究了NG与GS两种不同饲养条件下HL羔羊与HZ羔羊肌肉组织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GS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胆固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NG羔羊。目前,关于饲养条件对羊肉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报道鲜见。Naber研究报道,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可以使蛋黄中胆醇含量升高。江赵宁等(2018)研究了妊娠后期能量饲喂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和血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能量饲喂水平的增加,母猪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线性升高(P<0.05),母猪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二次升高(P<0.05)。丛日华(2011)研究发现,小梅山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饲喂低蛋白日粮,增加了肝脏胆固醇转化从而降低肝脏胆固醇含量。本试验得出,放牧补饲组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水平均高于自然放牧组,因此,育肥方式对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结果可能是与GS组日粮能量水平以及蛋白水平高于NG组羔羊有关,但确切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人类的研究发现,脂肪摄入的减少降低了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从而使机体调节自身的血脂代谢以适应这样的变化,引起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下降。如前所述,MUFA和PUFA均能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UFA能通过降解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s)-1c和-2的m RNA,抑制前体SREBPs蛋白的水解,降解进入核内的nSREBP-1c或nSREBP-2等作用下调SREBPs,进而抑制了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合成。本试验前期研究得出,两种饲养条件下下,GS组日粮中PU⁃FA和ω-6 PUFA含量及其进食量高于NG组。因此,本试验得出的GS组羊羔的大网膜脂、肾周脂肪、肠系膜脂及尾脂胆固醇含量低于NG组,这可能与GS组日粮中的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酸的进食量高于NG组有关,具体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从相关组织的脂类代谢及其基因表达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本研究结果得出,尽管在品种之间、饲养方式之间其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存在差异,但从其含量的分布规律看,胆固醇含量存在组织部位的差异;肌肉组织的胆固醇含量变化范围在52.37~149.33 mg/100 g,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变化范围在137.38~322.43 mg/100 g,脂肪组织高于肌肉组织,脂肪组织中以尾脂含量较高,大网膜脂与肠系膜脂中含量较低;肌肉组织中以背肌较高,股二头肌较低。

4 结论

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臂三头肌与股二头肌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地高于呼伦贝尔羔羊,但大网膜脂、肾周脂肪、尾脂、肠系膜脂与背脂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地低于呼伦贝尔羔羊。

与自然放牧育肥相比,放牧补饲育肥显著增加了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大网膜脂、肾周脂肪、肠系膜脂及背脂的胆固醇含量。

呼伦贝尔羔羊与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存在组织部位的差异。

猜你喜欢

二头肌网膜脂肪组织
大网膜扭转1例诊断体会
你好,身体(8)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右侧肱二头肌变异一例
一例由大网膜破裂致多脏器粘连导致牛死亡的病例浅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