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获得感”建立在满意与信任之上

2019-01-25文丨何勇海

遵义 2019年9期
关键词:信任感无感获得感

文丨■何勇海

最近,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某些地方的扶贫工作陷入“效果悖论”:扶贫工作没少花力气做,群众也有获得,可就是没感觉,更不会感恩。扶贫干部说,“效果悖论”易挫伤扶贫积极性。“惠民措施一条接一条,产业发展起来了,‘兜底’建立起来了,整体收入越来越高了,乡村环境也越来越美了,可群众获得感就是不强,这让不少扶贫干部感到困惑。”西部一名县委领导坦言。

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从上到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然而,群众“有获得却无感”的现象在基层的确较普遍。许多地方出台的产业政策、救助政策、帮扶政策等一条又一条,发展了特色产业,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解决了贫困户等群众的就业问题,群众收入翻了番。对于这些获得,部分群众仍表示没感觉,更不会感恩。

为何会造成这种奇怪的“效果悖论”?一方面,群众有获得,却没有满意感。获得感与满意感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相辅相成。用群众反应检验脱贫攻坚等工作,既要让他们有获得,更要让他们满意,建立在满意基础上的获得,才会给群众带来实在好处,才会让群众最有感觉,也才会让他们产生感恩之情。“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获得感要从群众口碑中来,满意感就是一种群众口碑、群众的真实感受。

然而,正如上述报道所披露,在一些地方的脱贫攻坚等工作中,不少地方聚焦于发展产业,但群众最关心的地方集中于公共服务上,比起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大量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修建道路、改造电网、改善环境等的投入,却相对较少。比如,自来水管铺好后,三年都没来水,也没人管;地方政府把村路修得很窄,错车很困难……公共服务缺失让群众的获得感打了不少折扣。

另一方面,群众有获得,却没有满足感。群众的获得感也需要从满足感中体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不必讳言,如今一些农村产业发展起来了,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了,群众整体收入也越来越高了,但由于历史欠账太久,也即不少地方的相关工作依然停留于追求“看得见的政绩”,民生短板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离群众的期望比如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好防病等等,仍然很远。

此外,群众有获得,却没有信任感。群众的获得感是强是弱,也与信任感有关。群众拥有获得感,基层政府就会赢得信任感,反之,基层政府能给群众以信任,群众也才会有真正的获得。一些地方若在脱贫攻坚等政务信息公开中政策不透明,公开制度形同虚设,带给群众的是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群众心存疑惑,最终导致虽有获得但无感。比如有群众认为,优惠政策在落实中有猫腻,总认为别人得到的更多。

因此,基层要摆脱“干部很努力,群众却无感”的尴尬,一者,在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时,要做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趋稳后,工作重心应逐步向公共服务转移,收入提高并非与获得感提升唯一相关;二者,要在解决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上下更大功夫,以尽快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三者,要着力提升公信力和透明度,以取得老百姓的充分信任。

猜你喜欢

信任感无感获得感
多源数据融合的高速公路区间无感测速方法
北京P+R停车场无感支付方案探讨
金溢科技加速助推ETC无感加油
四大行纷纷推出无感支付产品
情感认同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建立师生信任感的方法
提升中学生与思品教师信任感的策略研究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组织内多层次社会交换关系对员工角色外行为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