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的探讨
2019-01-25
(沛县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管理所,江苏 徐州 221600)
沛县处于江苏省最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属沂沐泗流域,东临微山湖,属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1 576 km2。全县县管骨干河道26条,长522.3 km,堤防长156 km,堤滩面积近3.3万亩。其中有13条骨干河道列入江苏省河道名目中。县属骨干闸涵40座,其中中型闸涵8座,总泄洪能力达3 625 m3/s;县管排灌固定泵站18座单站,装机容量达到10 950 kW,翻、排水能力175 m3/s。其中大型泵站两处分别是湖西泵站(含8座单站)、沛西泵站(含5座单站),排涝泵站包括2座单站、圬工泵站包括3座单站。
县管河道:鹿口河、沿河、杨屯河,3条防汛河道堤防已达到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排涝标准;大沙河基本达到上述标准;姚楼河苏鲁界河至王三庄堤防7.8 km,已达到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排涝标准;苏鲁界河至湖口部分堤防堤顶宽度、堤身坡比不足,达不到设计标准,堤身薄弱;其余21条县管大沟级及以上河道,由于运行多年,部分河道堤防达不到防洪设计标准,堤顶、滩面有雨淋沟,防护工程毁坏严重,险工险段不能及时修复。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也使得我国各个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尤其是水资源的分布。从南水北调到三峡大坝建立,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能大幅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满足农业灌溉需求及工业用水需求。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水利工程属于建设周期长、资金耗用高、使用周期长的大型项目,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及有效的养护更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只建不管,则无法发挥水利工程在生产生活中的最大价值。
1 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的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即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外部管理主要是指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内部管理主要是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管理,包括人员的管理、职能工作的管理、制度的优化等[1]。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合理的规划新建和维护水利工程设施,以达到优化区域水环境、合理调节水资源等目的。
水利工程的养护是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技术对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实施维护及保养。常见的水利工程养护包含对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及堤防工程等进行的养护工作。由于各项水利工程的功能及应用环境不同,对各项水利工程采取的管理养护方法也不尽相同。各项养护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各项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如堤防工程的养护着重维护堤坝的牢固、安全,确保堤坝能有效抵御洪水的冲击,保证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水闸工程的养护要确保其防洪排水功能的发挥。水库工程的养护则要充分注重工程的防冲以及护坡等设备的管理质量,以及要对自备发电机等相应的设备加强管理养护,保障水库工程系统良好作用的发挥[2]。
2 我县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两费”情况一直没有完全落实
我县县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社会公益性作用突出,长期以来依靠水利工程水费维持生存和运行管理工作。由于我县财政状况紧张,多年以来,人员经费、维修养护经费无稳定来源,主要依靠有限的水利工程水费,给县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2.2 缺乏科学的管理队伍
人是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过程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从我国水利工程现有的管理人员的构成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部分水利工程设施配有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非专职管理员,兼有其他工作职责,无法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有少部分水利工程设施甚至未配备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缺失将无法实时监控水利工程实施及运行情况,无法在设施出现问题或故障的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二是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从管理人员的资质来看,部分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缺乏科学的认识,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部分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更换十分频繁,这就使得管理人员难以积累管理经验,管理水平也较难得到提升。
2.3 管理机制及方式落后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及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大幅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效率,使得管理及养护工作事半功倍。然而现有的管理机制及管理方式还较为落后,难以满足新时代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
在管理机制方面,大部分管理者还是处于一种被动管理的心态,即出了事需要管理的时候才管,平时不需要管理的这样一种错误心态。被动管理属于事后管理,是发生损失后的管理,是缺乏有效性的管理。另一方面,这种基于问题的管理会让管理者仅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问题解决即万事大吉,无法针对现有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无法做到以史为鉴。
另一方面,现有的管理方法及手段也较为陈旧,21世纪是科技兴国的时代,计算机技术、AI技术等众多先进技术已在国防、医疗、交通、通信等方面广泛应用,大幅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将人们从低附加值的繁杂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更有价值的生产和创造。但是,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及养护中很多重复性、低价值性工作依然依靠人力操作,效率较低[3]。
3 优化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对策
(1)制定严密的工程管理制度,运用相关技术、管理规定,明确工程调度运用的工作流程要求,规范工程管理行为,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各项调度指令,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2)优化管理机构,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及维护工作不能空喊口号,需要有人来切实执行。因此,各机构应该重视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配备及管理。
一是要做到各个设施有人管,设管理专职岗。每一项水利工程应视实际情况配置1名或多名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承担起日常管理及应急管理工作。日常管理需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应急管理需有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及处理方案。
二是要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管理效果的好坏。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多样化的管理知识培训及深层次的管理经验交流。可定期组织区域的水利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会及经验交流会,让管理人员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通过分享与交流,吸取他人丰富的经验,进而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三是制定健全的奖惩制度和绩效制度,切实有效调动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强化工作完成效果[4]。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引用先进管理方法。良好的管理机制能有效指导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管理机制的第一步就是转变管理理念,需将被动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主动的事前管理。以事前管理为导向才能防患于未然,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需将管理行为制度化、管理过程流程化,尽可能降低因管理主体差异而导致的管理效果差异。将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工作的目标、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奖惩措施等以文字形式写明,做到有规可依。任何人员都应遵循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如有违背者则按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合理的管理机制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及时更新,不应一味因循守旧。固化的管理机制不仅不能指导和推进管理行为,反而会限制管理行为的开展,阻碍管理工作前进的步伐[5-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助推器。借助先进的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管理的效率及效果。利用扫描仪与数字化成图技术相结合的养护技术,能够有效展开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及养护。扫描仪是基于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现阶段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的细节进行科学研究分析,从而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其次是利用数字化成图技术,对水利工程中各个分部项目数据进行收集,如田间工程,扫描仪以及监控系统能够对暴雨天排泄沟渠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并形成数字内容,通过数字模型测算,得出该沟渠在未来24 h之内所能够承受的排泄量,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提出应急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及养护水平[7-8]。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及养护关乎民生大计,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能重建轻管。在我县水利工程现行的管理及养护中,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管理机制缺失及管理方法陈旧等仍然是制约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几大问题。针对现有问题,为加强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能,必须通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方案等方法多管齐下。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不可一蹴而就,但只要坚定前进的脚步,未来就一定会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