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康养社区服务内容研究
2019-01-25
(1.中国中冶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9;2.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比2017年度增长了859万,增长率为0.6%[1]。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进程快的问题,导致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康养社区已成为完善现代社会养老体系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居家养老的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群体,从养老服务的内在需求出发,探索智慧康养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内容与路径,以此指导智慧康养社区的建设与运营。
1 智慧康养社区内涵分析
1.1 智慧康养社区
智慧康养概念是利用先进技术整合所有信息来满足养老的需求,这种需求定位于全方位,并连接到各个层面起到一个整体化的作用,同时也应该通过医养结合来实现智慧型的康养服务[2]。康养社区的智慧化,主要体现在软件基础设施的智慧智能化,是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化服务平台、智能设备以及线下服务圈精准对接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理需求而构建的智慧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载体。
1.2 养老需求分析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左美云[3]构建了对应老人不同需求层次的“SMART”智慧居家养老模式。陈莉莉[4]构建了包含紧急救助服务、生理检测服务等12项基本服务功能的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以期借助服务平台综合使用社区资源,让老人享受上门服务,达到以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便捷的状态解决社区养老问题。可见,老年人也会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主要是针对便捷化的疾病治疗、健康检测、家庭护理、康复指导、健康管理方面的需求;安全需求是老人对居家生活、出行、环境、紧急救援等方面的需求;社交需求则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老人希望得到精神关怀、交友交流、互助互通、增强其社会存在感的精神层面需求。
2 智慧康养社区的国内外建设现状
2.1 智慧康养社区建设情况
联合国于1992年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中强调要建立以社区为单位,保证老人安居家中养老的服务体系[5]。发达国家较早在康养社区的建设与实施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并善于利用高科技元素辅助其管理、运营,已形成较为全面的服务体系。
1997年,美国推出全面医疗照顾(The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of the elderly)项目,主要服务体弱多病老人,使其能在社区体验到全方位的照顾[6]。日本提倡原宅养老,为更好地发挥原宅养老的作用,松下集团为社区配置了远程医疗系统,老年人通过社区统一发放的智慧产品将监控到的血压、心率等数据发送到医院,大大降低了老人与医院间的奔波频率[7]。
我国的智慧康养社区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2012年,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首次提到智能化养老的理念[8]。近几年,我国在智慧养老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实践。2012年,NEC“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在北京正式上线运行,在国内首次将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运用到老年公寓的各个管理层面。2013年,山东首家“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落户济南,该系统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及无线蓝牙等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可靠及时全面的健康医疗定制化服务,同时实现了家人对老人健康状况的跟踪,还可为老人提供购物、家政、旅游等生活服务。
2.2 智慧康养社区服务内容存在的问题
综合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智慧康养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智慧康养服务行业标准。由于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的众多企业,纷纷涉足养老,各种养老项目百花齐放,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和标准。但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行业服务标准指导和监督,也造成了养老服务良莠不齐的乱象。(2)医疗、照护等重点服务不突出。由于很多企业在项目前期研究不足,片面追求大而全的养老服务内容,却忽略了老年人群对便捷化医疗、生活照护等方面的主要需求,提供的服务内容本末倒置,并不是老人最需要的养老服务。(3)养老服务机制不健全。由于老龄化的超前发展,现有的养老服务机制不能解决超前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社区服务、物业服务不发达,家庭养老保障政策缺失,导致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缓慢。
3 智慧康养社区服务重点内容
以老年人最关注的养老需求为切入点,智慧康养社区服务应包括医疗保健服务、长期照护服务、居家生活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出行辅助服务、文化教育与社交服务等。
3.1 医疗保健服务
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应尽量以社区或街道为单元,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小区或社区医疗与保健机构配套,确保就近及时为社区老人提供基础医疗、健康检测、分析、评估,针对性地给出健康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养生、饮食及运动方案。小区或社区医疗机构,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或智能设备,为老人建立动态化健康档案,实现对老人的健康状态跟踪,及时接收特需老人的线上预约或紧急求助,据此为特需老人提供上门诊治服务,同时能够适时提供心理咨询及疏导、开展养身保健知识讲座等服务。
3.2 长期照护服务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空巢独居老人、慢病老人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对居家延续性照护或长期照护的需求日益突出。因此,就近在小区或社区中发展长期照护服务,有计划地设立“护理之家”“家庭病房”“长照护理员”等,为辖区老人提供延续性的健康照护服务,如日间照料、家庭康复、生活介护、用药提醒等。护理机构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或智能设备,实现与医疗机构的实时对接,了解老人的健康情况、医嘱及护理需求,并能及时反馈老人的作息情况、健康信息,确保老人能够得到更好的健康照护。老人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照护服务申请、预约、反馈、评价等,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3.3 居家生活服务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弱,居家养老应配有专职人员或社会机构提供较好的家政服务,如家居清洁、餐饮服务、日常代购、快递收寄、维护维修、生活缴费等上门服务。社区可利用互联网搭建居家生活服务平台,设立专门的居家生活服务团队或整合市场资源、志愿者或社工团体等为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老人也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需要的在线预约、生活缴费等日常事务。
3.4 紧急救援服务
智慧康养社区应设置专门的紧急救援系统,在老人家中安装报警按钮或报警电话,可实现一键视频或通话,另为老人配备可穿戴式移动监测设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与社区中心、物业中心、医疗机构等的对接,及时发现定位出险老人所在位置,为独居、突发疾病的老人提供快速救援,保障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无忧。
3.5 辅助出行服务
出行安全也是养老服务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智慧康养社区应通过互联网平台,借助智能穿戴设备、社区监控系统实现对出行老人的实时运动监测、出行定位等。当老人突发意外,可利用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一键紧急呼叫,社区及时根据实时定位展开出行救援。另外,社区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出行预约中心,为出行老人提供适当的车辆预约或出行陪伴。
3.6 文化教育与社交服务
康养社区应考虑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需求,设立文化教育、社交活动等于一体的服务场所,如设老年大学、阅读室、聊天室、老年运动中心、组建老年活动团体、心理咨询团队等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定期对居家老人进行关怀探视,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另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老年交流群,为老人提供一定的养生旅游服务、法律咨询及援助服务等,及时推送活动信息,宣传文娱活动情况等,丰富老年生活,使老人保持身心愉悦,有利于身体健康。
4 结语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研究基础,智慧康养社区养老服务必须贴近老人养老需求,着力解决老人最关注的养老问题,广泛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搭建好智慧服务体系的供给框架,逐渐构建一个便捷、及时、定制化、一站式的智慧康养社区服务体系。同时,在智慧康养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或行业应在养老服务标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完善社区基础养老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保障等方面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