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眼袋的整形效果分析
2019-01-25张凤云邵兆银张凌云
张凤云,邵兆银,张凌云
(1.成武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274200;2.菏泽市立医院,山东 菏泽,274031)
眼袋为眼睑部皮肤萎缩松弛,眶隔膜、眼轮匝肌及眼部支撑组织结构退变,眶隔脂肪脱垂、位移等多种病理变化引起眼下结缔组织发生水肿、下垂、臃肿等异常结构[1];在眼袋临床治疗中通过手术方式去除眶下疝出脂肪,收紧下睑轮廓,使患者眼睑更加符合面部美观学要求[2-3]。为寻找更加有效眼袋整形手术方式,我院特行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行眼袋整形术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女59例,男8例,年龄29.4~67.5岁,平均(40.36±3.75)岁,其中眼轮匝肌松弛肥厚者11例,脂肪膨出者10例,混合型眼睑22例,初次接受手术治疗者62例;联合组67例,女60例,男7例,年龄28.6~68.4岁,平均年龄(41.05±3.86)岁,其中眼轮匝肌松弛肥厚12例, 脂肪膨出9例,混合型眼睑23例,首次接受手术者63例,所有患者眼袋明显突出,伴有颧部组织松弛,且下睑皮肤出现明显皱纹;排除既往发生严重高血压、高血糖病史或严重脏器受损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面生理检查,于手术前两周指导患者戒烟禁酒,禁止服用具有活血功能药物,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避开女性经期实施手术。对照组予以单纯单纯轮匝肌悬吊整形,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于患者距睑缘1mm~2mm平行处下睑皮肤标记切口线,切口外端持续向下端延伸,使其与外眦延长线保持35°角即可;取1:20万肾上腺素与2%利多卡因混合液于眼轮匝肌侵润麻醉;随后由切口标记线逐层切开眼睑皮肤及轮匝肌组织,剪开深处眶隔膜,对于眶隔疝出脂肪较多患者,可轻压眼球,并适量切除多余脂肪组织;随后指导患者保持张口、睁眼看向上方状态,使患者下睑保持一定张力,并切除多余轮匝肌;随后适量向上牵拉外眦角切口下叶组织,使其游离于皮肤缘内、中、外1/3部位,并将其垂直剪开,并结合剪开的皮肤宽度,标记并切除下睑需切除皮肤,随后进行电凝止血,并借助热凝技术收紧眼轮匝肌组织,最后借助7-0单丝尼龙线完成无张力缝合,并于5d后进行切口拆线。
联合组体位、麻醉、切口标记等术前准备同对照组,并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眶肌筋膜提紧整形。在切开患者下睑皮肤、轮匝肌,剪开眶隔膜后,借助蚊式血管钳深入分离轮匝肌深面,充分裸露增厚的眶肌筋膜韧带,将其于中部对半剪开,并使用5-0尼龙绳紧提离断的筋膜韧带,并将其与外眦韧带缝合;随后对肿胀轮匝肌皮瓣提以适张力,并将外上方轮匝肌固定缝合于外眦韧带。并叮嘱患者张口、睁眼、看向上方,为下睑提供适量张力,切除多余轮匝肌,并将外眦角切口下叶组织向上牵拉,切除多余皮肤后进行电凝止血及紧缩眼轮匝肌操作,最后使用7-0单丝尼龙线进行缝合,期间需保证外眦角缝合平整,可予以适量加压包扎,术后5d拆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下睑外翻、眶下睑沟凹陷畸形、结膜炎);并跟踪随访12个月,由患者对术后恢复效果,术后整体美观度等方面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共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疗效评定:(1)显效:术后未见切口疤痕;眼袋、眼部褶皱等完全消失,且未见并发症状出现;(2)有效:患者术后眼部褶皱、眼袋基本消失,眼部整体美观性明显提升,未见明显切口疤痕;(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有效率=(n有效n显效)/n本组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x ±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及满意度对比
联合组总有效率95.52%(64/67),满意度(91.25±3.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07%(57/67),满意度(85.46±2.95)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满意度比较
2.2 并发症情况对比
联合组并法症发病率5.97%(4/67),显著对于对照组16.42%(11/67),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眼袋多被分为获得性及先天性两类,其中获得性眼袋患者占绝大多数,与患者常画眼线、不正确眼部按摩方式等因素有关[4-5],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下睑支撑结构与眶脂肪量间平衡状态遭到破化与眼袋形成有着密切联系[6-7],患者多以眼部皮肤萎缩、松弛、皱纹增多为主要特征[8-9],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
在眼袋临床治疗中,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多通过手术方式予以矫正治疗[10-11],单纯轮匝肌悬吊眼袋切除术为眼袋整形常见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患者多余眶内脂肪量、轮匝肌、眼睑皮肤等组织[12-13],实现消除眼袋作用,手术治疗通常以“宁少勿多”为切除原则,以防止下睑外翻情况,但此方式易忽略眶下皱襞及眶隔作用的影响,对切除量掌握不够准确,易出现切除过量,引发下睑凹陷畸形等并发症,效果并不理想;而经眼部解剖学研究发现[14],眶肌筋膜韧带游离后可分离出0.5~1.5cm左右长度,将其提拉于眶外缘部位时,可见眼轮匝肌、下睑皮肤也随之移动;因此,提紧眶肌筋膜韧带即相当于同时提拉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等组织,此时行眼睑整形手术可有效控制多余组织切除量,对改善下睑皮肤松弛有着重要作用[15],并对患者术后下睑张力恢复,减少并发症意义重大。本研究中,我院即通过眶肌筋膜提紧联合治疗,患者术后眼部褶皱、松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下睑皮肤张力恢复良好,应用效果显著(P<0.05)。
就目前而言,临床眼袋整形术式主要可包括皮瓣法、肌皮瓣法或二者联合方式,在临床治疗中,需全面分析患者眼带受损严重程度,选择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质量方案,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而随着眶肌筋膜韧带相关报道及可行性研究逐渐增多,笔者认为,通过常规皮瓣肌皮瓣术式,将眼轮匝肌及眶肌筋膜韧带提紧,可有效改善患者面中部松垂情况,使中老年患者面中部呈年轻化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a.眶隔疝出脂肪切除或固定:对于疝出脂肪较多者,需注意解剖内、外两侧疝出脂肪,并分别摘除,以提升手术整体效果;对于疝出脂肪较少,伴有下眶缘鼻沟者,可尽量保留疝出脂肪,并将其固定于下眶缘下1~3mm骨膜部位,以防止术后发生鼻沟畸形;b.眶肌筋膜提紧及固定:在眶肌筋膜提紧时牵连组织较多,需特别注意缝合固定张力,若缝合过紧则易导致睑外侧凹陷情况发生。c.下睑皮肤切除及关键点缝合:在下睑皮肤切除时,需指导患者尽可能上视,并将其下睑松弛皮肤上推,提紧松弛皮肤,并于眼外眦下下方将其垂直剪开,并在患者眼球上视状态下,标记需要切除的下睑皮肤,切除后再沿切口缝合,此过程指导患者眼球上视为操作重点,可有效提拉松弛皮肤,控制切除量,防止下睑外翻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