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挤一挤就长的岁月
2019-01-24纪大庆
纪大庆
中年,生理年龄跨度各国标准不一,古今更是不同。其原因,是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由此而致的人寿长短。可以说,其标准是一个变量。但就个体而言,可以有各种生理健康指标作为参照。此时,年龄已不是唯一的标准,健身房里,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儿做不了几个俯卧撑、六十多岁的老奶奶轻松拉开一字马已实在不稀奇。因此,与其纠结于年龄,不如转向另一衡量指标,即人格是否具备了中年的心态和能力。
既然如此,怎样考量呢?
一是明白自己是谁。人贵有自知之明,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称得出自己几斤几两,然后自我控制、调整,即使手里有了根竹竿,也绝不会自认常山赵子龙。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是為了变得更聪明,而是在知道自己傻在哪儿之后,在一些地方做得再傻一点儿;毕竟一个人人聪明绝顶的社会,是糟透了的社会。
二是有找回自己的能力。漫漫人生路,难免有几次把自己弄丢。尤其身处人海,把持不住就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以致再回首,蓦然发现自己已是面目全非。况且眼见为实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也远远不能作为采信的证据。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时断粮,弟子颜回讨来些米煮饭。饭快熟了,孔子却瞥见颜回在抓锅里的饭吃,便以为颜回偷吃;实际上颜回只是吃了沾了锅灰的米粒。弄清原委之后,孔子叹息道:“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时也依靠不住。学生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如果说独立地思考观察、理智地分析判断是找回自我的钥匙,那么认真地验证求实,就是推开本心之门的手。
说“不”的能力,也是步入中年的重要标志。这种能力,植根于自身实力。内外兼修,实力强到在社会上有块坚实的立足之地,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更好地为理想打拼;遇到挫折,不至于退无可退,从而更好地保持平和的心态;在人言讻讻时,才仍能心静如水,敢于承担起责任,并维持必要的宽容。
在人生的中年阶段,向前,依靠历练向青年告别;向后,依靠心态和健康将老年向后推移。两头挤一挤,岁月就长了。
《中年的妙趣》《好前任:不相爱了,也不相杀》都是写面对成年阶段的烦恼,如何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智地对待人生。在具体的烦恼面前,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一,但成熟的中年人应该懂得:幸福指数,完全取决于心态。何况作家茨威格早已说过:“所有命运赠予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身在风中,自己即是般若,心若不动,风又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