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孟超:肝胆相照写春秋

2019-01-24·文/图

福利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吴孟超肝胆外科

· 文/图 阿 忠

他是中科院院士,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他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奖。到2018年7月,他已亲手完成了16000多台肝脏肿瘤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

初露锋芒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生于福建省闽清县,后居住马来西亚。1939年,他萌生归国报效祖国的愿望。回国途中,当他途经越南西贡中转签证时,白人在入境表上签个字就过去了,吴孟超正要签字,法国签证官大声叫着:“你不能签字,必须摁手印!”当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吴孟超和签证官争执起来。签证官没好气地说:“不摁手印,你就滚回去!”急切想回到祖国的吴孟超含泪摁下了屈辱的手印。

后来延安没去成,吴孟超辗转来到云南昆明,他到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43年,吴孟超考上同济大学医学院,1947年师从有“中国外科之父”之誉的名医裘法祖,专攻肝胆外科。

1958年,第二军医大学的长海医院成立攻关小组,这首先要制作出肝脏血管的标本。经过吴孟超等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灌注成功。此后一年间共制作肝脏标本108个、肝脏固定标本60个。通过制作标本,吴孟超对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为日后实施肝脏手术打下坚实基础。

1960年,长海医院迎来了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医院派出最强大的阵容来完成手术,由外科主任郑宝琦亲自主刀,吴孟超为助手。就在手术开始前的最后一刻,郑宝琦突然把手术刀递到了吴孟超手里。那一瞬间,吴孟超握紧了这把手术刀。第一刀划开,肿瘤显露出来,手术有条不紊,只用了3个小时就成功完成了手术。患者3个星期后出院,这是长海医院第一例成功的肝外科手术。

1975年2月,一名中年男子进了医院门就说慕名来找“神医”吴孟超。病人是农民,叫陆本海,特意从安徽千里迢迢赶来。8年前,陆本海肝上长了个瘤,有拳头大小。当地医生诊断为肝癌,对家属说:“已到晚期,无法救治。”几年过去了,肚子越来越大。吴孟超做了仔细的检查,诊断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吴孟超详细制定了手术方案,院领导更加重视这次手术,成立了9个协作组,共40多人配合这次手术。吴孟超先在患者腹部开了一个小口,探看肿瘤情况,然后,刀口也越开越大,腹腔完全打开了,显露出一个巨大的紫红色肿瘤。吴孟超把肿瘤上的众多血管切断结扎,再把肿瘤与肝一点点剥离开来。12个小时后,肿瘤与肝脏剥离开来。肿瘤重达18公斤,这个肿瘤的重量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11天后,陆本海就能下床活动,出院后回家务农,一直生活正常。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国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前沿。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议有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著名外科专家参加。大会开始,两位外国专家发言,共做了18例肝外科手术。轮到吴孟超时,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分析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手术成功率91.2%,手术死亡率仅8.8%,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16%,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这组数字一说出,台下立刻引起骚动。演讲戛然而止,会场掌声雷动。在这次大会上,吴孟超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这标志着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妙手回春

湖北省随州市的王甜甜,200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读书时,被确诊为肝脏中部长了个血管瘤。为了治疗,王甜甜的家人跑遍了大小医院,得出的结论是:要做肝移植手术,费用30万元。一家人很难筹集到这笔钱。

就在王甜甜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好心人告诉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个吴孟超教授,他也许能让你起死回生。”王甜甜连夜赶到上海。吴孟超组织专家会诊,最后决定:不做肝移植,就用手术切除肿瘤。要进手术室了,吴孟超轻声说:“不要紧张,你醒来的时候,我们都在你身边。”

2004年9月24日,吴孟超主刀,经过10个小时努力,才将那个重达9斤的瘤子切下来。两天后,王甜甜从昏迷中苏醒,听到的第一句话是“你没事了”。两个月后,王甜甜康复出院。大学毕业后,到一所学校当上外语教师。

医院门口,常有人见到吴孟超就扑通一声跪下,递上带来的CT片。吴孟超就在太阳底下站着,一看就是半个小时,然后告诉说:“还有救,来住院吧!”对方无不欣喜若狂,泪流满面。

在很多肿瘤患者心里,吴孟超是神仙,他那双手轻轻一动,就能让人起死回生。日本的同行来过,端着摄像机把吴孟超的手术从头拍到尾,也没能弄清楚他那双像长了眼睛一样的神奇的手。美国的教授来过,连看3天手术,最后还是不相信,他89岁了还能给人做手术?

一个冬夜,吴孟超忙完一天工作回到家,已是晚上11点多。跟随他多年的秘书李捷玮第一次从吴孟超口中听到了一声叹息:“我快支持不住了,我累得腿都抬不起来了……”

吴孟超家门口却守着好几个病人。一问,都是来请吴孟超看片子的,等了半天了。吴孟超说:“大家进屋坐吧。”然后,就一个一个地看片子,定方案。

“一个人得了肝癌,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他的家人信心。”吴孟超冬天查房,会叮嘱学生先把听诊器捂热了。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每年大年初一早上,他会准时出现在病房,双手握着病人的手,向住院的人问一声:“新年好!”

吴孟超给自己定了不少规矩: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诊断清楚,决不让他们做二次检查;能用普通消炎药,决不用高档抗生素;手术缝合尽量用手工,比用机器缝合能省几千元钱。

香港的洪兰珍女士被确诊为晚期肝癌,医生告诉她只能活3个月。丈夫不忍看她等死,知道上海有个专治肝癌的吴孟超,就来上海求医。吴孟超接诊后,前后共为她动了3次手术,终于把她救了过来。中秋节那天,只见吴孟超和夫人一起提着一盒月饼来到她的床头,说:“过节了,我买了盒上海产的月饼,你尝尝。”洪兰珍紧紧握住吴孟超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位福建籍的许姓老人身患晚期肝癌,为了不再拖累家人,他孤身来到上海,找到了吴孟超所在的医院,因交不起住院费,值班医生便请示:“收不收这个病人?”吴孟超说:“收下!”吴孟超亲自为他做了手术。当老人的家人知道他开了刀,治好了病,忙带着家中仅有的几只鸡来到医院,见到吴孟超就跪倒在地,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最终找到东方肝胆医院和吴孟超的大多是无路可走的重症病人。2011年1月17日,62岁的费新根躺在了吴孟超的手术台上。3个月前,在一家医院里,这位严重的肝癌患者肚子被打开后,医生才发现肿瘤长在最复杂、最危险的中肝叶,而且包在主血管上,医生不敢切割,只好又给缝上。而后,建议做肝移植手术,需要40万元,这个普通家庭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

吴孟超(右)在医学颁奖典礼现场

吴孟超院士(前排左五)率领医疗团队外出义诊

面对辗转找来的病人,吴孟超召集专家会诊,最后决定切除肿瘤,他亲自主刀手术。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吴孟超看准位置,一刀下去,腹部切开……仅仅两个小时,肿瘤成功摘除。患者3周后康复出院,只花了两万元。

吴孟超一双白皙、修长的手灵巧有力,现在每年还做近200台手术,这绝对是个传奇。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移动,让14000多名病人起死回生。

硕果累累

十几年来,吴孟超带领的团队取得了56项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获得6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为了鼓励创新,吴孟超用个人积蓄的30万元和社会各界捐赠的400万元设立了“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如今总额已有1000多万元。吴孟超又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总后勤部奖励的100万元全部拿出来,用于奖励和资助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曾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的威廉姆斯评价说:“吴孟超的成就让国际上的所有同行都充满了敬佩。”

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奖的吴孟超的颁奖词是:“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013年,吴孟超的真实工作系列片妙手仁医《吴孟超》在全国各大医院热播,通过电视影片,向人们展示了一位90多岁高龄的一代名医的奉献精神。

2014年,吴孟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受了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荣誉。他的获奖感言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非常珍惜时间,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为社会多做点儿工作。”

2016年,吴孟超每天仍然会来到医院,为患者接诊治疗。每周还要坚持主刀,做几例重大的肝脏手术。

2017年,由上影集团出品的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在全国公映。影片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个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吴孟超说:“我要坚持做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中国医生,始终为人民服务。”

2018年7月,吴孟超座客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向人们讲述了他从医以来的痛苦与快乐。现年96岁的吴孟超每周还要做3台手术,他在医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奉献了无悔的青春年华。

猜你喜欢

吴孟超肝胆外科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吴孟超越院士简介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吴孟超院士简介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