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上饶市敬老院面貌巨变
2019-01-24江西省上饶市民政局揭秀林
· 江西省上饶市民政局 揭秀林
改革开发40年,上饶市敬老院(含光荣院、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从“寥寥无几”到全面普及,建设规模空前扩大,五保老人供养率和供养标准大幅度提高,各敬老院设施齐全上档次,规范管理上水平。入院五保老人生活上有了保障,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40年,敬老院变化巨大
上世纪80年代初,上饶市只有26所敬老院,其中万年县最多,有5所,其余县(区)只有1-2所。到2017年底,全市敬老院已有201所,拥有床位2.4万张。实现了各个乡镇(含街道)都有一所敬老院。
敬老院建设规模空前扩大。改革开放初期的敬老院,大多数是乡村集体用房,如知青居住点、旧学校、祠堂、农场等,面积狭小,房屋破旧,设施不全,每个敬老院只能居住十余人,有的只能居住五六人。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在敬老院占地面积除少数在20亩左右,绝大多数在30亩以上,其中约30%的敬老院面积超过50亩。敬老院用房更是彻底改观,全部进行过新建、改建、扩建,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以低层楼房为主。平均每所敬老院建筑面积都超过4000平方米,床位数都超过100张。部分敬老院建筑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所有敬老院的老人住房都配有卫生间、洗漱间、客厅等。敬老院医务室、健身房、图书室、会议室、厨房、餐厅、储藏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成几何级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全市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不足300人,农村五保对象以分散供养为主。到2018年底,全市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超过1.68万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超过50%。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实现全覆盖。此外,大多数敬老院向社会开放,收养了部分自费供养的社会老年人。
敬老院供养标准大幅度提高。上世纪90年代前,农村五保户由乡镇、村集体供养,一般年供养标准是“三个六”,即600斤谷、6斤油和60元钱,勉强维持老人温饱。1990年以后,五保户供养实现以县统筹,供养标准逐年提高。进入新世纪,五保户供养实行国家和地方相结合,以国家供养为主。到2017年底,农村五保户年集中供养标准达到5460元。
40年,老年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投资多元化促进敬老院发展。敬老院的发展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被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里。各地走好“社会福利社会化”之路,形成了国家、地方、社会和民间投资建设敬老院的格局。福利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资金、扶贫资金、国家公益事业项目资金大力支持着敬老院建设发展。
提高集中供养率促进敬老院规模的扩大。实现每个乡镇建有一所以上敬老院,每个县建有一所以上社会福利院。各地无偿给敬老院划拨建设和生产用地,确保每所敬老院都有足够的规划面积。各地投入巨额资金对敬老院住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硬件设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为老人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确保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需求。
实行免费医疗保障。每所敬老院都设有医务室,配备医护人员和常用急用药品和医疗器材。同时,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安排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对五保对象新农合个人统筹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支付,医疗费除合作医疗报销外,落实大病医疗救助,全额解决五保老人的住院费用。
改善生活质量提升老人幸福感。新建的敬老院起点高,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各地精心打造生态花园式敬老院,全面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条件大大改观,促进了老人身心健康。各敬老院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增加了收入,老人们的伙食得到了改善。各敬老院集疗养、康复、休闲、娱乐、餐饮等现代化建设于一体,老人生活舒适惬意,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加强管理促进规范化。各敬老院因院制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各级民政部门定期开展敬老院星级评选活动,推动敬老院管理上档次、上水平。同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按敬老院岗位需要和老人比例选配工作人员,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有的敬老院实行公办民营,吸收社会资源办院,为敬老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