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019-01-24钟尚洁宁宁李佩芳陈佳丽朱红彦左建容

骨科 2019年1期
关键词:矫形术矫形脊柱

钟尚洁 宁宁 李佩芳 陈佳丽 朱红彦 左建容

脊柱侧凸又称脊柱侧弯,是指脊柱1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1,2],以及X线片上出现Cobb角>10°的脊柱畸形[3]。

脊柱侧凸常发生于青少年,严重的脊柱侧凸不仅有明显的畸形外观,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4],而且影响心肺功能,甚至造成瘫痪[5]。有研究报道[6,7]目前手术矫形配合康复治疗是针对严重脊柱侧凸的最佳治疗方式,但是病人术后康复时间长,术后存在腹胀、头晕等并发症[8-10]。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病人早期康复,缓解并发症,故本研究观察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康复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的病人;②拟行经后路脊柱侧凸松解+截骨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或拟行经后路脊柱松解侧凸矫形生长棒植入撑开术者;③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结核性、创伤性、强直性脊柱侧凸;②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疾病者;③因特殊原因第二次入院者;④排除术后需转往重症监护室者。

二、一般资料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的病人58例。男18例,女40例;年龄为(15.14±3.39)岁(7~22岁);脊柱侧凸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凸3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12例;Cobb角为54.87°±14.26°。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15±2.02)kg/m2。

三、资料的收集

查阅文献后,与课题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围手术期记录表。内容包括:①病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②病人临床资料(脊柱侧凸类型、手术方式等);③病人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④病人术后疼痛情况;⑤术后并发症情况(头晕、腹胀、呕吐、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感染等)。

围手术期记录表统一由两名培训的研究员负责获取数据和核查数据。术中情况从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中获取,如无法获取有效信息时,向手术室护士询问相关情况;评估病人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病人并发症情况及记录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核查数据有无漏项、错项,及时与病人交流、核实,补充、修正相关项。确保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围手术期记录表真实反映病人情况。

四、手术方法

本组病人均选用经后路脊柱侧凸松解+截骨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经后路脊柱松解侧凸矫形生长棒植入撑开术进行脊柱侧凸矫形。

五、疼痛护理

病人术毕返回病房后,遵医嘱对其使用超前镇痛,常规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100 mg,1次/d,连续使用3 d。责任护士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每天评估病人疼痛情况,当疼痛<3分时,给予一般方法和物理治疗;当疼痛≥3分时,在一般方法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

六、康复训练

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吸气、呼气锻炼以及咳嗽、咳痰。术后第1天,嘱病人进行足趾活动,伸屈膝、髋关节,收缩股四头肌等和双上肢主动活动。术后第2天可进行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练习,预防脊柱术后神经粘连。

与康复医生合作,为病人制作个性化胸腰段保护性支具;教会病人使用支具;并对病人如何下床、如何行走进行健康宣教。主管医生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当伤口无渗液、红肿,疼痛评分<3分,双下肢肌力5级。病人遵医嘱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由康复医生、责任护士指导进行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活动,如无头晕等不适,离床行走活动>20 min,活动范围和强度应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七、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评估病人术后疼痛情况;以病人矫形术麻醉清醒到第一次下床站立、适应性行走的时间为病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病人术后是否出现头晕、腹胀、呕吐、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八、统计学处理

采用双人录入方式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20.0软件(IBM公司,美国)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对影响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脊柱侧凸类型、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头晕、呕吐、腹胀等因素,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般结果

本组5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68±1.01)h;术中出血量为(779.03±568.00)ml(100~2 700 ml)。采用经后路脊柱侧凸松解+截骨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矫形50例(86.21%),经后路脊柱松解侧凸矫形生长棒植入撑开术矫形8例(13.79%);术后均未转往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术后2~3 d拔除尿管和血浆引流管。术后出现头晕36例,腹胀40例,呕吐30例,未出现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

二、脊柱侧凸矫形术病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在一系列安全保护性措施下,所有病人均安全下床活动,未出现与下床活动相关的意外事件。本组病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5.34±1.19)d。

三、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越多、术后疼痛程度越高及术后发生呕吐的脊柱侧凸矫形术病人,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所需时间越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是否呕吐是影响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病人的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因所有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故本研究未进行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讨 论

一、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析

本组脊柱侧凸病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5.34±1.19)d,与李小金等[11]将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度脊柱侧凸矫正术后病人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6.65±2.1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①李小金等[11]研究的对象为30例重度脊柱侧凸病人,Cobb角>80°,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所需时间长,而本研究为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凸病人;②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逐渐应用于脊柱侧凸病人中,为促进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本研究对病人提供了疼痛护理和康复训练,故本组病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短。

表1 58例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单因素分析

二、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和术后是否呕吐是影响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术中出血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人术后体质,术中出血量越多,病人术后身体越虚弱,故术中出血量与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呈正相关。常敏等[12]研究表明疼痛影响病人术后活动能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发现疼痛等级与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呈正相关。术后并发症也是影响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重要因素[13],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呕吐影响了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刘林等[14]发现头晕对胃肠术后病人首次下床活动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本研究脊柱侧凸术后头晕病人虽较未头晕病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所延迟,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934)。分析原因:①脊柱侧凸矫形术后病人佩戴支具后下床活动,对身体的稳定性有保护作用;②由于脊柱侧凸疾病的特殊性,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较大样本的研究,以明确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与推进,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逐渐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是否呕吐是影响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脊柱侧凸病人术后护理要根据病人的身体体质、疼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确定病人的下床活动时间,指导病人下床活动,加速病人康复。

猜你喜欢

矫形术矫形脊柱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和矫形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3D打印导航模板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矫形术中的应用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不同温度矫形的7N01铝合金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应用胸腔镜配合漏斗胸矫形术治疗65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临床价值研究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