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溶栓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24马迎新范春辉李春艳王连菊石超会郝玉杰邓莉霞
付 郁,马迎新,范春辉,李春艳,王连菊,石超会,郝玉杰,邓莉霞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 河北 唐山 0644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导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疾病。脑卒中患者由于其血流状态发生了改变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且血管内皮细胞有所损伤所以非常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1]。本文选择我院4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的临床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卒中患者,男275例,女205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8.98±4.36)岁,病程2~12d,平均(5.12±2.12)d。所选择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首次发生脑卒中。
1.2 治疗方法
均进行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4100U/次,1次注射12h,连续治疗5d,与此同时并服用华法林,5mg/次,1次/d,可根据病情实际情况减少剂量。一般在3~5d内进行溶栓治疗,每天行导管复查造影检查,直到其肿胀现象消失便停止溶栓。如果溶栓治疗经过了72h仍然没有效果,纤维蛋白原低于1.0g,或者病发了其他出血性且严重的并发症,则需要即刻停止治疗。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
于溶栓前后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5~10MHz。保持仰卧位,依次检查股总静脉、股深静脉等;保持俯卧位检查腘静脉、胫后静脉。对血管走势、管壁内膜厚度等特点使用二维超声检查。如果血管没有自发血流信号,则需要挤压远端肢体,分析血流是否通畅。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分析。
2 结果
2.1 溶栓前后二维声像图的特点
溶栓后,除了管腔内径,管壁内膜、血管压缩性以及管腔内回声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溶栓前后RI、Vs、Vd比较
溶栓之后,有317例患者血栓成功再通,162例患者血栓部分再通;而且溶栓后Vd、Vs以及RI均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溶栓前后RI、Vs、Vd比较(±s)
表1 溶栓前后RI、Vs、Vd比较(±s)
治疗前 480 45.58±16.50 9.19±3.48 1.5±0.3治疗后 480 38.96±12.25 7.63±2.18 1.9±0.2
2.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与X线静脉造影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4.8%(455/480)。
2.4 溶栓前后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
溶栓后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溶栓前后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溶栓前后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s)
表2 溶栓前后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s)
治疗前 480 0.34±1.19 2.76±1.10治疗后(3d) 480 6.14±1.37 6.57±1.20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中通常伴有疼痛、肿胀、皮温升高等症状,可能会引发肺栓塞而影响其生命安全。大部分患者肺栓塞的栓子都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导致的,所以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引起足够重视[2]。临床中X线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但会对机体造成一顿损伤,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具有局限性。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无创,且操作简单,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3]。D-二聚体对于纤维蛋白而言,是具有交联作用的降解产物,在健康人群集体中的含量较低,通常作为血栓形成的典型标志,当其做阴性的时候可以判定患者已经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蛋白质,且具有凝血功能,也是一种凝血因子,在血浆中的含量非常高,当血清浓度升高的时候,此指标能够有效提示纤溶活性是否降低。因此,当此指标增加的时候,容易造成血粘稠,激活血小板,便会增加凝血因子的活性,抗凝功能下降,便易形成血栓。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进行诊断,不仅诊断准确率较高,其图像还可清晰的显示血流动力学以及声像图的具体表现,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支持,价值积极且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