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检查在诊断食管癌患者分期中的作用分析
2019-01-24陈潜妙
陈潜妙
(温州市解放军118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食管癌,为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消化道肿瘤,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多在中年人群中发病[1]。病症的发生和年龄、种族、地域、生活环境等因素,有直接的联系。早期表现并不明显,中晚期会发生消瘦、脱水、无力、黄疸等表现。为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采用18F-FDG PET/CT、CT诊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平行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98例食管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9例、20例;年龄范围为30~82岁,中位年龄(56.4±4.4)岁。鳞癌者、小细胞癌者各32例、17例。B组男性和女性各31例、18例;年龄范围为33~80岁,中位年龄(56.5±4.5)岁。包括鳞癌者、小细胞癌者各35例、14例。A组和B组食管癌的上述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B组选择NeuSight CT设备扫描,告知患者扫描前6h禁食,将血糖控制在7.2mmol/L以下。然后,采用100ml碘普罗胺以每秒3ml速度注射,完成注射后休息60min,再进行全身扫描。全身检查扫描参数中,层厚、间隔、管电压、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0mm、4mm、120kV、250mA FOV420mm×420mm。
1.2.2 A组在B组之上经18F-PED PET检查,PET经二维扫描,采用迭代法重建,层厚和层间隔分别设置为:4mm、3.25mm,同机获得CT的图像、CT及PET融合图像。
标本分子病例检查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食管癌患者Ki-67表达情况进行检查,各张切片均选择10个高倍视野,各视野计数为98个肿瘤细胞,再通过标记数数实行半定量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18F-FDG PET/CT T分期和N分期诊断情况。
通过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标准[2],评判两组临床分期情况,18F-FDG PET/CT分期,经2名经验丰富医师对食管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实行分析、研究,标准化最大摄取量为2/5/2.5以上,即为食管癌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形式表示;两组间的对比,均使用均数差±、率%方式表示,统计学检验、处理运用t、χ²完成。
2 结果
2.1 18F-FDG PET/CT在T期诊断情况分析
18F-FDG PET/CT、CT在T期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
表1 18F-FDG PET/CT 在T期诊断情况分析[n=49(%)]
2.2 18F-FDG PET/CT在N期诊断情况分析
18F-FDG PET/CT、CT,比较N期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如表2。
表2 18F-FDG PET/CT再N期诊断情况分析[n=49(%)]
3 讨论
食管癌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病死率和复发率较高。为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对18F-FDG PET/CT诊断食管癌分期情况进行分析。经螺旋CT检查,分期准确性较高,和18F-FDG PET/CT在T期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由此表示,两种检查方法,在T分期诊断中应用效果均较好,均能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经CT扫描能显示病灶、四周淋巴结状况[3]。但小淋巴结易于发生转移现象,因此通过CT检查会存在一定局限。18F-FDG PET/CT,可在病变前明确病灶组织内代谢状况,确定病灶具体位子、大小等情况。18F-FDG PET/CT、CT在N分期诊断结果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说明,通过18F-FDG PET/CT诊断,能准确分辨CT无法分辨的原发病灶、转移病灶大小,进而可降低漏诊率、误诊率。
总之,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应用,可明确分期病灶相关情况,以及肿瘤负荷情况,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