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分析
2019-01-24苏圣志
苏圣志
(昌江黎族自治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海南 昌江 572700)
1 引言
冠状动脉疾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类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含有的胆固醇以及脂肪大量沉积在动脉,所引起的动脉堵塞,从而致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当中以冠状动脉钙化这种病情为标志,其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现象。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进行分析,对于患者冠状动脉粥硬化程度可以做出做出一些判断,并且根据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分析也能对冠心病病发的风险进行一定的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让国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并且饮用的食物中由于大量食用肉类,导致体内的脂肪与胆固醇不断增加,从而让我国冠状动脉疾病人数不断增加,现如今冠状动脉疾病愈演愈烈,对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的影响也逐渐加剧。因此,将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加入到临床应用当中,可以让该类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产生重大作用。本篇文章是根据在2016年6月—2017年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接下来将放射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报道。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主要是对2016年6月—2017年1月此段过程之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并对参与冠状动脉疾病进行放射CT血管造影患者进行详细调查,将其分别分位观察组与实验组。观察组内的患者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实验组内的患者警醒放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对观察组与实验组的准确程度以及具体检测项目(小钙化斑检测和钙化斑块检测)等进行比较。与此同时笔者为了让调查结果更科学,更加具有准确性,在对象选取上笔者选取的患者均未患有其他类疾病,保证了患者仅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并且实验组与观察组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运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的实验组,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30名,其中实验组的男女比例均衡,均为15例,该组年龄45~80岁,该组的平均年龄42±6.8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与实验组相同同样为男性15例,女性15例,该组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46±4.56岁,其中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其血管层厚为1mm。观察组与实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身体条件上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P<0.05)。
2.2 诊断方案
观察组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运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式进行诊断。实验组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接受放射CT血管扫描仪检查,在整个计划当中,放射CT血管造影在诊断CT血管造影术主要的诊断工具有64层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扫描仪,并且在其设备当中加入了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图像分析软件,可以让图像处理更为精准,放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操作过程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对放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扫描仪进行初始化设置,将参数设置到1331,扫描电压设置到120千伏左右,边界扫描矩阵约在512毫米×512毫米左右,先将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仪进行预热,之后对病人的呼吸状态进行指引,逐渐对患者进行放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必须对要让医务人员保证对其心电图数据进行遵循,对心电图数据统计详细记录。
2.3 统计学方法
将采集到的数据资料与网络相对接,抽样之后立即存入到电子数据库当中,并且其数据采集者需要医务人员对冠状动脉疾病有丰富的经验。SPSS17.5数据统计工具使用最新的软件,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方法,曲线拟合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各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正确,结果验证了χ2的方法。
3 结果
实验组与观察组在经过对比之后的状况在表中呈现,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血管层厚度在1毫米时,实验组内的患者小钙化斑块以及钙化斑块检出率达到百分之百,而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检查之后小钙化斑块检出率为百分之73.68,钙化斑块检出率为百分之71.51,因此经过实验证明,实验组运用放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其检测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患者钙化斑块检出率比较 [n(%)]
4 讨论
因人类体内胆固醇与脂肪不断增长的原因,促使了冠状动脉这类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疾病的一种,并且该类疾病在国际上的患病死亡率高达百分之30以上。并且患病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状态都会有所下降,患者可能因为病症的缘故而导致神经过于紧张,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态,给生活平添负担,对于此类病症经过临床实验可发现,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这种检测方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相比更适用于临床,希望临床对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多加使用,拯救更多该类患者,保证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