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应用彩超诊断与鉴别的效果
2019-01-24罗建平
罗建平
(四川省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400)
肝癌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肝脏恶性肿瘤,分为继发性、原发性两种类型。肝硬化结节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是受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我国多为肝炎后肝硬化[1]。本研究将彩超用于我院肝硬化结节与肝癌患者诊断及鉴别中,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4年8月—2016年11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及27例微小肝癌患者,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27~73岁,平均(46.28±5.37)岁,病灶直径1.2~3.7厘米,平均(2.58±0.49)厘米。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符合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分期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丢失者;对研究不同意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超诊断及鉴别,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前8h嘱患者禁食,术前4h禁饮,取平卧体位,对患者肝胆进行扫描检查。期间详细观察患者肝胆大小、肝脏性状、内部回声等信息,检查患者肝内有无肿块,若存在肿块,应详细观察并记录肿块位置、大小、数目等。若患者腹腔内发现胀气现象,应给予止泻药物处理。对肝内肿块边缘、周边回声进行详细观察,比较分析肿块与周边血管关系,扫描检查患者肝固有动脉内径,并将肝动脉血流速、血流量计算出来。
1.4 观察指标
观察肝硬化结节、微小肝癌血流速度、血流量、肝动脉直径差异,观察彩超诊断鉴别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4.0,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硬化结节、微小肝癌彩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
通过下表数据得出,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血流速度、血流量、肝动脉直径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表 观察肝硬化结节、微小肝癌彩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s)
表 观察肝硬化结节、微小肝癌彩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s)
肝硬化结节(27) 3.23±1.23 17.54±2.52 219.48±42.75微小肝癌(26) 5.74±1.65 30.24±4.56 967.44±84.73 t 6.676 12.666 40.952 P 0.000 0.000 0.000
2.2 彩超诊断结果分析
肝硬化结节患者,可见粗大结节,呈不规律或细小规则,结节周边有增高回声,低回声区域,可见小血管分布,结节周边未见血流信号,未看到彩超能量成像。
微小肝癌患者,彩超显示病灶结节数量较少,病灶直径不超过2厘米,多数表现为低回声,大部分均为单发病灶,可见病灶呈圆形,边界清晰,癌结节周边有不均匀回声,后方有增强效应,或伴声晕。多数结节周边有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显示为条状、彩色,且可看到大量彩超能量成像。
3 讨论
肝癌在我国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且危害较大,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占第二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过往临床检查设备分辨率较低,彩超能量成像不够健全,加上临床对微小肝癌不够重视,导致疾病疾病被检出已到肝癌晚期。治疗肝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对微小肝癌进行诊断与鉴别,微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在区分上存在一定困难,采用何种检查手段诊断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成为临床热门研究。
彩超作为无创检查,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重复性较好等优点,近年来逐渐用于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诊断鉴别中,被广大医师青睐,患者也容易接受[3]。部分微小肝癌分化较好,超声表现会和良性病变出现重叠,加上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对超声医师临床经验要求较高,医师需详细观察才能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4]。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彩超检查,对其彩超声像图特征分析后发现,肝硬化结节可见粗大结节,呈不规则或细小规则,围绕在低回声区,结节周边可见增高回声,不见血流信号,可与微小肝癌进行鉴别检查。彩超显示微小肝癌病灶内存在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速不均匀,病灶结节数量较少,且直径较小,不超过2厘米。通过彩超多切面扫面检查,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甚至可能发现直径不足1厘米微小肝癌病灶,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病史、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提升诊断精准性,避免出现误诊漏诊[5]。
综上所述,彩超在肝硬化结节、微小肝癌诊断及鉴别中应用价值较高,且无创、实惠、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患者更容易接受,可作为临床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的首选手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病史、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