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水县现存舜帝庙宇调查研究

2019-01-24马艳芳

文物季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舜帝现存庙宇

□ 马艳芳

舜帝集孝、德为一身,深受统治者的推崇和老百姓的爱戴,广建庙宇,春秋祭祀就是这种推崇和爱戴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舜耕历山”传说地的沁水县留存了大量的舜帝庙,它们成为了沁水文化的独特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分布情况及分析

舜帝庙在沁水又被称作虞帝庙、舜王庙。下表为“三普”调查所见沁水县现存舜帝庙具体分布情况。

沁水县现存舜(虞)帝庙一览

调查显示,沁水现存舜帝庙共计22处(碑刻42通,以重修碑居多),集中分布于中村、土沃、龙港三个乡镇,其他乡镇无存。这个数据与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对比,变化不大。

从历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属于“舜都蒲坂”的京畿之地。蒲坂即现在的永济。秦置河东郡辖二十四县,蒲坂、端氏同属。端氏,沁水的古称,早期的端氏县治所位于现在沁水县城东25公里郑庄镇西城村。中村、土沃、龙港这三个乡镇距离历山较近,可以说是围绕历山的舜文化集中区。在这个范围内庙宇分布密度较大,这与受传说影响,当地民众信仰较强且稳定不无关系。对于古代民众来讲,建庙供神的目的与自己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建庙供神是民众对信仰的一种寄托,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祖居于此,得以出作入息,耕田凿井,火化粒食,而享平成之乐者,皆虞帝之赐也。大都小邑皆立庙以祀之”。离这个区域越远,信仰趋弱,庙宇则相对减少。

二、创建原因及情况

据存于土沃乡下格碑村南圣王行宫庙《修建圣王行宮之碑》记载,析城山与历山之间一处山峰的绝顶之上,曾有一座虞舜、成汤二圣行宫。碑文记载,元朝庚戌年(1250年)有大旱,本地村民刘源、徐玉,率邻近堡社耆老人等前去求雨并应。于是于元中统二年(1261年)直接在本村崔府君庙的遗址上也修建了一座二圣行宫,旱年祈雨,岁时致祭。有学者曾据此碑文推断出舜帝的重要功能是祈雨。笔者更同意冯俊杰《新发现的一通含舞庭文字的元人碑刻》中的观点,民众求雨其实是朝着汤帝去的。七年大旱,汤帝自焚祷雨,他的“救旱之德”感动了上天、征服了民心,被民众及统治者赋予了祈雨的专职。阳城析城山传为祷雨之处,官民建庙祭之,一是为了纪念汤帝,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求雨。而建舜帝庙的初衷应该是基于传说,为纪念舜帝之德孝。对于舜帝的祭祀,遵循了古代祭祀的原则:“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并没有因为传说而赋予他专门的神职。

根据资料可查,沁水目前可知创建年代最早的舜帝祭祀庙宇应该就是析城山与历山之间山峰绝顶之上那座二圣行宫,创建年代最迟为金代,不知毁于何时。在现存22处舜帝庙中,可判定年代最早的是中村镇上阁村舜帝庙,创建年代不详,原为一进院落,现仅存正殿,金代风格,为晋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一)。

据碑文记载,沁水现存舜帝庙,有确切创建年代的10处,其中元代创建的2处、明代2处、清代6处。经过维修、重建,除上阁舜帝庙为金代风格外,余皆为清代风格。

清代中晚期为沁水修葺舜帝庙的鼎盛时期,民众修庙热情非常高。如郑家圪塔舜帝庙《创修虞帝庙碑记》碑文记载,即使此地地处偏僻,缺吃少穿,建庙之费,力不能支,村民仍能克服种种困难,家家疏财,集资维修,甚至募化邻村以补不足。选举出的建庙带头人更是披星戴月,不辞劳瘁,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至嘉庆七年(1802年),创修庙宇前后历时数十年,可以看出古代沁水民众对舜帝的信仰之深及敬畏之情。

三、建筑布局及形制

作为舜帝传说发源之地,历山舜王坪上的舜王庙应该最具有代表性。据碑文记载,清光绪五年(1879年),翼城、沁水、垣曲三县官民曾合力重修历山舜王庙,沁水境内历山周边十七个村社及六十余百姓纷纷捐款。这也是方志中唯一有记载的舜帝庙,可见其地位之高是别处无法比拟的。可惜的是,现存的历山舜王庙仅存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辟廊,单檐悬山顶,墙体用石片砌筑。已无当年之风采(图二)。

据调查,现存的舜帝庙中,交口舜帝庙属于保存较好,布局完整的庙宇之一。位于沁水县土沃乡交口村北,建于高岗之上,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为785平方米。创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经过历代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中轴线上为舞楼(新建)、献殿、正殿,两侧为妆楼、看楼、耳殿。庙内存碑记载,庙外原还有影壁1座,现已不存。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出廊,单檐悬山顶。庙内存碑刻8通,碑文记载了历年维修事宜。正殿中间两石柱上镌刻有一副楹联:“地近历山怨慕号泣遗迹千载未泯,势连蒲坂明良喜起休风万古犹存”。室内存人物故事、花鸟题材壁画30平方米。绘制年代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图三)。

根据碑文记载,沁水舜帝庙的整体布局属于晋城地区比较普遍的庙院布局形式。中轴线上为山门(舞楼)、正殿,两侧为妆楼、廊房、耳殿。部分庙宇正殿南侧建有献殿。

四、民俗文化及影响

沁水现存舜帝庙碑文中,明确记载有舜帝庙会的为土沃村相公庙。相公庙原为舜、汤行宫,是周边村社的公共祈祷之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庙。每年三月十五、五月初五为庙会之日,演戏祀神,祈祷安康,年年沿袭,代代相传。庙会由周边十余村社联合举办,且有主办村社的排名顺序,需遵章进行。

2006版《沁水县志》上记载,至今保留下来的有下川村六月初六的舜王庙会及土沃相公庙五月初五庙会。据调查,为了更好地传承舜帝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有村镇开始恢复传统庙会。

古有舜耕历山,历山之说,众说纷纭。但对于古代沁水人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舜帝的德孝深入人心,能够教化一方、改变风化。正如碑文所说:“独知尊奉舜帝,是犹有重道敦伦意也。其志行之端,风俗之淳可知。”当今社会,我们大力弘扬德孝文化。沁水舜帝庙正是这种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舜帝现存庙宇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天下为家
现存西夏文佛经函号整理研究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现存几种地下矿山设备的动力解决方案及其发展分析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濒临灭绝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