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呼吸控制在增强CT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24汪继斌郑妙琼王雪洪吴春露谢毅强
汪继斌,郑妙琼,王雪洪,吴春露,谢毅强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海南 海口 570102)
增强CT能清楚地显示病灶并辨别组织与血管的关系,对病变的定性、定位、鉴别诊断、定量分析、术前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疾病诊断中越来越被重视。在整个增强CT扫描过程中,CT室护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静脉穿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检查是否成功以及扫描的质量如何。但是由于增强CT的静脉穿刺针较粗,患者的情况复杂,往往对穿刺者的要求较高[1]。在临床上,除了穿刺的成功,患者的主观感受也是穿刺成功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往往由于工作量大,穿刺护士要在短时间内确保穿刺的成功率,又要照顾患者的主观感受。采用主动呼吸控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对穿刺的主观恐惧感及疼痛,对于提高穿刺质量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一定意义,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340例,其中男178例,女162例;年龄21~83岁,平均(54.23±8.21)岁;检查部位:全腹91例,肝胆105例,双肾62例,头颅31例,心脏冠脉51例。
1.2 造影剂注射方法
造影剂选用碘海醇(商品名:欧乃派克,含碘30g/100ml)或碘帕醇(商品名:碘必乐,含碘37g/100ml)。根据体重确定造影剂剂量(一般1.5~2.0 ml/kg,通常总碘量不超过60g)。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前臂浅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粗、弹性好、无明显静脉窦的大静脉[2]。
1.3 实验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因使用碘对比剂可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风险及其他意外;注射部位可能出现造影剂渗漏,造成局部肿胀、疼痛、麻木感,甚至溃烂、坏死。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选择血管、消毒,根据检查需要选择20、22、24留置针进行穿刺;观察组在常规穿刺的基础上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并缓慢吐气,在吐气过程中,行穿刺。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并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记录患者在穿刺中疼痛的程度。将疼痛程度表示成一线形图,分为10等级,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测定时根据病人主观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相应位置标记作为疼痛强度评分。0分为无疼痛,1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7分~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留置针穿刺情况比较从表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上有差异(P<0.05),在疼痛积分上有显著差异(P<0.01)。
表 两组患者留置穿刺情况(n=170,±s)
表 两组患者留置穿刺情况(n=170,±s)
组别 年龄(岁) 穿刺成功(%) 疼痛积分对照组 52.36±8.21 155(91.18) 6.23±1.54观察组 51.98±7.96 164(96.47) 3.29±1.18 P=0.231 χ2=4.11,P=0.037 P=0.000
3 讨论
在增强CT检查的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检查前做好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协助医生做好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工作,切实有效的做好护理评估,尤其是对患者身心状态和外周血管的评估,为增强CT扫描的成功提供保障。基于此种要求,护理人员除需掌握造影剂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还需要有精准的穿刺技术。为避免反复穿刺导致造影剂渗漏和穿刺不到位造成的检查失败[4],对于穿刺技术,应争取做到一针见血,留置到位。检查前还应向患者说明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反应,使患者有所准备,如周身发热发麻、有小便外溢、口中有药味或轻度恶心等不适[5],但穿刺部位有刺痛应引起重视并告知护理人员,防止造影剂外渗。痛觉是一种具有很大主观性的感受,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患者的个人因素、疾病的性质及手术状况等因素均可影响疼痛的严重程度,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6]。穿刺中紧张或剧烈的疼痛可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等情绪,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患者可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7]。主动呼吸控制能够将患者注意力由穿刺引起的疼痛和恐惧转移到呼吸调节上,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增加穿刺的成功率,从而保证增强CT的顺利进行[8]。下一步笔者将继续对主动呼吸控制减少患者疼痛的机理进行研究,力争从该理论上解释主动呼吸控制对疼痛的影响,并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