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使客运车开到老百姓家门口

2019-01-24

运输经理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范县客运车主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目前已建成12座客运站,其中3级以上客运站2座,4级客运站2座,5级客运站8座,已建成候车亭74个,招呼站牌117个。全县共有乡一级线路10条,乡村二级客运线路12条,县乡客车77部,1155个座位,7座的微客174部,870个座位,农客线路辐射全县各个村庄,为广大农民朋友外出赶集、访亲串友提供了经济、便利的出行条件。

这些成就是在诸多利好开放政策指引下,加上道路运输行业全体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不懈努力而取得的。抚今追昔,来看看范县的客运市场发展40年来走过的6个阶段。

运力不足出行困难

1978年-1989年,“批线路易、买车难、养车难”。那时候范县的客车仅有8辆,范县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还是比较守旧,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家附近的砖瓦厂或村里组织的建筑队打工,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基本能维持温饱,出趟远门,简直是件不得了的事。当时,这仅有的8部客车,大多是“始发车”,基本没有“对发车”。车主发愁客源少、空驶里程多,实载率低。乘客最怕错过发车点乘不上车,能“走”成为老百姓最大的心愿。因此,只要车主有车,提出申请,运输管理所就给办理营运手续,车主就可以营运了,几乎没有申请不予许可的。那时候只有国营车,根本不允许个人买车,个人也买不起车。由于运力不足,旅客出门需要提前几天预订票,饱受“一票难求”的困扰。

开放初期市场混乱

1990年-1995年,属于放开时期。为解决“乘车难”问题,国家实行“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范县道路运输管理所也大力宣传,允许个体、集体自购车进入公路客运市场,激起了个体、集体投资公路客运热潮。有的人看中客运市场,自己又买不起客车,就把自家的摩托三轮、三马车也拿来从事旅客运输。个体客运线路虽然灵活,也确实缓解了几十年来公路客运交通“乘车难”问题,但是受当时的道路状况,车辆技术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限制,出门坐车成了一件苦差事,尤其乘坐摩托三轮、三马车等,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范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及时整顿了客运市场,调整运力结构,基本消除了摩托三轮、三马车拉客的问题。这一时期范县客运市场的客车发展15辆,但车型老化,大多数车都是城市里的下线车。由于相应的客运法律、法规不健全,层层转包、甩客、卖客等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旅客饱受“甩客、卖客”的困扰。

运力大增供过于求

1996年-2000年,范县客运市场迅速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赶集上店宁可花5角钱乘车也不愿意骑自行车了。搞客运的运输业户也越来越多,1996年从事客运的汽车已有40辆,并呈现出急剧增多的趋势。1999年,范县的客车增到60多辆。2000年,范县的客车猛增到120多辆,范县客运市场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随着车辆的增多,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经营者开始争抢客源、乱停乱放,沿街兜圈揽客及途中甩客、倒客、宰客,不按许可线路经营,还有异地驻点经营等扰乱客运市场的经营行为,存在乱抬、乱降票价、随意压班压点及超员运输行为等现象。有时,行车时间还没有沿街兜圈的时间长,车主拉不到人就是不开车,就是载满了人,见到旅客也会说:“向里挤挤,让他上来”。当时“范县-二厂”全程仅仅30公里,就有“范县-二厂,坐车一晌”的说法,加之“黑的”、“黑车”开始冲击客运市场,车主们嫌运管机构监管不力,运管机构也非常头疼,运力首次远远大于运量,范县客运市场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联营统管乘客开颜

2001年-2008年,属于“联营统管”时期。2001年7月,范县道路运输管理所为解决道路客货运输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为经营者创造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经过广泛征求车主、业户意见后,对区域内参加营运的所有不合格车辆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交通厅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客货运输秩序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规范治理客运经营秩序的专项治理整顿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营运,依法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效果。取缔了一些安全性差、车况不合格车辆,大大提高了范县客运市场的安全系数;更新客运车辆,引导车主们成立了客运协会,营造了和谐的道路运输经营环境,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2003年国家实行“村村通班车工程”,大都以客运线路为单位,车主们自己推选负责人,成立民间客运协会,客运线路实行“联营统管”,自2006年以来,国家向农村客运发放燃油补贴累计每车每年2万余元,农村客运实现了“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174辆7座微客散布在范县各个村庄,乡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从而成为范县农村客运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濮阳市五县二区得以推广,旅客走得放心,客运市场充满了新的活力。

新农巴士“五个统一”

2008年-2015年,一县一网一公司时期。2008年河南范县建了109个候车亭,新开通4条二级线路,上了2辆17座中巴和16辆7座微客。按照河南省交通厅2008年要求“一县一网一公司”的设想,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客车通达工程。对新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确保做到3个月内开通客运班车,把农村客运网络化规划好,农村客运网络放射线和巡回线相交错,沟通整个县的公路,达到一定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客运服务的标准化,向实现农村客运的五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票价、统一着装、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将农村客运称为“新农巴士”,以强化政府、群众的认知度。尤其河南省交通厅决定由省里从客货附加费里出资1.29亿元,购置一批适合农村路网条件和农村客运特点的12座左右的客车,无偿拨给“一县一网一公司”,从而降低公司在“村村通”中客车的成本,推动河南农村客运的快速发展。

创新时代网约服务

从2016年至今,进入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约车时代。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短途客运线路开通了“公交车”,短途客运车辆开始升级为出租车,范县县城也有了出租车公司,一辆辆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车奔跑于大街小巷,方便于城乡居民。全县人民在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农村路连接下,车到村庄,方便农民,农村客运网络真正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抬脚进城、落脚归家”,乡亲们随时可以坐上客运车,告别了过去“早进城、晚归乡”的习惯。城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下了乡,农民新鲜的蔬菜水果进了城,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双赢。有农民说,这可方便了,进城办事看病,当天就可以回来了。尤其是网约车的出现,更加利于出行,打个电话,或从手机点一点,客运车就来到身边,人民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说,进入新时代,许可网约车,农民享受改革的成果,在家门口坐客运车出行成为老百姓的另类享受。

猜你喜欢

范县客运车主
俗手、本手与妙手
———含参导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分
客运索道设备运行初期的管理与创新
范县
听伴:抓住车主的耳朵
大数据在铁路站段客运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探讨
范县科协参加2017年“三下乡”活动
范县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