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群众满意的公共交通
2019-01-24
手机APP实时查询公交运行和到站信息,智慧站牌实时发布下一趟公交车几点到、车上是否拥挤等公交乘车舒适度预告,乘客可直接扫码支付乘车,公交起讫站调度发车屏自动推送营运车辆发车时刻,大数据灵活调度公共交通车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与传统交通业的深度融合,上海正在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级,全力建设安全、高效、低碳的“智慧交通”,为“公交都市”建设添砖加瓦。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公交优先”战略,交通运输部2011年启动“公交都市”创建工程,上海于2013年申报创建,并在全国率先通过验收。2017年12月,上海获得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成为首批获得该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上海市得到了真正落实。
“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背后的一项项达标数据(满分1000分,850分即可达标,而上海获得950分的高分),折射出上海城公共交通更便捷、更绿色、更智慧的发展历程。那么,上海在公交都市创建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举措和成效呢?在2017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公交都市创建暨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上海市作为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
创新技术,推进可靠出行
上海积极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开展了公交智能化示范应用工程建设。推出上海公交APP,目前已经接入全市1134条公交线路、1.4万多辆公交车的实时到站信息;实施站亭报站系统升级改造,建成以55英寸智能显示屏为载体的“社会公共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已安装1600多块,覆盖941个公交站点;推进智能化调度系统中心城区全覆盖,建设浦东公交调度中心、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等;实现轨道交通和浦东公交无线网络全覆盖,乘客在地铁车厢连接“花生WiFi”信号或下载安装公交WiFi客户端,即可在地铁和公交车厢免费上网。
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上海还积极探索特色公交等服务,探索手机支付、二维码付款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为公众选择公交出行提供更多的支付便利。在目前公交出行体系基础上,探索加强定制公交等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业态发展引导,并纳入公交体系规范管理。通过信息化,可以提升公共交通企业调度、运营监测、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面向乘客及公众服务的能力。
夯实基础,推进便捷出行
在建设公交都市的过程中,上海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基础、水上轮渡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综合体系,适应国际大都市交通出行发展需要,把握上海综合交通大整治契机,推进“公交优品质”工程。
2017年12月,上海获得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
上海建立了多层次公交出行体系。通过探索开通延安路中运量公交71路,建立轨道交通、BRT及中运量、常规公交等多层次公交出行体系,促进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两网有机衔接、有效融合。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100米半径范围内提供公交服务的比例达到75%、89%,较2013年分别提高8%、4%。两网换乘信息互融互通,为便捷换乘提供保障。上海市地面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92%,从2013年以来,全市平均线路长度从19.1公里下降至16.4公里,并保持下降趋势,还开通“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204条,进一步方便出行。
同时,强化交通枢纽换乘出行功能和作用。通过推广P+R枢纽换乘模式,实现交通设施项目综合化,轨道交通、P+R停车、地面公交等交通方式优势互补、共促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公交专用道建设管理不断加强,通过探索路中式公交专用道设置,开展中心城区四车道路段专用道建设试点,提高专用道的连续性和成网性。完成西藏路交叉口信号优先工程,通过路段公交平均车速提高5%-8%。
此外,上海推行周末及节假日夜间延时服务,末班车过零点,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及监管力度,有效提升城市公交运行速度;“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实行时刻表挂牌服务,更加方便公众便捷出行。
精细管理,推进舒适出行
为了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方便公众舒适出行,上海在公共交通管理方面下足了功夫。
通过增能提效,上海10条轨道交通线路高峰时段最小发车间隔达到3分钟以内,全网运营正点率达99.82%,还分步延长轨道交通运营时间,不断提高机场、火车站等枢纽区域保障能力。
在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方面,建成完善轨道交通运行监控和信息发布系统,实时采集、监控运行状态并向乘客发布;强化应急联动,加强重大活动、节假日轨道交通大客流安全风险防控;有效落实“四长联动”(车站站长、轨交公安警长、属地街(镇)长、属地派出所所长)机制。
加快发展绿色公交服务。以纯电动公交车为主要技术路径,加快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公交“零排放”。每年滚动制定公交车辆更新计划,确保更新车辆中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应用比例达到60%以上。各类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达到8010辆,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约47%,其中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占比超过七成。优化完善充电停车保养场建设布局,公交充电设施配套适度超前,已建成投运41座公交车充电站、3647个公交充电泊位。
落实地面公交安全工作。根据相关规定督促公交企业落实起讫站“一程一检”的工作。本市所有公交车辆实现车载DVR监控系统全覆盖,有效保障了行车安全。平均每条线配置2.5个安全员,主要负责车辆运营安全、协助驾驶员做好安全行车工作等,确保乘车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