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版画的间接性
2019-01-24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0008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版画,是印刷的衍生物,一直以来深受印刷的影响。从木版、石版,到铜版,再到丝网版、数码版等等,每一次的发展都离不开印刷技术的进步。虽然,版画早已脱离了思想文化传播工具的身份而蜕变成为艺术门类,但其依然承袭了印刷的诸多特点。从“版”到“画”的制作过程,决定了版画无法脱离“版”而独立存在,也决定了版画创作的间接性。因此,版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着间接属性。
一、间接性的概念
版画的间接性由“版”而来,是一种将人与物、物与物相联系的转换过程。它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将画稿制作在版上的转换,二是将制好的版面图案印制在承印物上的转换。在制作版画的时候,创作者一般是将清晰的思维在相对局限的行动力上予以发挥的。相较于油画、国画、雕塑等艺术门类而言,少了些许的冲动性与灵活性,却也形成了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表达方式,即对版画材料的拓展、印制痕迹的探索和制版技术的掌握。
因为版画不是通过画笔直接绘制完成作品,因此产生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包括画稿在版面上的完成度以及版面图案印制在承印物上的完成度。经过从画稿到制版,再从制版到印刷,艺术家很难完美无瑕的完成最初的想法。尤其在面对综合版的时候,其版面材料的多样化,画面肌理的丰富化,以及印制技术的复杂化,无疑给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难题,致使版画成为了一门技术性很强和步骤性严谨的艺术。与此同时,版画制作也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两次间接的过程,不仅仅是完成画稿,更是创作者的再创造。当创作者开始将画稿在版面上制作的时候,需要根据版材的特性对画稿进行适当调整,将绘画语言转化为版画语言,若是套色版画,还需考虑各个版的颜色和叠压顺序,版画的颜色很多情况下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叠印形成,比如一幅作品中有蓝、绿、黄三色,那么制版时通常会制出蓝、黄两块色板,绿色则是靠蓝色版和黄色版叠印出来,蓝黄两块色版腐蚀的深浅决定了绿色的深浅,蓝深黄浅则绿色深且冷,蓝浅黄深则绿色浅且暖,先蓝后黄的绿色偏暖,先黄后蓝的绿色则偏冷。在制版时,若出了偏差是难以修补的,即使修补也会不尽人意,所以很多创作者选择“将错就错”,将某些意外效果“借题发挥”,这样一来,每次意外效果都有可能会引发创作者的新灵感,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从而形成新的作品面貌。
二、间接性与技术性
作为“间接艺术”的版画,在制版与印版的过程中,将重点由“画”转到了“版”身上。因此,创作者若想完成一幅满意的版画作品,除了需要考虑画面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顾及“版”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版种的选择,制版的技法和印刷的技术。
不同的版种,画面效果会有很大差异,对技术、技法的要求也很不一样。面对同一根线条,用铜版刻针雕刻出来与用木版刻刀雕刻出来会呈现完全不同的两种意味,铜版的线条挺拔、细腻,木版的线条朴素、粗矿。创作木版作品,具备纯熟的雕刻技巧是最基本的,木版画的灰完全靠点或线的疏密组织构成,所以创作者必须对黑白构成有很高理解,并致力于画面“刀味”与“木味”的体现;铜板画创作,除了要掌握较高的雕刻能力及其他技法外,腐蚀的时间对画面亦有很大的影响;制作石版,相对而言可能会简单一些,它是绘画能力升级体现;而丝网版画更是不同,它要求创作者具备电脑制图能力和曝光、冲显影的技术。因此,比起其他绘画门类,版画对创作者掌握技术、技法的要求更高、更严谨、更多元。
也因为这一特点,导致了众多艺术家在制作版画时会局限于技术、技法的追求上,更是有很多版画创作者太过于注重对技术、技法的探索和研究,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局限于技术的表现,为了版画而进行创作,并非为了创作而需要版画。
技术作为达到艺术目的的手段,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油画、国画,或者雕塑的创作都需要在技术的支持下完成,更何况是作为间接性艺术的版画。试想一幅艺术作品,如果没有以纯熟的技法作保障,没有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深入刻画、色彩进行反复推敲、表现方式进行深入探索,那么画面效果则会显得苍白无力而难以达到创作者的要求。这样的作品其艺术魅力也往往犹如昙花一现般在短时间内消逝而去。因此,技术对艺术来说是保障,是基础,是完成艺术作品的充分条件。
这并不是说每幅艺术作品都要显示出高超的技法,对艺术作品而言,其表现力的强弱并不是由画面中技法的精湛程度所决定的,高超的技法不一定能显示出高深的艺术思想,反言之,高深的艺术思想也不一定需要用高超的技法来表现。某些艺术作品也会通过简单又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作品的粗糙与细致,简单与丰富并不是由创作者决定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艺术表现的需要决定,因此,对于技法,要追求却不能盲目追求,应当将其作为探索和研究的途径融入到艺术的表现里,让它成为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动艺术作品的完成。
在日益丰富的版画面前,需要创作者保留艺术本性,并将技术作为版画创作的基础和保障融入到版画本体语言之上。版画的技术需要理性对待,既不能将其摒弃,也不可把语言特性套入技术的限制中,技术终究要为版画本体语言服务,体现版画的独特魅力。
三、间接性与直接性
版画的间接性,涉及到对材料、工具的选择,制版技法的运用和印制版画的技术。但是,版画创作除了是对“版”的选择和规定性处理,以及经过印刷,以痕迹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之外,更是一种以创作者的情感意识与思想观念来主导版画创作的主体意识的体现。在版画制作的间接过程中又贯穿着直接性。而这里的直接性并不是像油画、国画那样,直接用笔作画,尽情挥洒,以表现创作者的情感意识和思想观念,它是贯穿于制作版画的整个过程中,以创作者自身的创作意图进行版画创作的主体意识。
对版画而言,制版时,刻刀、刻针就是“笔”,各种各样的版就是“纸”,印版时,之前作为“纸”的“版”又变为“笔”,承印物变为“纸”,创作者一直是用版画独特的“笔”,在“纸”上作画,这是将创作意图以痕迹形式呈现的特殊途径,亦是版画直接性的特殊体现。而且,在版画创作中,由于从画稿到制版再到作品呈现一直处于间接性质下,所以在完成最终作品之前会经过多次的修改。或许是印刷出现的偶然效果,引发了对原稿的改动;或许是印出的作品未达到想要表达的效果,对版进行了修改;也或许是想在版上多次尝试,以丰富原有创作的更多可能性……这样一来使版画间接的过程又回到了直接性上。
实际上,艺术由人创作,在创作中自然处于主体的位置,版画亦是如此。纵观版画的创作过程,一直是创作者占有主动地位去处理人与画面、人与机器、画面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观念赋予在“版”上,在间接的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想要表达的作品通过技术和机器展现出来。
版画是一门多元的、包容性强的艺术,在科技、社会和文明的影响下,正不断地发展并完善起来,与油画、国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相结合,或与染织、视传、工业等设计专业联系到一起,发挥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广泛的融合性启发了我的创作(图Running)。在创作中,我将丝网与丙稀相结合,在画面的同一位置上印制了做着相同动作的同一个人,然后用丙稀画出不同的场景,使完全相同的一个人产生不同情绪并具有多重身份。这是版画复数性的体现,亦是间接性与直接性的体现。
纵观当代艺术的发展,纯粹的绘画正显示着越来越微弱的力量,装置、影像等艺术在逐渐走上艺术主角的位置。版画,恰恰善于与其他艺术相融,自然也会在当代艺术中留有一席之地。而版画的特殊属性——间接性,在制约版画的同时,也给版画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使版画在众多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
图 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