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隐逸
——钱选青绿山水画的绘画语言研究
2019-01-24江苏师范大学221116
(江苏师范大学 221116)
一、钱选青绿山水画的思想基础
钱选是南宋末年的乡贡进士,南宋灭亡后,元朝开始建立新的政权。此时,钱选并没有采取与元朝对抗的行动,而是决定归隐山林,从此走上了隐居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他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绘画也呈现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唐代绘画气势宏伟,宋代绘画丰富且充实,元代绘画则寂静空灵。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环境的变化,南宋末年的画家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钱选自然也处在这个历史的变革期。
钱选常常在江南吴兴附近活动,他善于利用吴兴的山川、树木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加以描绘。其作品大都以隐逸为题材,无时无刻不表达着自己对宋朝的怀念之情。钱选在绘画风格上,充分吸收借鉴了前人的成果,但不同于宋人传统的画风,他的作品具有了文人画的气质。其山水作品《浮玉山居图(图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构图平面化,淡雅的色彩与水墨相结合,显得古朴而又淳厚,描绘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息。从钱选的画面中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追求静谧与安逸,将自己寄托于大自然怀抱之情。
图一
二、钱选青绿山水画的绘画语言
(一)清丽淡雅的色彩效果
色彩是画面达到理想效果的首要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这对色彩在画面中的重要用途加以肯定。到了隋代,对于色彩的运用以及色彩的表现手法日益复杂化,画家们开始尝试将墨和色混合使用,于是开辟了墨上刷色、墨彩相结合的道路,与此同时,对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矿物质颜料的运用也逐步熟练起来;两宋时期,画家们在色彩方面继承了唐代原有的风貌,在此基础上,画面整体呈现出简约淡雅、细腻工整的特色。发展到了元代,绘画开始追求清丽淡雅的色彩效果,主要通过墨色来完成。
钱选的作品《山居图》具有一种清透典雅的色彩感。此幅作品的色彩主要以青绿色为主,用金粉将山石底部、湖岸等处提染,远处的山峰用花青一笔带过,画面层次井井有条。总的来看,整幅作品画面色彩丰富饱满,清新淡雅,古朴淳厚,浓重的色调中又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钱选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色上,以此来抒发自己对家乡深切的怀念之情。使得观者在欣赏后有洗净铅华、淡泊清幽之感,意蕴深长。
(二)全景、平远式的构图形式
形式美是画面美的一种呈现方式。钱选的《山居图》具有独特的构图形式,他摆脱了北宋时峰峦叠起的山水江河,也舍弃了南宋时趣味盎然的边角式景色,他采用全景式的取景方式,平远式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趋于平面化与装饰化。
《山居图》中这种平面化与装饰化的构图,主要是借助于“取舍”和“藏露”两种手法来表现画面效果。所谓“取舍”,没有“取”便没有“舍”,就更谈不上“经营位置”。中国古代画论提出“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从《山居图》中我们不难看出,钱选对于近景的选取比较多,面对眼前的山川江河,他并没有像照相机那样全都拍摄下来,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有目的地进行选择。
(三)陶潜情节的小青绿风格
钱选的山水画作品以青绿著称,着色丰富饱满却不艳丽,给欣赏者一种洗净铅华、平淡清冷的感觉。南宋灭亡后,将自己平生所著一律销毁以此来纪念前朝。与此同时,他选择放弃了学者的身份,与陶潜一样,过上了隐逸避世的生活,寄情于山水创作。
在钱选的绘画中,无不展现着陶渊明式生活的场景。如作品《幽居图》(图二),画面中部绘有两三座山峰,山下绿树环绕,相互遮掩,绿树之后隐约可见几家农舍,柴扉大开,绿水环绕。画面大都以小桥相连接,湖面上舟楫回还。钱选所描绘的是太湖一带的风光景色,整幅画面中,除了山中的庙宇,几家农舍都藏于石头或者树木之后,靠近岸边,若隐若现,田园之乐油然而生。这也充分印证了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图二,《幽居图》,元代,钱选,纸本设色,27cm×115.9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钱选青绿山水画对后世的拓展及意义
钱选青绿山水的创作中,景物的表现方面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他多以自己隐居的地方--江南的景色为主,这也成为他山水画表现的主要题材。钱选多以长卷的形式来表现他所观察和体悟的江南美景,以平远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浩瀚缥缈的太湖之景,展现温婉的江南特色。其一江两岸的构图风格也常被后世画家所沿袭。在钱选的作品《浮玉山居图》中,他所提倡的敷色的方式开启了浅绛山水的新风。在绘画追求上,更加注重“古意”,所以他通常以古拙的线条来进行勾勒,加上他具有装饰性的色彩表现,使得画面凸显出了“高古”的格调。钱选的审美既有南方的雅致,又有北方的雄伟,成为后世画家们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