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枪谈(5)

2019-01-23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19年1期
关键词:卡宾枪枪弹扳机

晓枪老王

明明是血緣相近的两兄弟,M14和M1卡宾枪“做枪”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经典永远都是经典,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在这个世界上,经典枪械可谓是数不胜数,而M14无疑是经典中的奇葩。二战后,作为美国数十年苦心研发的“大作”,M14取代M1伽兰德步枪、BAR、M1卡宾枪等数款二战功勋枪械,成为美国的主战枪械,可谓是光环盖顶、风光无限。然而在越南战争中,M14步枪表现糟糕,丢尽了美国枪械的“脸面”,最终被M16步枪取代。

“东方不亮西方亮”,“下岗职工”M14从一款步枪摇身变为狙击步枪和精确射手步枪,在美军精锐部队中再次闪亮登场,并延伸出M21和Mkl4EBR等枪械,又变得炙手可热。这款命运传奇的枪械,无疑让包括笔者在内的中国军迷大感兴趣——它到底有何魅力,在大落之后再次大起?

“会一会”M14的想法就被笔者列入了心愿单,而M1卡宾枪则是一个“意外”——笔者对它本没兴趣,只是无意中撞见而已。说白了,M1卡宾枪只是笔者和M14“约会”中的“电灯泡”,但神奇的是,在笔者看来,身为“电灯泡”的M1卡宾,远远比M14更为光彩照人。

M14和M1的家族渊源

在讲述笔者和M14、M1卡宾枪的故事之前,我们先回顾下一个这两款枪械的血缘身世。

二战后,取得了绝对军事、经济胜利的美国,迅速开始了步兵枪械的更新换代。美国人打算研发一种新式步枪以取代M1伽兰德步枪、M1/M2卡宾枪、BAR(勃朗宁自动步枪,实际上的轻机枪)等一系列枪械。然而,自1949年算起,经过了十余年的扯皮和推诿后,1959年,美国人才推出了M14。讽刺的是,仅仅是5年后的1964年,美国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还是把M14“开出军籍”,并用一代传奇M16步枪代替之。

就这样,盛名之下的M14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而颇具“段子手”色彩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本人,更是给M14做出了一个著名评价——“我认为这个项目(M14)简直是个耻辱,我不是针对军队,而是就整个国家而言,相比于制造卫星、导弹和登月舱,制造步枪明显应该是更简单的事情”。历史上,多少无名人物随着一句名言而“流芳”百世,然而,即使是被国防部长评为国家耻辱、被国防部长的“金科玉律”压在了五行山下,M14最终还是翻身了,这就更让人感到惊奇。

外形酷炫的Mk14 EBR步枪。这款“再获新生”的枪械由美国海军于2002年改造推出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右)与总统肯尼迪。M16取代M14是枪械历史中一次著名的政治事件

印度装备的FN FAL。FAL设计比M14略好,知名度和产量都远超M14,先后装备了英国、奥地利、印度、西德等十几个地区性大国或者强国,被赞誉为“自由世界的右手”,却唯独没征服美国

其实,就渊源而言,M14算得上是M1伽兰德步枪的深度优化版——M14和M1伽兰德步枪都是由设计师约翰·伽兰德亲自打造的。不仅如此,M14和M1伽兰德的血缘还非常近——尽管M1伽兰德步枪服役于1936年,M14服役于1959年,但两者设计却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水平上。实际上,在当时的设计竞标中,几个更为先进的方案,比如T48方案(FN FAL步枪)反而是被“枪毙了”,最后的赢家是较为保守的T44方案(M14)。

至于M1卡宾枪,它推出于1942年,是M1伽兰德的“后辈”,却比M14“大一辈”。由于在结构和布局上参考了M1伽兰德步枪,M1卡宾看起来像个“迷你版”的伽兰德。但就笔者实际拆解的情况看,M1卡宾枪和M1伽兰德虽有相同之处,但区别更大。最为有趣的是,M1卡宾枪在外观上更像M14——毕竟它们俩都有弹匣,而M1伽兰德则是没有弹匣的。

M14步枪初步印象

M14步枪无疑是一款“宽厚”的枪——又宽又厚!和笔者共同接触M14的师兄们,都对此印象深刻。对于枪械而言,如果枪械过于宽大,尤其是握把、护木太宽大就很难“握得住”,也就是俗称的难握持。雪上加霜的是,M14还非常的长——达到了破天荒的1126毫米,几乎接近老式非自动步枪的长度,并且重心也非常靠前。难握持、长度大、重心差,这些导致笔者在握持M14时,几乎做不出正常的据枪动作,即略微向前弯腰。一旦笔者略微弯腰,枪械的重心就会进一步前伸,此时的M14就像一个大铁锤,下坠感严重,根本握持不住。

M14(上)、M1伽兰德(中)与M1卡宾枪,整体风格比较相似

M14步枪的扳机组与护木。只有拆下扳机组,射手才能取下M14宽大的护木,进行不完全分解

M14极差的握持感间接放大了M14的重量。M14空枪重只有4.1千克,在使用7.62×51毫米NATO步枪弹的枪械中,无疑是“轻量级”选手。但由于重心太差难握持,不禁让人怀疑M14是不是“虚报了”体重。

M14的拆解过程也很痛苦。除了卸弹匣外,第一步就是卸下扳机组。对于现代枪械而言,可以拆下的扳机组/发射机并不少见,比如我国的95式、德国的G3家族。一般在不完全分解中,扳机组是不用拆下的。但M14就不是,射手必须先拆下扳机组,才能分离枪身和护木,拆下枪机、枪机框等零部件。

一般而言,分解M14的扳机组时,射手要用枪弹或者其它工具插入扳机护圈后方的小孔内,“撬动”扳机护圈至变形才能从卡槽内转出。而后,整体向下拔出扳机组。当时笔者没有工具,只好徒手分解了。此前笔者也分解过M1伽兰德步枪,它的扳机组和M14基本一样,分解过程也没出什么乱子,因为它的扳机护圈比较软。而M14的护圈非常硬!笔者双手要使猛劲儿“冲一下”才行,结果手指头夹到了护圈后部和扳机中间,还碎了指甲盖。

M14步枪的快慢机和保险,图中保险处于保险状态,射手把保险推出护圈即可打开保险,设计非常人性化

M2卡宾枪的快慢机,小图中快慢机处于全自动状态,大图中处于半自动状态

M1卡宾枪完全分解图。M1卡宾枪的护木(枪托)重量较大,单独拿在手里时能明显感到护木重心非常靠后,因此护木装枪后,整枪的重心就得到了一定改善

M1卡宾枪与M2卡宾枪,两者最大的外观区别是M1使用15发弹匣,M2使用30发长弹匣,但两者弹匣通用。M1卡宾枪只能半自动射击,而M2卡宾枪既可以半自动射击,也可以全自动射击。此外,M2卡宾枪还改进出了M3卡宾枪,但不多见

M1A1卡宾枪(图)是伞兵版本的M1卡宾枪,将原有的木枪托换成了可折叠的枪托

M14和M1卡宾枪比例对比。就比例来看,M14的弹匣、扳机靠左,而M1卡宾枪的弹匣、扳机更靠近中心,但相差不大

在筆者和枪“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共挂过3次彩。第一次是装54式手枪复进簧时,复进簧压弯后崩飞掀了指甲盖,教会了我一定要一手装零件,一手护着零件;第二次是分解同学装好的“米尼米”机枪,同学上膛后忘了释放枪机,我操作时也忘了验枪检查,分解时,开膛待击状态下高度压缩的复进簧飞出打伤了我的眼睛,教会了我即使是上课专用、见不到枪弹的教学枪,也一定要检查;这是第三次。

除此之外,M14的快慢机设计简直是枪械设计的一股“泥石流”。其快慢机位置之怪异(太高)、需要按压而且大角度(180°)转动。由于快慢机位于枪身右侧,射手使用枪械时必须先向下按压,再像拧发条一样扭动快慢机才能完成切换,用单根手指不能完成切换,这必然导致射手右手离开扳机和握把。在现代枪械操作中,射手的任何日常操作都要尽量避免破坏瞄准和射击动作,M14的快慢机设计根本不合格。至于用左手也会非常的别扭。

如果这种反人类快慢机出现在二战时,笔者也不会感到非常困惑,因为4千克出头还能全自动射击的步枪已经难能可贵了。可问题是,M14诞生时,已经是1959年了,AK47都进化到AKM了,M14却依然采用这种二战设计,实在是令人抓狂。

M1卡宾枪初步印象

笔者接触的M1卡宾枪实际上是国内仿制的M2卡宾枪,既能够半自动射击,也能够全自动射击,但由于M2卡宾枪的名字较为生僻,因此仍然称其为M1卡宾枪。

M1卡宾枪使用的7.62×33毫米枪弹与M14使用的7.62×51毫米NATO枪弹(中)

现代生产的7.92×33毫米枪弹弹壳长度和7.62×33毫米枪弹相同,口径相近,但威力差距巨大

除了拆下弹匣,M1卡宾枪分解的第一步就是拆下这颗螺丝,但难度却不大

安装早期夜视仪的M3卡宾枪。当年的夜视仪无疑是一种高科技,美军将M3(M1)卡宾枪作为夜视仪平台,也体现了美军对M1卡宾枪的重视

拿到M1卡宾枪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款枪非常轻、短、细。尽管在内部结构上,M1卡宾和M14各有特色,但在整枪布局上,M1卡宾枪和M14虽然大同小异,给人的感觉却是完全不同。M1卡宾枪的长度为900毫米,这个长度在二战中较短,在现代武器中中规中矩,但相比M14简直好太多了。最重要的是,M1卡宾枪空枪重只有2.5千克。什么概念呢?一支MP5A5冲锋枪重量都有2.9千克,枪管长度却只有225毫米,而M1的枪管长度却达到了460毫米。这意味着M1卡宾枪的重量、长度利用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更为惊艳的是,M1卡宾枪的重心非常的好,几乎和无托枪一样!当时笔者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答案就在M1卡宾枪的枪托中——M1卡宾枪的枪托较长、很重。说白了,无托枪依靠弹匣、机匣后置实现优异的重心,而M1卡宾枪靠又长又大的枪托实现配重。如果说枪管加粗加长会导致枪械重心前移,那枪托加长后,枪械重心就会后移。考虑到枪托要兼做配重块的前提下,而M1卡宾枪全枪只有2.5千克,这么高的重量利用率就更令人惊叹了。

优异的重心加上较轻的体重,M1卡宾枪操枪容易,指向迅速,做动作时丝毫没有累赘感,即使是和现代枪械对比,M1卡宾枪的手感也是顶尖的。这不禁让笔者陷入思考:M1卡宾枪为什么能这样短小精悍呢?

首先,M1卡宾枪使用的7.62×33毫米枪弹是体积小巧的圆头弹,弹壳也是直筒形,全长只有42毫米,全弹重12.6克,属于枪弹中的“小个子”,其威力远低于当时的全威力步枪弹。而M14使用的7.62×51毫米NATO枪弹是尖头弹、瓶形弹壳,全长接近70毫米,为M1卡宾枪枪弹的1.7倍,全重达到了25.4克,是M1卡宾枪枪弹的2倍。

枪弹小了,枪械自然也能做得紧凑,这就像4座小轿车天生比卡车小巧一样。其次,M1卡宾枪的结构设计非常紧凑,其枪机非常短,相比于M14步枪,也少了很多辅助的滚轮和其它机构。从原理上讲,M1的简化枪机属于低配,但的确节省了很多空间。

此外,一些设计不足也间接造成了M1的轻短——它的自动机很轻,自动机行程也非常短,不利于可靠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M1卡宾枪的分解虽然怪异,比如除了卸弹匣外,分解的第一步就是用螺丝刀或者其它工具卸下导气箍附近的一颗螺丝钉。但终究不像M14分解过程中需要使蛮力。

M14、M1卡宾小评

相比于“宽厚”的M14,M1卡宾无疑是一款优秀的枪械。但比起Stg44这样的划时代枪械,M1卡偏小,在朝鲜战争时,也有该枪在远距离威力不足的抱怨。相形之下,Stg44所使用的7.92×33毫米枪弹,就鲜有关于威力的抱怨。

1943年4月24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训练的美军81毫米迫击炮炮组,图中左边的士兵携带了一支M1卡賓枪

越南战争中的M14。有人认为M14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登台亮相,因而表现不佳,但在笔者看来,这款步枪本身也有很大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时运不济”

有一种说法,在能全自动射击的M2卡宾枪出现后,美国人已经有一只脚迈进了突击步枪时代。笔者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然而,威力偏小,加上落后的圆头枪弹,仅仅是一点点的差距,就让美国收回了自己的那只脚,造出了使用全威力枪弹的M14步枪。早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人就发现了绝大多数的战斗发生在300米内,当时的部队虽对M1卡宾枪有抱怨,但总体评价仍然较高。不仅如此,M1卡宾枪甚至得到了志愿军的高度评价,随后便组织了仿制,但最终因工业基础跟不上而作罢,而笔者接触的M2卡宾枪正是国产仿制。

但美国枪械随后便走向了一个奇葩的时代,在见识到各国的新式枪械、尝试过各种先进技术后,美国人“卧薪尝胆”10年,最后“完美”避开了中间威力枪弹这个正确选项,搞出了最为保守的M14步枪(T44)方案,被本国国防部长评价为“国家耻辱”,被网友吐槽为“造出来的步枪一不小心变成了精确射手步枪”。奇葩的事件背后,几乎可以断定是美国官僚主义在作怪。

越南战争时,抱着M1卡宾枪合影留念的美军护士。

对于枪械发展的思考

最后,我们谈一点题外话。

笔者以前就好奇,二战时期,美国明明有了M1伽兰德步枪,为何还要再去研发M1卡宾枪呢?这两款枪虽然外形相似,却完全不同,子弹也不通用,这对后勤、训练都是一件麻烦事。后来才得知,美军对M1卡宾枪的定位,是一种“二线人员用枪”。

二线人员用枪是一个很好的主题。二线人员包括司机、炮兵、通讯兵、一些低级军官等等。对于这些人而言,能够像步兵一样冲锋打仗只是一门副业——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先做好驾驶、开炮、指挥之类的“主要业务”,而后才是在应急时像步兵一样冲锋作战。

对于这些人而言,步枪太重太长会干扰他们的本职工作,冲锋枪的射程又不尽人意,而真正作战中,手枪则更像一个玩具——尽管手枪的纸面有效射程有50米左右,但对于这些训练天生不足二线人员来说,实际上的有效射程只有区区十几米。在这个情况下,M1卡宾枪确实是一种合格的二线人员用枪——它便于携带,枪弹威力、射程又大于冲锋枪,后坐力更小,对于训练天生不足的二线人员来说,不像后坐力巨大的步枪那样“可怕”,自然更易于使用。

当然,M1卡宾枪也不能说是一种完美的二线人员用枪,但在当时找不到一款比它更合适的枪械。因此,M1卡宾枪在M14服役期内一直退而不休是有客观原因的。

攜带AKS-74U短步枪的苏联米-24直升机飞行员,注意他还携带了一支马科洛夫手枪。对于这名飞行员而言,短突击步枪就是他的PDW

M1卡宾枪真正被淘汰是在M16步枪装备部队后。越战初期的M16和M16A1,在重量和长度上只稍稍比M1卡宾枪“大上半号”,在精度和射程上更胜一筹,替代M1卡宾枪自然十分合适。因此,在小口径突击步枪装备部队后,M1卡宾枪就真正退休了。

在枪族化的潮流下,短枪管的小口径步枪就成为了新的“二线人员用枪”。但短突击步枪并不能真正承担二线人员用枪的职责——它看似“可爱娇小”,与二线人员十分“般配”,实际上则是非常“暴躁”;它确实更短更轻,但受制于过高的膛口压力,它一点也不比“大哥”——标准枪管长度的突击步枪更易于使用。相反,由于火药燃气燃烧不完全,后效期后坐较大,短步枪的后坐力、枪口上跳都比长枪管的步枪更大,膛口不完全燃烧的“带渣”火药燃气和;中击波还喷射手一脸。

因此,在80年代,二线人员用枪以PDW——单兵防卫武器的新概念再度复活。提出PDW概念的北约也列出了心愿单:军队中,一半的人员都是二线人员,PDW必将大有市场。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FN和HK两家公司各自推出了一款PDW P90和MP7。然而,事与愿违,随着苏联解体,PDW就没了下文。

真正的原因不是PDW概念失去了意义,而是敌人不存在了。在苏联没了,各国军队都在精简裁员的背景下,PDW自然没有了意义。至于PDW的两个样枪,无论是P90还是MP7,迅速与PDW概念“划清界限”,并闪电般披上了传统冲锋枪概念的“外衣”。

如今,军队的压力不存在了,警察的压力却存在。一般而言,警察的机械化程度,准确说来是“车辆化”程度,比军队更高,即使是短如95式步枪,在车内(轿车)携行都相当麻烦。除此之外,对于警察而言,95式、95短步枪都略大了一些,而手枪射击又需要大量的训练。因此,国内各地,几乎都是79式冲锋枪在担任“主力”。

装备MP7的马来西亚“帕斯卡尔”海军特种部队蛙人。MP7销量颇佳,却唯独没有按预想那样装备二线人员

79冲是一款很老的枪械,其更新换代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如今,替代79式冲锋枪的一定要是一款新的冲锋枪吗?除了特警等特殊警种,普通警察的作战距离非常近,小口径步枪威力、射程都是“过剩”的,而冲锋枪弹的威力似乎又小了一些。笔者看来,我们能不能参照M1卡宾枪的概念,额外推出一款介于冲锋枪和小口径步枪之间的枪械呢?即推出一款威力、射程比小口径突击步枪更小、同时又比冲锋枪更大的新枪械,替代冲锋枪、小口径步枪作为警用枪械呢?

下一节,笔者将讲述一款可能会让笔者挨骂的枪械“大腕儿”——格洛克(GLOCK)手枪。

[编辑/何懿]

猜你喜欢

卡宾枪枪弹扳机
闲话“二道火”之惑
MAC公司将量产12.7mm聚合物枪弹
如何延长汽车装配单元风扳机的使用寿命
驻阿美国空军士兵手持加装多种光学瞄具的M4A1卡宾枪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美国Christensen武器公司CA—15卡宾枪
斯普林菲尔德公司最新SAINT卡宾枪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美国LWRC公司M6 IC增强型卡宾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