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19-01-23余晓晖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我介绍的更偏技术一点。今天的主题是新工业革命与高质量发展。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基石,今天正好借此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工业互联网的进展。
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浪潮是各个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这意味着产品的数字化、服务的数字化,更意味着从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到产业组织模式的变革与重塑,而工业互联网正是这一变革的基础。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两年前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这也是我们理解的工业互联网的方法论或者是产业数字化的方法论,也是新工业革命的方法论,其本质是基于全面深度的连接,通过对数据的充分感知、分析、洞察、决策乃至优化控制,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闭环,从物理系统来最终又改变物理世界,也就是变革各个传统产业。国务院文件里面特别提到了三个功能体系,网络、平台和安全,这正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三个要素基础上形成的关键功能体系,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抓手。
关于工业互联网国际发展情况,可能有很多领导都知道,有一些企业,比如说像GE,是工业互联网推进的先驱,但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来讲是一个很广阔的进程,有很多企业参与,而在过去两年当中,又有了非常大的进展,大量的国际工业和ICT巨头加快了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如美国的GE、波音、Intel、微软、思科、PTC、罗克韦尔、霍利韦尔等,欧洲的西门子、SAP、博世、施耐德、ABB、诺基亚等,日本的三菱、日立、NEC等,同时也诞生了一批初创型企业。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上来讲,是一个整体推进,我们也可以看到,与每个国家比较优势相结合,在美国,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做得比较好,在德国与其生产、工程技术结合得最好,日本则与其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结合得很好。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技术创新,如边缘计算、时间敏感网络等新型网络技术、数字化模型分析技术、低代码开发技术等。另外,从技术、资本、行业、供需等各个方面的产业生态合作广泛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创新的协同也不断加深,这里面有一个规律的基本研判,即产业界认识到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方向,需要工业和信息通信业的多重能力,需要工业、通信、软件、大数据等各个技术的深度集成,需要将各个行业的机理模型和内在规律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技术和行业门槛高,相比于消费性互联网,复杂性和难度要大得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进程,因此不能低估工业互联网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产业合作,尤其是跨界跨行业的产业生态合作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黄奇帆对余晓晖的工业互联网演讲内容很感兴趣,加微信并要了他的演讲PPT。
从全球的应用情况看,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目前已涵盖到设备管理、供应链、产品智能化、业务模式转型、产业链协作、安全生产与环保等各个领域。从企业投资看,无论是全球哪个区域,最近几年都是逐步上升的,显见产业界对这个方向的认可和信心是不断增强的。虽然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中也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无疑大家对方向已有高度共识,产业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起步与国际相比差距不是很大,通过各方的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2016年2月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有942家会员,集中了中国主要的工业企业和信息通信企业,同时也涵盖了主要的跨国工业和ICT巨头,形成了21个工作组/任务组和12个垂直行业领域,发布了32份报告、45个测试床和60个优秀应用案例,联盟将工业制造、自动化、通信、软件、互联网等各个类型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有力推动了国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国务院文件里面提到了三大工业互联网功能体系。网络体系方面,有两个技术未来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是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通过这个技术可以保障工业体系所需要的网络性能,打通生产系统与信息系统,并打破目前工业网络标准林立且不能互通的困境,构建开放式的产业体系,这成为目前全球工业网络发展的一个热点。还有一个技术是5G,5G从移动通信角度来看,相对于4G未必有多么大的革命性变化,不能说是颠覆式技术;但目前全球有一个共识,5G对于传统的工业体系特别重要,是可能带来颠覆性变革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我们过去很少用无线技术,全球比例可能在5~6%左右,很低,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技术可用。但5G由于其高可靠低时延等特点带来了非常大的可能性,大部分工业场景都可能用5G来保障,从而将可能带来生产领域的重要变革,这也是5G带来的与之前不同的意义。
工業/产业互联网供给体系
关于平台体系,我们做了一个梳理,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平台企业来源非常多元化,来自中国不同的产业界,如工业专业服务型企业、垂直制造领域企业、工业技术和解决方案供应商、ICT巨头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从事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各类初创型企业,这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基本态势。从实践特点上看,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其应用的模式创新特别有特点。一方面,国际巨头工业互联网平台所做的实践,中国平台企业都做了类似探索;而中国企业做的另外一些实践,很多是在美欧日看不到的。原因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多元化、各个区域各个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中国工业要素体系的健全,比如说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一种新的可能,通过技术平台和技术手段来解决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
关于安全体系,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当我们把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打通的时候,获得了巨大的红利,也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已设计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的框架,并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进行了技术架构的对接,我们会和全球共同研究和解决安全面临的长期挑战。
总体而言,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起步并不是很晚,目前顶层设计已基本形成,国家战略与政策已非常明确,产业界对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体系也已形成基本共识。当然,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传统工业部分差距是非常大的,如工业机理模型、工艺参数等等;但在核心技术另外一部分,比如说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我国的差距不是很大,而由于中国企业新技术接受能力非常高,这是我们可以发挥的优势。当然,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国家部署,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相应的网络、平台、安全等指导性政策,加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试点示范,已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政策环境。
总结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实践,我们发现无论哪个行业面临的痛点、困难有多大的不同,但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个通用型的方法论,正如我们所制定的参考架构,通过定义网络连接、数据智能、安全保障,就可以形成一个有普适意义的方法论,可以作用于工业和制造业,也可以作用于能源、交通、医疗和智慧城市,从而驱动每个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而我们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是如何建立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以迎接全球的新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