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冬里的“一元村医”

2019-01-23吴限

中国信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德市村医卫生室

◎文/本刊记者 吴限

一元钱可以做什么?可以买一瓶矿泉水、乘一次公交车。但是在浙江建德市乾潭镇梅塘村卫生室,一枚小小的一元硬币既是诊疗费,还是药费、输液费、针灸费、包扎费……73岁的村医吴光潮在这间乡村卫生室坚守了五十多年,“一元看病”的老规矩从1983年起延续至今。

一元看病 三十六年“不涨价”

冬日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坐落在村口的半山坡上卫生室里已经亮着灯,吴光潮做着准备工作等候村民来看病,“村里面现在基本上是老年人,患者常常六七点就到卫生室了,夏天五点冬天六点我也就开始工作了。”

1966年,年仅20岁的吴光潮根据村里安排,当了“赤脚医生”,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当年的“热血青年”一当就是一辈子,回忆起来,他的眼神里满是激动。

每天早上,吴光潮给诊室里几位慢性病患者量血压、听心肺,再给输液室里的患者挂上点滴,接着去药房拿药嘱咐病人用药方法……村卫生室只有他一位医生,除了医生的工作,护士、针灸师、清洁工、采购等工作也都是吴光潮一个人干。

不管看什么病,这里都只要一元钱。吴光潮有一个铁盒子,里面全是村民看病后付给他的一元诊疗费。为什么只收一元钱?吴光潮表示,这个老规矩从1983年一直坚持到现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看病是收五分钱、一毛钱,“卫生室费用有政府的补助,即使不够的话村集体也会支持,我有退休工资,为村里服务,是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实际上,乾潭镇卫生院给梅塘村卫生室做过统计,近三年每年这里的就诊人次都突破四千,除了政府补助,吴光潮每年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几千元补贴卫生室。建德市纪委纪检员阎洪伟说,清廉的医德医风,为村民健康尽心尽职,虽然只是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但他的坚持值得敬佩。

一生坚守 守住“仁心廉德”

为了让村民看病少花钱,吴光潮经常自己上山采草药,然后把这些草药免费分发给家庭困难的村民,有些草药长在险峻陡峭的地方,雨天路滑时山上危险重重,但他多年一直坚持了下来。

1970年,吴光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学医术,尤其是对中医治疗肝病颇有心得,但当时条件差,他就每天不停翻看医书琢磨着采药、配药、捣药的事,这期间,一次“意外”坚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那一次,他和同行上山采药,为采摘一悬崖高处的中草药,突发了坠崖事件,一个同行当场身亡,吴光潮也受了重伤。养伤期间,乡村缺医少药,村民看病难,发生意外更是得不到救治的现实深深地刺激了吴光潮,从此,他萌发了要当好医生,为村民治病的决心。

渐渐地,随着吴光潮的医术逐渐精湛,不仅村民得了伤风咳嗽找他,很多疑难杂症也被他治好。

如本村一个4、5岁的幼儿,意外摔入池塘里,被他抢救过来,还有一个外市的肝腹水很严重的病人,大医院不敢收治也被他治好。1983年,当地爆发了甲肝传染病,他用自己采摘的中药免费治疗好了本村10 几个患者……

当村医没几年,吴光潮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了,镇上的大卫生院和隔壁村诊所来高薪聘请,都被他一一婉拒,他说:“我是党员,国家培养我,村民离不开我,我不能一走了之。”

这样,从1966年在半农半医学习班完成学习,吴光潮在卫生室服务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有时村民有突发情况,无论几点打电话给他,他随叫随到。

“希望能有扎得住根的接班人”

虽然诊疗费廉价,但是吴光潮对待病人的态度却不打折。多年来,经他治愈的疑难杂症患者达上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小伤小病不出村,利用中草药、拔火罐、电针疗法等为村民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他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建德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在吴光潮心里,再多的荣誉都不如村民的信任。三十多年前,他曾救活的那位意外落入水塘奄奄一息的小姑娘,如今也当了妈妈,她把吴光潮当作父亲一样看待,逢年过节都会来跟他说说家常话,就像一家人一样。

“能够被乡亲们尊重信任,这是我最看重的事情。”吴光潮的言传身教也影响着他的子女,儿子吴国祥也走上了从医道路,现在是乾潭镇中心卫生院的牙科医生。“父亲跟我讲,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现在基层缺少医生,卫生院的领导器重你,多次送你出去进修培训,你要留下来更好地为基层的老百姓服务。”今年50岁的吴国祥也已经在乡镇卫生院服务了28年。

上山采药、下村走访、随叫随到,精神矍铄的吴光潮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干劲儿,“只要村民需要我,我想一直在卫生室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当谈起接班人的事,他有些凝重。“希望能有愿意在农村扎得住根的年轻人、大学生,继续在这里为老百姓服务。”吴光潮说。

一元钱,一个人,一个卫生所,就这样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一元看病”不是传说,而是在你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网友声音:

@彩虹的颜色:“一元村医" 吴光潮就像一枚小小的一元硬币,虽然平凡,但他用他的医术、医德、医风, 散发出他的能量, 发挥着他的价值。为吴医生点赞!”

@黄色的杯子:“就是这样一位,在小农村里的“赤脚医生”,以一份难能可贵的执着,默默坚守着村卫生室,为村民健康尽心尽职,吴医生,谢谢您的坚持和坚守。”

@熊猫的午餐:“这才是真正的发扬医德,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我的桌子上有什么:“值得尊敬,这样优秀的医德,希望传承下去!”

@我真的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吴医生看得很通透。钱多没有用,够吃够用就好,开心就好,大家欢迎我就好。”

@2019年好运统统来:“这一元不是钱,是德,医德,这一元不是钱,是行,行动,这一元不是情,亲情,这一元就是咱行医者的骨子里的大公无私的爱!”

@棒棒糖的味道有点甜:“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只有一位医生,除了是医生,老人还承担着护士、针灸师、清洁工、采购等角色,这种坚守一般人很难做到。”

猜你喜欢

建德市村医卫生室
浙江省建德市: 文明浸润一座城
建德市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研究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意见》出台 村医“乍暖还寒”
村医协会要为村医干4件大事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建德市典型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状况及其受施肥的影响分析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