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研究
——以山东益客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
2019-01-23,,
,,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9月26日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学术界就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存在的问题和关键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不难发现,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目标、要求已经有了明确的指示和说明,当前急需结合地方实际贯彻落实乡村战略的成功案例分析,并在这些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内在的理论逻辑,形成“走什么路、怎么走、走得怎么样”的具体实施路径。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关键,而农村的产业兴旺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实现资源、技术、市场需求等要素的整合重组,以实现发展方式的升级、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在市场化发展进程中,农业功能呈现收窄趋势,现代农业一元化的发展诱发了农业多功能性的丧失,大大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急需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实现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促进农民增收,[注]孙东升、孔凡丕、钱静斐:《发展土地股份合作与三产融合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12期。[注]李云新、戴紫芸、丁士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对345个农户调查的PSM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本文通过对山东益客(以下简称YK)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案例分析,提炼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和典型实施路径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产业是承担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和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注]汤洪俊、朱宗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8期。三产融合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联动、业务聚集、技术交叉等方式实现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等是衡量其融合效果的指标,[注]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8期。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深刻的发展内涵。
1.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过去我国农村生产过程中没有形成较高层次的产业融合,因此要注重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时又可以打造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可以提升产业融合的持续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2.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在我国当前产业融合的利益分配体系中易被边缘化。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体来看,企业依靠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代替了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利益分配机制看,购销关系和利润分配机制主导权主要被企业掌握,农民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产业融合的“红利”。因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始终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增收。
3.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发挥农业非传统功能。要充分利用农村田园资源、乡土文化等独特优势,加快与旅游、文化、培训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农业非传统功能来培育新产业、创造新价值,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4.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是建立要素保障体系。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遇到多种瓶颈时,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要素保障体系的大力扶持。扶持方式上,需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基金来促进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扶持对象上,需要选择专业农民合作社和优势产业群体进行重点扶持;政策体系上,要从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要素综合配套,制定切实可行又可持续的政策扶持体系。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合的战略体系,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该体系的主要抓手。不同国家乡村发展进程和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但都经历过很多共性问题,包括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经济地位下降、年轻劳动力持续外流、生态环境破坏等;[注]刘彦随、严镔、王艳飞:《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经济地理》2016年第7期。[注]Liu Yansui,Geography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China,Science Press, 2011.实施乡村振兴有利于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乡村振兴计划关键要抓住“人、地、钱”,[注]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南方经济》2017年第10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地将“人、地、钱”结合在一起。
过去主要强调农业生产,现在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做“乘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全面升级。[注]熊小林:《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探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方略——“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会议综述》,《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遵循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以产业融合相匹配的经营机制和利益联接机制来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注]胡伟斌、毛迎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综述》,《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2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对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主动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注]赵霞、韩一军、姜楠:《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4期。[注]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2期。同时,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必然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注]张义博:《农业现代化视野的产业融合互动及其路径找寻》,《改革》2015年第2期。
推动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有利于释放农业农村内生动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兴旺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创新制度和商业模式为动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张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3期。
(三)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产业园的实施路径
1.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对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过度承载、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挑战,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和消费结构逐步全面升级的要求。三产融合的实践不仅是克服现实发展瓶颈的需求,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
产业链环节的时空分割、利益主体过多等问题直接造成产业链利益的碎片化,不利于产业链长久机制的发展。同时,尽管单个产业主体的效率可能很高,但降低了结构效率和组织效率,加之食品安全问题难以监督,直接导致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和运作。面对这一系列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现代产业园式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有效地解决了当下产业存在的利益分割、环境污染、结构效率、食品安全、在地化等多种问题,因此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对三产融合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重大意义。
正是鉴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国家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各种扶持政策。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同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三产融合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要以规模化种养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以现代生产要素为聚集,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生产+加工+科技”。农业产业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和载体,也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基地,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如何实现有效供给,怎样促进产业的升级,不仅与三产融合息息相关,同时也需对农业产业园进行大力发展。
2.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延伸了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增加农民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和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可以与田园综合体建设完美匹配,以“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发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培育,发挥农业非传统功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要素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是优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一环。
农民增收的推动机制、产业融合的内涵认识、产业融合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产业融合的服务系统等因素制约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朱信凯、徐星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因此要从顶层机制设计、新兴业态打造、多元主体培育、利益联结形式创新等方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葛新权、和龙:《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取向》,《经济纵横》2017年第5期。同时重点要把握农业适度规模与多种经营模式、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产业纵向融合的经营与利益机制构建等几个方面。[注]黄祖辉:《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增加农民收益》,《中国合作经济》2016年第1期。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在土地规划、乡村建设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在规划引领和科技支撑下探究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乡村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提升和“三产”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注]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地理学报》2018年第4期。因此,本文以山东YK产业园为例,积极总结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背景下现代产业园发展的新模式,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道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YK产业园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路径
山东YK产业园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汶南镇,是综合性畜禽食品工业专业园区,是一家涉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型农牧食品企业。近年来,YK产业园逐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畜禽养殖)为基础、以消费型产业(肉禽食品、羽绒制品)为重心、带动现代服务业(物流运输、商业贸易、信息工程、电子商务、工业旅游、现代服务外包、现代金融服务)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大降低了其交易成本,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全面升级。
(一)种养循环模式
山东YK产业园是按照“家庭农场”标准建设的,目前已经形成一个现代化生态养殖产业区,辐射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1 500万亩),开创了“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政府+金融”五方协同的新模式,以养殖和加工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重点实施上游养殖“千户家庭农场”工程,打造现代化、高标准、生态化的畜禽养殖场,形成以新泰为主导的生态畜禽产业区,同时政府和金融平台在两翼进行支持,相对于“公司+农户+基地”模式要更为先进,对农户的服务效果和各方协同性都更加优秀(参见图1和图2)。
养殖产业是YK产业园的核心产业,YK产业园进行肉鸭养殖是建立在全球最先进的笼养鸭技术之上的全封闭棚舍立体养殖,依据肉鸭的生长阶段不同而开发三层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土地并向空间拓展,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饮水、喂料饲养、粪污处理、光照控制、通风换气、温度湿度控制等环节上的全自动化,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对于肉鸭棚舍产生的粪污进行集中收集,进入全封闭发酵池,综合开发沼气等绿色资源;对于沼渣、沼液进行干湿分离技术,分离出水和肥料,将净化水和肥料用于小麦、绿化灌溉和施肥,不仅实现了生产环节的零排放、无污染,而且解决了种植业的肥料问题,降低了成本。
图1 种养循环生态模式
图2 家庭农场生态模式
(二)屠宰加工循环模式
YK产业园通过畜禽屠宰产业深化食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的拓展,开发了熟食加工、肉制品深加工、调味品等食品项目以及羽绒制品、羽毛制品、羽毛粉等项目,终端连接商业连锁、物流运输,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贯通发展,通过“农业养殖—工业生产—商贸流通服务”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参见图3)。
图3 屠宰加工循环模式
科技化的屠宰分割生产线建立在强大的畜禽养殖基础之上,实现对产品的精细分割,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畜禽养殖和屠宰一方面可以以上游产业供货商的产业角色为周黑鸭等企业提供深加工的原料,另一方面可以依托产业园完善的产业链,建立自营的熟食连锁门店,以产品深加工和终端自营门店相互配合,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羽绒产业链建立在畜禽屠宰之后的羽毛分类处理和精细加工的基础之上,提升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等高附加值、高利润的消费产业实力,发展羽毛加工、羽毛工艺制品、体育用品等产业;同时将羽毛、羽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原料生产成羽毛粉,为下游饲料生产提供原料,并运用于畜禽养殖,实现产业循环。这样实现了产业链外延范围的扩大,对于拉动产品出口、提高产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羽绒及羽绒制品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不同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合作,以先进的笼养鸭技术配合“千户家庭农场”项目,夯实畜禽养殖基础,然后基于扎实的供应链发展畜禽屠宰和产品深加工产业,最后拓展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发展羽毛、羽绒等高附加值产业,不仅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达到了绿色生产的要求,而且降低了产业运营的综合成本,彰显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羽绒及羽绒制品产业链”的价值。
(三)服务平台协同模式
产业园区重点配套现代金融平台、商业服务、信息化服务、教育培训、技术研发五大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园科技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化水平,为产业长期发展和整体产业提升提供持续支撑。
1.打造金融和投资两大现代金融平台。
(1)金融服务平台。园区成立了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结合传统银行金融服务,支持产业上下游经营的农户养殖、家庭农场建立和企业项目建设,打造完整产业链。
(2)产业投资平台。以当地市委、市政府为主导,结合政府财政和产业园区企业资金,并吸收本地社会资本和外部投资,共同成立“农业产业引导基金”;同时引进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进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投资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和项目,共同推进农业企业的升级和发展。
产业园积极争取政府有利政策,加之蚂蚁金服、海尔金融等金融平台为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组织提供养殖贷款等资金支持,金融平台和产业园积极保障生产资料的及时供应和养殖技术的推广,提升产业链管理能力,发挥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
2.打造社会化商业服务平台。
根据农业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由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同举办农业产业博览会和农业产业化论坛,促进商业交易、产业研讨、投资与招标、产品展示和品牌传播等功能的实现。
3.打造信息化平台。
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做到标准化管理、自动化生产、信息化控制。
(1)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确保食品安全。在产品生产、加工和检测过程中实现信息化同步,原辅材料进园、产品出园全程实现监测监管,检验数据同步在线处理、质量同步追溯,解决食品安全防范与追溯难题。
(2)原料采购与销售客户服务。对原料的供应商信息以及采购的数量、质量、等级、价格等信息进行系统监控,同时实现产品销售订单的下达、经销商产品的配送、库存、在途产品的调控、资金的收支和调度的全面信息化,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
(3)电子商务平台。根据市场经营主体的需求,搭建产品的供需信息对接、产品推广与销售、产品渠道拓展的平台,其内容主要涵盖市场新闻资讯、政策法规宣传、品牌文化传播、产品市场推介、行业质量标准、电子交易对接、技术支持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经验交流分享等板块。通过整合庞大的农业市场及产业信息资源,形成覆盖省市、乡镇、行业协会、农户的多级信息网络和多边商贸服务平台。
(4)价格指数平台。依托商业服务平台的大宗贸易及交易结算数据,通过数据挖掘进而打造价格指数平台,实时发布鸡鸭苗采购价格、主要物质资料投入品价格、商品禽出栏价格、主要食品出厂价格、各种类型羽绒收购价及成品绒出厂价格与离岸价格等主导产品价格,在此基础之上,可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行业预测、预警信息,为农户养殖、企业经营提供价格信息参考,指导其生产经营决策。
4.打造教育培训平台。
建设商学院,进行农业生产技术、职业技能、企业管理与市场销售的培训,形成教育培训平台。培养新型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全市民众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为企业发展及全市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依托YK产业园商学院教育资源和产业园运营的管理、技术优势,YK产业园在全省畜禽及相关行业进行管理输出、技术输出,大力拓展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与管理外包、知识流程外包为核心的现代服务外包产业,拓展教育培训产业的附加值。
5.打造研究开发平台。
设立研发中心,依托企业力量,与全国各大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构建研究开发平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养殖与育种技术、生产加工技术、新产品开发、生物工程开发、产业链开发等方面重点突破,着力提升产业园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农产品(畜禽食品、羽绒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大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的监控检测力度;同时参与国家和省市各级农产品(畜禽食品、羽绒制品)质量标准、产业标准的制定,提升行业影响力。
三、政策启示
三产融合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注]尹成杰:《“三产融合”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农经》2016年第7期。紧跟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通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提供引领力量,以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助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促进农村产业体系全面振兴;[注]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改革》2018年第1期。要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促进机制的创新,利用村镇空间来做实村镇经济,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注]刘彦随、严镔、王艳飞:《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经济地理》2016年第7期。
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探索和实践,YK产业园区实现了种养循环模式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屠宰加工循环模式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服务平台协同模式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产业集群和服务平台形成互动,开启了产业的全面升级。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产业园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兼顾了农民利益,增加农民就业进而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其成功经验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产业链建设与产业布局是基础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建设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提升整条产业链的效益和产品附加值,也有效解决了农业短板问题,实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同时要充分基于产业链优势和地区优势加强产业布局,注重乡村产业区域性分工和配合,利用现代服务体系提供有效支撑,提升产业运作效率。
(二)品牌建设和推广是关键
创建强势品牌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注]张辉、白长虹:《旅游企业内部品牌化: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旅游学刊》2018年第3期。区域声誉溢价效应促进了农户向市场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功能的发挥,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管制制度决定了区域声誉的形成与维护。[注]周小梅、范鸿飞:《区域声誉可激励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吗?——基于浙江省丽水区域品牌案例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4期。习近平于2018年4月13日视察海口市石山镇施茶村时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 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乡村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必须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我国当前农业品牌建设总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产业组织经营规模较小,产业的集群效应较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精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来打造优势品牌和现代化品牌, 带动区域产业布局重新调整,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为产业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产业扶贫是保障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注]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要赋予集体村民更多的财产权,在完善的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利益成果分配的科学化,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扩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群众基础,促进了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第三就业空间,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让农民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中去扩大就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业的带动作用,[注]王丽芳:《山西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农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4期。这不仅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法则,而且激发了产业发展中重要生产要素的活力。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乡村产业振兴为农民的生活提供持续性保障。开发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本地就业和外出就业相结合,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同时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资源要素的流动,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且以产业振兴来带动精准扶贫、脱贫的推进,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群众基础。
(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是动力
促进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融合作为乡村产业兴旺的核心要点,把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路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产业链一体化整合,最大限度地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全产业链条升值,全面提升一二三产业综合效益。
保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本色不丢失,保障乡村发展中的生态美;让绿水青山逐渐变为现实,为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创造条件,推动乡村休闲、观光、养生、旅游、度假等产业的综合发展。[注]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注重综合效益的提高,这是促进乡村持久振兴和发展的前提。
四、结 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是产业振兴的终极目标。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一二三产业融合来提供持久动力。农业产业多元价值追求拓展到农村地域空间内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发展已成为国际主流,[注]陈秧分、王国刚、孙炜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1期。要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万俊毅、曾丽军、周文良:《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3期。农业不仅是经济业态,而且包含了社会、文化和生态内涵的新业态,乡村产业振兴已超越第一产业本身,有利于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形成产业链、要素融合创新、构建利益共同体等特点,[注]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6期。但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产业链建设与产业布局,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注重产业扶贫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这样才能真正推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