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34年回顾与展望

2019-01-23赵绘存

天津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泰达科技发展

◎文/赵绘存

一、泰达整体情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泰达)创立于1984年12月6日,位于天津市区以东40千米,为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作为继经济特区之后的国家梯度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34年的开发建设,泰达已成为国内经济规模、综合投资环境十分突出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发展至今,除了从最初的33平方公里的盐碱滩涂发展而来的东区外,泰达又先后建立了逸仙科学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区、现代产业区、西区、南港工业区、泰达慧谷、南部新兴产业区、中区和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等九个园区 (图1)。十个园区定位准确、规划清晰、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为泰达的持续发展提供着广阔的载体。

(一)区位优势分析

泰达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其背靠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东临华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天津港,紧靠中国主要的航空货运中心——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图1 一区十园发展史

(二)经济优势分析

泰达自建区以来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之初,1985年签订引进项目合同21个,吸引外资3192万美元,引进项目投资额列当时全国开发区之首。1986年邓小平同志来泰达视察并题写“开发区大有希望”,这成为了泰达奋勇拼搏的不竭动力。短短两年间,泰达吸引外资就高达8482万美元,1989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5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泰达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加速期,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更是掀起了引进外资的新一轮热潮。泰达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引进投资额从1991年的1.85亿美元提高到1993年的12.4亿美元,1990年到1996年,泰达的地区工业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连年倍增,六年间双双实现近50倍的爆炸式增长。在这之后,泰达始终保持着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图 2)。 2017年,上半年,泰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56.2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533.3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30%,达到31.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个百分点。长期以来,泰达主要经济指标排名都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前列,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地区。

(三)创新优势分析

经过多年发展,泰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链条不断完善。2005到2015年,泰达相继建成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平台载体;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确立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17年新落户各类“双创”企业2643家。区内21家众创空间投入运营,累计注册各类“双创”企业940家。累计聚集各类投资基金和创投机构超过150家。科技型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一批优秀代表企业在泰达孕育成长。滴滴出行、爱奇艺等12家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

图2 1984-2018年天津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泰达历史发展沿革

(一)起步期(1984—1991年):盐碱滩兴起的外向型工业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沿海城市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任务。1984年4月,天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精神,决定抽调有关专家,组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方案组”。同年8月,天津市委津党 (1984)97号文件决定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2月6日,国务院函字172号文件 《关于<天津市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报告>的批复》批准了泰达建设方案要点,泰达正式成立(图 3)。

阶段性特征:成立伊始,泰达定位于 “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三为主”方针,泰达的整体创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依托土地和劳动力从加工制造业环节切入,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创新主体快速汇聚,这个阶段自主创新还处在萌芽期阶段。在产业层面来看,泰达第一批外商投资项目,从打火机、羊毛衫到自行车、修船,行业五花八门;投资额从12万美元到500万美元,规模不一。由此可见,泰达初期主要是被动接受外部产业转移。在政策层面,泰达主要享受两条国家开发区通用政策,一是中央财政将泰达新增税收全部返还天津市,用于泰达建设和发展。二是对外商生产型企业的所得税实行优惠。泰达享受了两个“五年期的全额返还”和“三年期的递减返还”。在服务方面,表现为高层次、高授权、高自由度和早到位。高层次是泰达管理机构的地厅级设置,其领导人地位甚至高于城市所辖区县的领导人。高授权则是把天津直辖市的经济事务管制权授予泰达,使泰达管理当局的工作力度大大超过其他区域。高自由度则表现为泰达管理当局既可以在高授权之内,调配人员、财力、土地,并制定相关法规和区域政策。

图3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期大事记

阶段性成效:经过不到十年的艰苦创业,泰达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切入,开发建设初见成效。1991年,泰达4.2平方公里起步区开发完毕,入区企业8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350家,投资总额6亿美元;内资企业近500家,注册资本20余亿元。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71亿元,工业总产值18.7亿元,出口1.1亿元。

(二)加速期(1992—1996年):产业功能区的快速发展

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泰达作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得到快速成长。在引进外资工作中,泰达实行“内外结合、主动出击”策略,通过“一条龙、一站式”的优质服务赢得大批外商前来投资,不仅“三资”企业的数目与日俱增,而且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升。

1992年,摩托罗拉的投资成为泰达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结合招商引资的实际需要,1994—1996年,泰达连续三年开展 “投资环境年”活动,年年对改善区域法制环境、政务环境、生产环境、商务环境、城区环境、文化环境提出具体要求,如期完成各项任务。1995年,泰达确定并实施“六高三化”的发展目标 (不断追求人才的高素质、工业的高技术、企业的高效益、规划的高水平、建设的高标准、生活的高质量,逐步建成以工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管理现代化为支撑,以城市现代化为标志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新城区)。

1996年,泰达实施“由政策优势向体制优势转变,由一般项目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项目转变,由单一工业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化”战略,确定了“科技兴区”的方针,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随着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第三产业发展开始提速,对商业、生活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泰达有意识地加大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开始由单一的工业区向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区转变。

阶段性特征:1992年,天津市提出科技兴市,并出台了系列化文件。此阶段泰达定位于以国际贸易为先导,以现代化工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正处在通过环境优化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放大产业资本动能,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泰达的科技创新是以外资为主导驱动的科技创新,也可以称之为 “引进创新”,把握跨国公司布局调整的机遇,引进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聚集配套项目。如诺和诺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43亿美元在泰达生产工业用酶制剂和人工合成胰岛素,使中国生物工程和制药的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20年。摩托罗拉的移动通讯设备,使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手提式电话机,迅速改变了中国通讯业的面貌。1996年泰达提出“科技兴区”,自主科技创新开始进入发展期,泰达留创园(天津泰达国际创业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机构相继成立。

阶段性成效:截至1996年底,泰达土地开发面积累计达20平方公里,批准外资企业2744家,协议投资总额77.9亿美元,内资企业登记2551家,注册资本36.3亿元。1996年当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工业总产值370.1亿元,出口总额14.5亿美元。1992—1996五年间,工业总产值近乎每年翻一番,经济指标居于国家级开发区之首。逐渐形成电子、电气、食品、机械、金属制品、化工、服装和新型建材等八大行业。

(三)转型期(1997—2007年):从产业功能区走向综合功能区

图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期大事记

1996年,国家给首批14个开发区的财政优惠政策到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不再免关税和增值税,泰达产业发展遭遇 “双轮刹车”。而外部又遇到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受到影响的部分亚洲投资者被迫放弃已经决策的长期战略投资计划。在产业发展低潮期,泰达响亮提出 “二次创业”,要从土地经营走向资本经营;调整投资结构,建立内外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双重支撑;走“科技兴区”道路,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走出孤岛”,主动参与母城区经济结构调整。

阶段性特征:这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泰达的“二次创业”,泰达定位转向以跨国公司为龙头的高新技术集聚的现代化工业制造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与转化的基地。科技兴区战略的实践阶段,创新驱动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科技创新领域最为突出的泰达组建了科技创业中心和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国家级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每年动用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进行高科技产品的孵化与引进,翻开了由泰达财政、风险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共同支持及参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此外,泰达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前瞻性规划,并且注重规划的实践性、共同参与性及后效性,从而确保了规划对泰达产业经营的长期有效性。

阶段性成效:经济实力显著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5亿元,可比增长20%;工业总产值完成3350亿元,增长10.6%;财政收入完成216.7亿元,增长20%;合同利用外资39亿美元,增长20%;实际使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175亿元,销售利润率达到5.1%;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9%。

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继续提高。各级各类孵化器达到11家,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在孵化企业数量245家。区域自主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各类研发机构已达63家。国家纳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滨海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等落户泰达。培育原生地科技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启动“科技攀高计划”,重点培育了20家成长性好、技术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膜天膜科技、信汇化学制药、凯莱英医药、清源电动汽车、国韵生物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组织申报国家和天津市各类科技计划195项,立项83项,获得国家和天津市的资金支持超过9000万元,创历年新高。天津科润农业、清源电动车等公司的8个项目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

(四)跨越期(2008—2016年):迈向综合创新城区

图5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期大事记

2008年,泰达按照“有限目标、逐步逼近”策略,改善投资环境,开展了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大讨论,提出“二二二三四”战略,即重点发展两个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好两篇文章,推动存量和增量共同发展;实现两个驱动,投资驱动和科技驱动;重视三资并重,外资、国资和民营资本共同拉动;以金融、服务外包、物流、贸易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泰达空间布局架构更加完善,“一区九园”与“东西南北”四区对进态势形成并稳步发展。

在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的过程中,泰达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倡导节能环保、制度和区域功能创新,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天津市首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泰达启动,全国第一笔排污权网上交易在泰达排放权交易所挂牌,翠亨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提供教育培训、权益保护的“农民工之家”揭牌,本市第一家中外合资医院泰达普华医院营业,昭示着泰达正跨越功能区发展阶段,走上了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阶段性特征:这一阶段,泰达科技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泰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泰达“投资+科技”驱动的“重要引擎”,完善“1+N”科技政策体系,出台“泰达科技发展金”。打造科技型企业“一条龙”服务体系。2016年,泰达科技创新总投入达140亿元。拥有各类孵化基地15家,各类孵化载体面积11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20家,国家和市级研发机构59家,企业技术中心60家,外资研发中心58家。泰达已经由单一的产业园区成功向多功能城区转型,科技支撑的效应愈发明显。一是产业高端化,二是政府服务信息化,三是社区管理网格化,四是泰达创新可视化。泰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49.8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超过3000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

阶段性成效:一是经济规模快速放大,“十二五”的前三年,每年GDP净增超过300亿元,工业总产值净增近1000亿元。2016年 《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共有来自境内外的90家在泰达投资,投资项目达282项。二是结构优化取得突破。泰达的制造业形成了电子、汽车、装备制造、石化、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八大优势产业。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843亿元,占当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加快。2016年,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增长12.8%,对服务业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五是发展空间大幅拓展。泰达总规划面积达到了408平方公里,“一区十园”的空间结构正式形成。六是创新驱动效益凸显。至2016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7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80家。七是城市功能配套完善。泰达的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包括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士居住于此,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相互交融,形成了泰达独特的文化特质。八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在地区生产总值逐渐升高的同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

(五)蝶变期(2016—今):迈向新经济时代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总体发展态势趋缓,贸易增长持续低迷,正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期和变革期。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深度调整,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推出《“工业 4.0”战略》,美国制定了 《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争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引导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由此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化”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红利将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要看到,传统要素优势减弱,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我国利用外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外资流入将持续放缓,一般制造业领域面临外迁,以服务业外商投资为主(FDI)的格局仍将延续。在全球贸易竞争中,政策壁垒、新贸易壁垒、技术壁垒进一步加强,中国进出口贸易将面临更多挑战。

泰达提出“一四三三五”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更具活力更高水平的发展,构建以五大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若干新兴产业为先导的“5+1+N”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发展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向增强服务辐射带动功能转变。

阶段性特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特别是高质量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区域发展的重要议题。泰达将迎来 “第三次创业期”。创新驱动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资源的汇聚已经成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主旋律。2017年,新增各类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达127家。新增市级领军企业产学研用创新联盟3个,创新联盟累计达6家。新增市级众创空间3个。新增杀手锏产品8项,杀手锏产品累计达到50项。自主创新产品开始登上区域创新的舞台。一飞智控在农业无人机喷洒领域市场占有率近40%,深之蓝白鲨MAX产品荣获2017年度德国 “红点”产品设计大奖。“天河工程仿真云服务平台”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认定。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活力,轻装出发,精准发力,带动区域经济活力升级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

阶段性情况:2017年,泰达先后推出十大创新举措、十大创新专项资金、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全区科技创新投入达到145亿元,各类孵化载体和众创空间达到26家,孵化场地面积118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6家,总量达到461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科技企业81家,累计达到557家,增量及总量均保持全市第一;新增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9家,总量达到58家。

三、泰达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

泰达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贵在一个“新”字和一个“机”字。泰达多年来取得成绩的根本在于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通过开放带动创新,通过创新驱动改革,通过改革反哺开放,走出了生机、走出了新路、走出了新局面。

(一)成立之初(科技产业资源积累):管理放权+完善制度+国际化标准

1.管理体制机制先行

泰达成立之初,最关键的一环在于管理机制的出台,“三不”管理机制:“不给、不管、不要”。“不给”是指天津市整体上建设资金非常紧张,市政府不安排任何资金用于泰达建设;“不管”是指市政府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管委会,政府相关部门不束缚不干预泰达的具体事务;“不要”是指在一段时期内,泰达形成的财政收入不上缴天津市,全部用于泰达自身的开发建设。在建设模式上提出并推进了区域开发的“1∶2∶3”模式,即“投入 1 元人民币,吸引2美元的外资,产出3美元的工业产值”,明确了区域发展效益评价的量化指标标准。

2.法律制度体系并行

1985年7月20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天津开发区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天津开发区劳动管理规定》和 《天津开发区土地管理规定》四个地方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泰达的管理体制和土地、企业注册、劳动管理三个关键领域的管理办法;加上之后陆续出台的实施细则,为泰达的“依法治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服务文化国际仿真

针对利用外资、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实际需要,泰达打破传统观念的藩篱,大胆提出 “建设仿真国际投资环境”;旗帜鲜明地喊出“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帝王”,“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等口号;“倾听项目呼声,尊重企业意愿”,率先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构建新型政企关系,提倡“假如我是投资者”的换位思考,从服务角度塑造政府行为模式。凡此种种,日积月累,形成了泰达根深蒂固的服务文化,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发展之时(科技产业升级):聚势发展+借势发展

1.筑巢引凤聚势发展

1992年,我国整体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时期,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发展,给泰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第二次难得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形势,泰达确定“大开发、大招商、大促进、大效益”的经济发展思路,实现从 “打基础”到“上水平”的转化,进而提出了 “建立以国际贸易为先导,以现代化工业为基础,商贸、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中心”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自1994年开始泰达连续3年开展“环境年”建设活动,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年年对改善区域法制环境、政务环境、生产环境、商务环境、城区环境、文化环境提出具体要求,并如期完成各项任务。投资环境高品质化发展,促使泰达的招商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以1994年上半年为例,跨国公司及世界著名大型企业在泰达投资项目共计75个,这些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725万美元,是当时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的10倍。最有代表性的里程碑项目就是摩托罗拉天津工厂。1987年,美国摩托罗拉就开始选址在华建立生产厂,几经波折,终于在1992年,在泰达投资1.2亿美元设立在华第一家公司,生产移动通讯设备。1994年增资到2.8亿美元生产芯片,最终累计增资至近30亿美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摩托罗拉入驻的示范效应,促进了三星、可口可乐、雀巢、SEW、诺和诺德等著名企业纷纷到泰达来投资设厂。通过筑巢效应,泰达的汇聚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

2.外商汇聚创新腾飞

借助外商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泰达产业发生巨变。一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从1990年到1996年,泰达的工业总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几乎连年倍增,工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7.8亿元跃升到1996年的37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5亿元跃升到1996年的131亿元,六年间双双实现近50倍的爆炸式增长。二是技术档次明显提升。通过外资项目的带动,直接提升了泰达创新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诺和诺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43亿美元在泰达生产工业用酶制剂和人工合成胰岛素,使中国生物工程和制药的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20年。0.25微米、8英寸的芯片生产线如期进入中国,是中国引进技术的最高水平,得到国家电子工业部的高度评价。三是产业链延展开始出现。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对产业配套化生产要求高,辐射效应明显,具有“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的功效。跨国公司投资不仅带动了同一批国内配套企业进入国际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网络之中,也引进了一批国外协作厂商先后进驻泰达。跨国公司的本地化配套加速了本地产品的升级换代,对泰达产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是要素升级点滴积累。跨国公司代表世界先进的生产力,已经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与科学、完整的管理方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及其对中国员工的培训,推动了泰达产业的人力资本积累,为日后的产业升级储备了条件。

(三)转型之际(自主创新实践):抓整体+抓升级

1.促进经济与社会整体发展

1997年,泰达认真总结“高位运行”经验,提出一系列举措,促进经济社会整体发展。2000年,颁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暂行规定》。2001年,提出“构筑21世纪新经济平台”新概念;泰达管委会13个部门均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2年,提出 “新九通一平”软环境理念,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信息产业总体规划、生物和现代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1—2003年,连续三年开展“形象年”活动,塑造崭新的人文形象、社会形象、政府形象、城区形象。2003年,开展了“寻找泰达短板,重振泰达精神”大讨论活动,使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区域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强调要素聚集与产业升级

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泰达组建了科技创业中心和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国家级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每年动用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进行高科技产品的孵化与引进,翻开了由泰达财政、风险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共同支持及参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主动推进产业升级。泰达在追求工业产出增加的基础上,更注重高度集约化发展,注重产业的高级化。在对项目引进和扶持方面,要考虑到投资密度、行业未来发展潜力,以及产业关联带动效应等指标,鼓励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市场成长型产业。

(四)跨越之机(自主创新崛起):重改革+重协同

1.政府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2009年充分发挥开发开放的“排头兵”作用,依托泰达在体制基础、文化氛围、组织能力、实施动力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率先推进重点和难点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编制了 《天津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泰达综合配套改革大幕拉开。2016年以来,泰达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建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互联网+新市民综合服务”三大“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政府服务理念的彻底转变,从“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成“以用户(企业和居民)实际需求和体验感”为中心,促进政府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2.协同京津冀,打好组合拳

泰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新机遇,打好组合拳。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泰达在全力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积极抢抓发展的新机遇。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泰达引进北京企业420余家,协议投资额超过600亿元。其中,京滨城际铁路、京东商城、滴滴出行、中石化化工销售等一批投资额超过10亿元以上项目相继投资落户,新批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2198亿元,外溢效应显著。

(五)蝶变之日(创新驱动引擎):资源重组聚焦+科技创新增能

1.叠加剥离助优势凸现

中心商务区并入泰达。两区域集中连片、产业互补交融、资源整合叠加、优势增强放大,将实现叠加效应,不仅是政策叠加,更是功能叠加。同时双创示范基地的政策、自贸区的政策、泰达的整个产业基础、制造业基础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产城融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1+1>2的效果。围绕经济发展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突出大部制,实现工委管委会机构整合,精简机构。实现社会管理职能剥离,让科技和产业更加聚焦和精准。

2.政策优化促资源集聚

泰达持续优化科技政策,研究制定科技发展工作思路举措,明确科技创新重点方向。推出了以“泰达科技创新十条”为核心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及10个实施办法。围绕科技企业生命周期配置政策资源,以“十大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实力。中心商务片区出台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22条具体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双创资源要素集聚。

三、泰达未来发展的问题与方向

(一)泰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空间布局问题。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由于过往规划衔接不够,泰达和滨海新区在道路联通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多条道路压力巨大,尤其与港口相关的部分区域和道路更显得压力巨大。这导致了在产城融合和港城融合方面,泰达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转型升级问题。作为国内比较先进的开发区,泰达有着自身优势的主导产业,其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也已经走在了全国各开发区的前列。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的复杂变化,泰达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政策优化问题。尽管泰达仍然有着第一流的经济建设团队,但由于政策原因,泰达在政策和改革力度方面相比于先进的深圳、上海浦东、苏州工业园区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在政策合力方向上。

创新驱动问题。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中,泰达科技创新排名第6,这也说明和国内先进的创新园区相比,泰达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泰达未来发展方向

为更好地加快泰达转型升级,进一步落实天津市“一基地三区”的定位,进一步推动泰达的发展。现结合目前泰达的现状和国家最新对开发区的总体要求,从创新驱动的角度,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泰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 “试验田”,要坚定只要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没有完结,泰达的事业就不会止步的信念;要积极有为、主动作为,把“希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主动适应“新常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聚焦优势做优、长处做长、特色做特,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从而在新时期继续屹立潮头,引领新的发展潮流。

二是提升创新实力。紧扣“实体经济”发展,夯实主导行业和支柱产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大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形成更有效、更顺畅的产研对接机制,促进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

三是转变创新动力。把发展基点放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上,国际化的视野,大胆投入战略性资源,不断完善和提升创新体系,聚集创新主体、鼓励创新活动、推动创新成果更多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使创新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引擎,逐步实现泰达发展模式由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的线性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创新推动的指数增长。

四是增强创新环境竞争力。对标国际一线城市,以环境建设和提升城市科技感为切入点,引领泰达科技环境第二次“国际化进程”,通过与国际的无缝对接,实现对国际顶尖产业、顶尖团队、顶尖人才的引育与发展,打造天津创新创业环境的栖息地。

猜你喜欢

泰达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泰达宏利亚洲债券一日售罄
科技在线
泰达宏利集利荣获“金基金”奖
科技在线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