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的研究
2019-01-22邓平
邓平
[摘 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担当的大学生,应当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肩负起时代责任,努力提升自身法治素养。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适应了当前法治时代大背景,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为大学生大学生活保驾护航和规范大学生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为解决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中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效用力等问题,在教学中应注重整合内容,突出重点,利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地联系社会实践活动,以具体法律法规为载体进行体系化教学。
[关 键 词] 法治体系;法治思维;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166-02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
法治社会的建设要求全体公民做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遇到事情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体的重要力量,其法治素养关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政课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中有专设一章的内容来强化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而这部分法律知识的教学对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理解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依法治国理念是系统化的知识,而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还只是一个简单概念,法律知识的全面学习有利于充实大学生依法治国的知识结构,让其充分掌握依法治国理念,同时为二年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其次,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地面对独立而复杂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社会性,除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将通过多种方法参加社会活动,而社会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法律知识的教学将教会学生合法地规避风险,实现自我保护。
再次,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现今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如何在繁雜的就业信息中安心择业,避免在就业过程中的诸多陷阱,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大学到社会的安全着陆,法律知识的教学可以达到助力就业的现实效果。
最后,法律知识的教学对大学生而言是受益终生的。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就是帮助大学生完善法律知识结构,提升法治素养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思维体系的完善,更是大学生行为规范大大提升的过程。因此法律知识的教学对大学生一生规范意识的形成和具体社会行为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的实际困难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全面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困扰性的问题,可以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如何协调理论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学生一旦遇到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便产生一种天然的反抗,因无趣而无法深入学习,因此如何提升理论知识教学的趣味性值得研究。
其次,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的问题。法律知识的教学只是大学生思政教学的一个板块,从全局出发,法律教学的课时是有限的,但法律知识体系庞大,如何延伸法律知识的教学,达到法律知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需要着力解决。
再次,如何实现从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到法律行为化,是法律知识教学要达到的长远目标,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学而有用,法律知识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掌握,更重要的是知识内化基础上的行为外化,这样才能使法律知识学习的实用性体现出来,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外化的法律行为不止于课堂,也不止于学校,更重要的应是学生的社会行为。法律知识的教学只有达到将大学生的法律行为转变为一种法律习惯,使其终生都能坚守这个习惯,才达到了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的长远化目标。
最后,如何正确地运用新时代的法治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学,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阐述,如何避免说教式的转述,同时还要做到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建设的责任感,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的创新性思考
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重要性的分析,弄清楚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面临的困境,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既实现法律知识对大学生学校生活和未来生活的作用,又能解决教学中趣味性、效率性、实用性等实际问题的教学路径。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法律知识教学方法的思考详细论述如下。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应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教学背景
法律具有社会特性,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故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产生不同的法治体系,有着不同的法治理念。在同一社会制度的不同发展时期,法律表现出特色的时代特征。所以,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搞清楚所学法律的性质,国家法治社会现实环境和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坚持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国家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当代大学生掌握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重要学习内容,更能让大学生深刻领会作为时代新人在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自我担当和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成为一种发自内心及遵从本心的学习。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利用全面依法治国这个大背景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做到由点及面的系统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切身体会到法治建设的成就,清晰看到国家未来法治发展的愿景,也能正确理解国家法治建设中遇到的难题,让大学生懂得应如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学应整合内容,抓住重点
法律知识内容丰富,层次不一。对法律知识还较薄弱的大学生来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所有法律知识全部系统学习是不可能的。但只挑简单易懂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又有违大学生的基本学情。故而在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中整合内容,抓住重点,尤为重要。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综合,我认为可以法律知识大体分为三个板块来进行教学。第一个板块是法律基础理论。这是法律知识学习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板块内容必须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来决定法律知识教学的层次。教学层次太低,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法律水平,而教学层次过高,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热度的保持。第二个板块是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全面依法治国理论的教学应当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使学生学会对法律部门的检索,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法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法律自信和树立法律信仰,并且从法治道路的内容中看到时代发展趋势,促进学生的自我社会化。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区分这个版块的内容与二年级思政课程中依法治国理论的内容。二年级全面依法治国是从政治理论的角度,让学生全面理解党治国理政的方略和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年级该内容的设置旨在学生法治观念的建立,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进行教学,重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因而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一定要角度清晰,教学内容明确。第三个板块是法治思维板块。我认为这是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的重点所在。相对前面两个板块,这一板块应在教学中突显出核心地位,原因有三:其一,法治思维的培养本意就包括了对法律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对全面依法治国理论的理解。也可以说,法治思维内容的教学将进一步强化前面两大板块知识的学习。其二,法治思维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法治思维的培养、法律权威的维护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等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握每一个知识点,还应使互相融合的内容分析到位,实现融会贯通。这样教学难度系数越大的内容,要求教学的侧重比例越大。其三,实践性是这一板块内容最大的特点,实践性并非体现在法治思维内容的本身,而是法治思维对个人行为的指引作用。相对于内化知识来说,外化行为更为重要,也更具难度,内化知识只要通过知识点的详尽教学就可直接达到效果,但是外化行为则需要形成法律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准确地说是有实践效果的教学。基于以上三点,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中,应以法治思维的教学为重点,以法律基础理论为基础,以全面依法治国为背景。
(三)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注重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的目的在于学,教师的教更是为了学生的学,因而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应更多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做到学生主导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但设计课堂活动并非将教师空闲下来,而是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高品质、有针对性、易操作和实效性强的水平。这里简要介绍两种法律教学课堂活动:第一种法律故事的讲述。学生在法律故事的讲述中能自觉地熟悉涉入的法律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法律原理,但为避免故事讲述空洞无用,教师应设置好活动要求,所讲故事应当符合当代中国法治精神,体现社会正能量,是积极向上的思想表现,同时应针对法律知识教学内容,紧扣主题,更要求表述准确。第二种是案例分享。案例分享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案例,集体研讨,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尽快地熟悉法律体系,区分各部门法。但这一方式对教师自身法律理论水平要求高,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应清楚辨别案例的真伪,及时指正所援引的具体法条,并最后系统地对各法律部门进行总结。
(四)以具体法律法规承载法律理论的教学
这里所指的利用具体法律法规承载法律理论的教学和平时常用到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案例分析是根据教学内容配以相适应的实际法律案例,与学生进行案情的研讨,学习所涉及的具体法律法规,从而理解相对应的法律原理。利用具体法律法规来承载法律理论的教学,是通过某一部法律法规的整体化学习,学生从中领会法律精神,掌握法律方法,提升法律素养。因此在这一种法律教学中需将具体法律法规作为引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包括对法律条文的思考,法律法规运用的思考和法律法规与个人实际相结合的思考,在思考中形成法律思维模式,加深学生对法律原理的理解,是一种形象的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学习深度的有效方法。
(五)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延伸
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动”起来,并且能有效地检验大学生法律知识学习成效,以此作为法律知识教学的实际参考。法律社会实践活动多种,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安排法律社会实践。法制宣传日的社区法律宣讲可以让学生开展法律实操,在宣讲中自觉进行法律知识学习的查漏补缺。但应当注意的是法律宣讲面对的是社会公众,不能出现差错。因而教师在学生宣讲前要做好法律知识的辅导,对宣讲内容严格把关。旁听庭审是在特定法律氛围内学习法律知识,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旁听庭审时能自觉接收到法律信息,全面了解法院庭审程序,有效地反馈课堂学习的法律知识。在学生旁听庭审前,教师应详细讲解法庭规则,布置对应的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重要性突显,但面临诸多实际困难需要解决。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追求更高法律知识教学水平的道路。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应以全面依法治国为背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综合立体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内涵性,达到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教学目的。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