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端的高职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2019-01-22李业明,李蓉,冉鲜,刘婷婷,陈荷玥,邓宇,张微舜
李业明,李蓉,冉鲜,刘婷婷,陈荷玥,邓宇,张微舜
[摘 要] 移动互联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面临“手机依赖症”等一些新挑战。开展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移动端的高职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可分为线上教学设计和线下教学设计,两部分有机融合并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落实“学生中心”学习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完善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保障其顺利实施的外在条件。
[关 键 词] 移动端;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076-02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大数据时代呼啸而来,个人移动终端设备迅速普及。“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并以前所未有之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的大潮已经席卷而至,以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得到迅速推广,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为例,对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探究。
一、移动互联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移动互联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既面临如何提高课堂认同度和教学实效性的一些传统难题,又面临“手机依赖症”等一些新挑战。
(一)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不高是不容忽视的传统难题
高职思政课由于其教学形式、授课方式、教育主体及教育客体相对于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导致不少大学生对其重要性及价值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加上思政课理论性较强,高职生大多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生认同度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如何改善思政课教学形式,丰富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任务较重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教学内容较多,教学任务较重,需要开足课时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课时被专业课挤压,课时不充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教学进程,课堂互动减少,导致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降低,主动性发挥不充分,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手机依赖症”成为思政课堂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
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达到16.7%~30.2%,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在网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的有41.4%;不管什么课都会玩手机的学生占10%左右;五成学生会在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堂上玩手机,而大学生心中的“没有什么用”的课一般是考查课或思政课。如何因势利导,充分用好手机这一“移动学习”的工具,化“手机依赖症”为“手机移动学习”,是广大思政课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二、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依托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课堂的物理时空延伸到网络的虚拟时空,将互联网资源与先进学习工具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乃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大势所趋。
在大学校园,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个人移动设备已经实现普及化,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并不可制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就是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个人移动终端上安裝依托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的移动APP,将之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现有设备,减少对学校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依赖,教师实现“移动教学”,学生实现“移动学习”,受时空限制少,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在教学和学习方式上更加灵活,实现起来的难度相对较小。
三、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线上教学设计和线下教学设计,两部分有机融合并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一)线上教学设计
1.创建思政课网络课程
老师利用管理账号登录平台创建思政课网络课程,作为学生线上学习的平台。目前我们已经创建了两门思政课网络课程。每门课程分成若干章节,内容与线下课堂教学一致,课程资源在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事先上传到网络课程相应模块,根据线下教学进度适时发布。
2.创建思政课教学班级
我校思政课网络课程创建完成后不开放注册,学生用户由教师直接导入。任课老师需要在课程下面建立班级,并在班级里面添加学生,为每位学生分配学习通学习账号。线上班级与线下教学班级一一对应,学生的学号作为学习通账号。学生用分配的学习通账号在手机上登录学习通APP,完善个人资料后会自动显示需要学习的网络课程和班级信息。教师能够将学习任务精准推送到班级或个人。学生通过学习通APP接受并完成课程任务,进行课堂互动。
(二)线下教学设计
1.课前任务发布
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事先将课程各章节涉及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要求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上传至对应的网络课程平台,并将学生需要完成的线上学习任务设置成必须完成的任务点。任课老师根据线下教学进度在正式上课前一周内,将相应章节教学资源向将要授课班级开放,将任务点推送至学生学习通APP上,督促学生通过APP进行学习,完成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利用学习通APP观看学习资源、回答问题、完成测试等线上活动,并将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反馈到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借助手机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并在答疑讨论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课堂互动教学
线下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传统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主动性学习、灵活性学习的特点,一般采用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可灵活设置为检测学生线上学习效果、针对性讲解、分组讨论、课堂随机点名、教师课堂总结等环节。(1)检测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前设置好测试题,设定好完成答题的时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手机APP作答。(2)教师对线上学习比较集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3)师生对线上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弹幕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发红包、积累积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4)课堂随机点名。在课堂开始或中途,利用学习通的签到功能选择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和二维码签到等功能,随机签到,签到时间一般设置为一分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监控,维持课堂的严肃性。(5)教师课堂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全部学习内容。以上环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顺序灵活调整、对内容适当增减,体现灵活性。
3.课后学习拓展
教师课后发布作业,学生通过作业功能查看作业列表,并在教师设定的时间内登录手机APP完成线上作业。学习通根据答案自动评判,并给出成绩,还可进行图表分析。教师查看已完成作业的批阅状态和最后得分,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发回重做。作业成绩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综合学习评价
(1)线上形成性评价。根据教师事先设置的评分标准,线上评价成绩由课程平台自动记录,期末按一定比例记入学期综合成绩。为了加强考评监控功能,教师可以用学习通设置线上作业、线上测试的时间限制,设置为必须完成的任务点,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2)线下课堂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参与讨论和发言、考勤情况等进行考评,由课程平台自动记录,按一定比例记入学期综合成绩。(3)线上学期考试。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组卷,在设定的时间段定向发布试卷,由教师监考,学生通过手机学习通在线上完成考试,考试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均可在课程平台查看考试分项统计结果,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学期综合成绩。
四、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保障
(一)落实“学生中心”学习理念
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课堂互动,我们开展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思政课堂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听课的状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只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入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要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效应,除了精心设计和因势调整教学各环节外,还得真正落实“学生中心”学习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在“边玩边学”的氛围中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内化。
(二)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学水平
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毕竟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移动互联时代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它的推广和广泛使用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必然提出新的挑战,在教学前要做好课程建设、做好资料的准备、查阅和上传,制作并发布数字教学资源,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全面加强学习,全面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对新教学模式的驾驭能力。
(三)完善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
开展基于移动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构建大量的思政课学习资源,课堂上需要利用手机参与师生互动,特别是线下课堂教学环节和线上考试环节对网络的带宽要求很高,教学时容易出现网络拥堵,造成线上线下交流不畅,信息传输迟滞甚至中断,直接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所以学校需要持续完善信息技术资源,加大网络覆盖力度,开放校园网并提高带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上线下互动需求。为此,学校要加强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完善的软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倩,梁少帅.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影响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22):267.
[2]谷海玲,丛明,穆莞昱.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影响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0).
[3]范红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168-17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