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

2019-01-22易铮,周啸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华职业院校职业

易铮,周啸

[摘           要]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我国现代職业教育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更是为当下的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目前,职业院校存在生源复杂、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他们日后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方式进行重点探究,在立足于职业教育新形势下,重视传统文化,正视其地位和作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工作,并通过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056-02

在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成为各大企业极力争取的人才。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还饱含着上下五千年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目前,职业院校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普遍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的学校没有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更毋庸说开发出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了。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有力的抓手,且没有章法,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因此,在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将其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在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对他们人文、职业素养的教育,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人生与职业的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课程性质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能够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一些院校领导人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可有可无,在此理念的影响下,他们并没有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一些学校虽然具有传统文化的教育计划,但往往是将其作为选修课来设置,课程少、结构单一等均导致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感兴趣的学生在选修这门课程后,尽管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但尚未掌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法,导致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呈现出断层现象。基于此,就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人文性和实用性的功效,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是我校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专门针对的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属于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的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还包括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等,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现代综合职业素养,通过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来提高他们人生的厚度,促进其职业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程具有多重特性,如技能性、审美性、思想性等。教师可围绕课程特性和学生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破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使其由人文知识传授向人文素养培养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重视课程人文性、价值性和职业性的统一,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塑造其健康的“三观”,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从学生的实际职业发展需求出发,融入其专业学习需要,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深化教学改革和学习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就业等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人才培养

职业素质是道德素质的一类,与工作相关。学生进入企业后,不仅需要相关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唯有此,才能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其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早有渊源,其来源于班墨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专注的敬业精神、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卓越精神,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积极影响。工匠精神是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文化,想要使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可将其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该门课程以传统文化知识为载体,注重对学生人文和职业品质的培养和塑造,通过融入价值塑造得德育因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以传统文化知识为载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同时,拓宽其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精粹的鉴赏,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2.重视对学生人文和职业品质的培养,并通过对价值塑造道德元素的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的“三观”,使他们在学校期间就能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程包括我国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如立德修身、守礼有信、敬业爱国等,通过将其和现代职业素养相结合,可以是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职业品质的培养,为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追求,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现代职业素养。该课程关注学生的职业需求,并以此来组织教学,通过采用职业技能实操、案例分析等符合职业学生的授课形式,来传授他们职业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

4.根据本门课程制定教学策略,组教学活动,凸显职业导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及主要途径

(一)以思政元素为引领,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需要相关工作者的能力,还需要将其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通过建设“课程思政”,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便是这样一门课程。该门课程既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价值追求和家国情怀,通过将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职业院校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来开展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传统礼仪展示、志愿者活动等。即职业院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生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增强该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活动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可以选取《论语》《史记》《道德经》等内容,并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品读传统文化经典读物,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为其职业素养培养奠定基石。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程中就包括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寻找传统观念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二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赛比赛,传统礼仪展示、志愿者活动等活动,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出活动育人、塑造人和培养人的功效。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职业院校教师可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如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对概念性内容讲解,采用发现式教学法;注重对理论性内容讲解,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应用性内容讲解,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教学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使他们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程为例,教师在教授第三单元“品读传统文化之“礼”树文明有礼的职业形象”时,应在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案,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本单元中,教学内容为:

(1)“礼”意为何:诗经《关雎》中的礼仪文化。

(2)为何学“礼”:《史记》鸿门宴中的餐饮、社交礼仪。

(3)如何行“礼”:“礼”与现代职业素养融合,以礼为根的现代社交礼仪、商务礼仪、仪表仪态礼仪。

教学重点:

(1)传统礼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

(2)现代生活及职场中常见礼仪规范(社交礼仪、商务礼仪、仪表仪态)。

教学难点:能掌握现代职场常见礼仪,在现代职场展现文明有礼、举止得体的职业形象。

为了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授传统礼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时,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即通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来自主发现概念,解读概念甚至是延伸概念,并主动探究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现代生活及职场中常见礼仪规范时,则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职场上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教师想要在职业院校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方式来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结合慕课精品课程,来建立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关于传统文化和现代职业教育结合的专题资源库,并以此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实践活动的方式,让他们走进当地的博物馆、陶瓷馆、茶园等场所,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博物馆文化、陶瓷文化以及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

三、结语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无论是思维还是生活习惯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互联网的发展,对其思想和“三观”造成了极大地冲击,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道德修養,塑造他们的“三观”,促进其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姜言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2).

[2]席东梅.乘职业教育春风 逐民族复兴梦想:记2014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表演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2).

[3]王红梅,刘艳丽,张国栋.菏泽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分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9(3).

[4]刘景忠.职业教育谨防步入片面升学误区[J].江苏教育,2017(84).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中华职业院校职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