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工科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平台构建

2019-01-22范如君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科校企

范如君

[摘           要]  如何培养符合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新课题。面向新工科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平台构建,提出构建面向新工科的交叉融合项目式实践教学培养新架构、分阶段的实践课程体系、实施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行企校结合”教学模式,提出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与行业的发展主动对接,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设“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土建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新工科;土建类;实践;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J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051-03

当前,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如何培养面向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急需的符合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新课题。

高职教育要想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培养能够担负“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重担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打造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面向新工科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及平台构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对接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对新型人才需求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造就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面向新工科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

“新工科”的建设必然伴随着工程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模式的开放和创新。“新工科”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1]。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针对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进行实践教育体系和平台的改革与构建,以期实现学校适应行业企业对交叉型、创新型、技能型、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培养需求。

(一)构建面向新工科的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1.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构建面向新工科的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实践课程体系架构,通过调整学习总课时和模块化设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建立以“专题技能实训—工程项目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创新型、技能型、高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与不同层次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实验项目载体,形成一个有机的“CDIO项目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企业的真实建设项目,在与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训练中,学生亲身经历“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项目开发生命周期,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并获取实际工程能力,更好地熟悉并满足企业对创新型新技能人才的需求。

2.利用网络优势,构建虚实结合、布局合理、开放共享有效的实践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土建专业急需的实践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建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践教学新模式[2]。

“新工科”建设对实践教学技术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互动性、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得以充分发展。采用虚拟团队、多媒体软件、数据库、远程教育、仿真与虚拟实验室等多种教育和学习交流手段,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蓝墨云、雨课堂等学习平台、通过微课、spooc、Flash、VR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对施工实训实操项目利用雨课堂进行驱动式学习,利用VR进行视觉冲击体验,在雨课堂平台、在线精品资源共享库平台进行交流、借助仿真软件实现触觉的感知,学生在获得一定的视觉、触觉的基础上,再进行现场施工实操。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理论和工程思维,有助于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对新技术发展需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二)整合专业核心实践课程,实现“以做到学”培养模式

1.根据土建类专业工作过程,整合专业核心实践课程

在课程体系制定上,高职院校可引导企业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共编实践课程教材、共同开设实践课程等方式,及时更新专业实践理论教学。对专业核心类课程,采用系统化培养目标,从实际的工程项目入手,根据土建类专业的工作过程分析,将核心课程的学习划分为相应模块,每个模块设置若干学习情景,分阶段实施。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将建筑施工技术和BIM应用进行整合,将施工组织与施工项目管理整合为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等。整合后的课程前期为理论部分,中期为虚拟模拟学习,后期为实训室或现场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和参与性,同时通过建筑施工仿真模拟等实操过程提高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技能。

2.利用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实现“以做到学”培养模式

在校内学习期间开设基于BIM5D平台的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实现建筑的建模模块、动画演示模块、进度计划编制模块、工程资料编制模块、造价文件编制模块、工程管理模块的实操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建筑工程施工+BIM技術等理论和实践结合专业课程,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如Revit建模软件、Autodesk、Navisworks动画演示软件、进度计划软件project、BIM5D工程管理软件进行实操演练的教学,通过数字化建模将工程现场实景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工程实践、团队协作和沟通力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实现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方式。

3.土建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应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与产行业相关岗位标准对接

为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工程实践、团队协作和沟通力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监理专业,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实行“2+0.5+0.5”教学模式。“2+0.5+0.5”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基于BIM的施工综合实训,第五学期在校内进行拓展类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采取理论认知学习到校内仿真或虚拟模拟实训再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互动、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融合,将课堂搬到工地现场,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完成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岗位的实践,完成相应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

二、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基础,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平台

高职土建类专业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基础,实现面向新工科实践教育。与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实现校企精准对接,合作育人,同时还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软硬环境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实验室建设,将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有机整合,为协同对接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推动协同对接的软环境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等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适应土建领域工作岗位群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建设“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和具有“内外兼顾”特点的校外实训基地

1.建设具有教学、培训、服务、鉴定“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训中心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科交叉,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以高技能的“双师”素質教师队伍为保障,构建满足教学、培训、服务、鉴定“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根据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等新技术对建筑技能人才的新需求,以校内实训中心等为平台,深度对接产业、企业需求,培养满足新技术需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土建类专业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培育产、学、研、用相结合的BIM应用型人才,实训平台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传统施工和建筑装配化施工结合起来,建设BIM5D工程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工程监理展示中心、造价工作室、校中厂等实训场所,开发建设工程监理施工综合实训、BIM5D工程管理综合实训等新的综合实训课程,建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传统施工和建筑装配化施工的人才培养基地。

建立的校内实训中心能够承担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及校企合作培训等任务,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新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将校内实训场所进行整合,建立的BIM5D工程管理综合实训中心除了能满足校内教学外,还对外职业院校承担了“湖南省职业院校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专项培训(国培)班”“BIM建筑综合实训”等多项国培项目,受到培训教师的好评。同时校内实训中心还能为校内学生提供技能证的培训考评服务。实训中心开展的“BIM技能等级考试”的培训及考评工作,通过考评合格的一级BIM建模师能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实践过程中的模拟建造。成立的“造价工作室”由校外聘请的工程师进驻,校内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接工程造价项目,学生毕业后可留在造价工作室继续工作,也可去企业工作。具有“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训中心充分进行结构调整、产教融合,实现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建设具有“内外兼顾”特点的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需“内外兼顾”——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办学,共同打造校企协同育人中心。校企协同育人中心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与多家校外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构建对接产业、面向行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强化与企业的协同创新,通过教师走进企业实践锻炼、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请进来的方式,紧跟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共同开发实践教育类课程。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顶岗实习学生达到100%,为实现多阶段交替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教学条件保障。

图1 土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中心组织结构

(二)土建类专业(BIM方向)现代学徒制班建设

1.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双方共同建设管理“厂中校”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方向)采用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共同制定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融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如图2所示,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双方共同建设管理“厂中校”实训基地,努力建成广东省建筑行业产业化、特别是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传统施工和建筑装配化施工的人才培养基地。

2.土建类专业(BIM方向)现代学徒制班多手段教学的全过程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实教学内容的工程化、综合化、系统化和集成化[3]。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与深圳斯维公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土建类专业(BIM方向)现代学徒制班,紧密结合建筑行业生产实际,使实践教学内容工程化、系统化,促进土建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创新型技能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BIM应用型人才的大规模培养。

新生入学的同时,在自愿选择的情况下,经过公司面试通过后即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深圳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员工,企业每月按照实习补贴标准给学生发放补贴,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徒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对试点专业的学徒,企业师傅全程跟踪,学校外派专职教师积极跟进配合。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双方将就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方向)现代学徒制班的组织架构完善、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探讨。土建类专业(BIM方向)现代学徒制班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有效拓宽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通道。

图2 “行、企、校”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结构

三、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教育管理体系

(一)完善实践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提高面向工程实际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一方面,根据专业及学科实际情况,加强对专任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参观、调研或实践锻炼,教师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施过程,及時了解建筑行业、企业的前沿信息及新技术、新研究成果和新工艺,积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例如,建筑装配化是现在建筑行业的大趋势,安排教师到建筑装配化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和技术交流学习,对校内绿色施工和装配化建筑施工的实训中心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合理构建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等作为兼任教师,通过给学生授课、开展讲座等方式,将先进的工程理念与工程发展前沿技术带进工程教育,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建立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传导与反馈机制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和发放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根据就业反馈信息,了解和掌握现在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使制定和修改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更具针对性。通过调整教学过程,使实践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加大课外创新教育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对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起到重要的作用。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需要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建立先进的实训平台,能进一步优化实训环境,促进校企联合,增强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通过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并与企业单位协作等方式进行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形成支持、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机制,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迎合产业发展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通过参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使优秀的专任教师参与到指导教师行列中,激发学生攀登科技高峰和砥砺前行的精神。

(四)建立实践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

良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集“计划、实施、检查、反馈”为一体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使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其中计划过程包括确定教学方案、修订实训实践计划、完善毕业设计管理等。实施过程包括按照实践教学方案进行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并组织企业供需见面会等内容。检查过程主要包括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和内容的检查、实习过程的检查、毕业设计过程的检查。监控过程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开展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网上教学评价等形式,针对反馈的实践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四、结论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应立足产业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建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加快培养新兴领域的工程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土建类专业,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育平台的建设,主动对接行业企业的发展,整合资源,提高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产业需求导向、跨界交叉融合、行业支撑引领的新型高职教育[4]。

参考文献:

[1]付晓,“新工科”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33).

[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获批全省首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N].澎湃新闻,2019-04-23.

[3]孙小平,胡志勇,黄玮,等,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实物仿真工程实践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2).

[4]管连,梁建花.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1).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科校企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