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22洪李李
洪李李
[摘 要] 药物化学是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现如今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中等专业学校的药物化学教学方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个人认为在中等专业学校的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如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案例式教学法;中职;药物化学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232-02
作为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药物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不仅会有效地运用现代化学药物理论知识,还能为研究新药品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21世纪后,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药物化学老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深入改革教学模式。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案例式教学的内涵,然后探讨了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把案例式教学方式引入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案例式教学的内涵
案例式教学最早于1870年由美国哈弗学院提出,其主要面向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该概念一经提出,便被世界范围内认可。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式教学模式,其中最先应用的学科有法学、医学,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开始在其他学科诸如管理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自面世以来,开始被很多高等院校所引用。我国案例式教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摸索,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规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事实上,我们无法忽视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案例式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独立思考的特性。不仅如此,案例式教学模式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借助特定的情境,模拟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下,对知识进行体验、分析、吸收和内化。作为老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教学实际,让学生先阅读、再分析问题,然后自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讨论有无最优解,在其中老师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完成知识学习后,老师需要进行科学的总结。这个完整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提升,确保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开展知识内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还会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落实在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上,保证教师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在药物化学课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模式,应该把病历突出,寻找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在一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就国内医学教育来讲,引入案例式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符合当前社会需要更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毕业生的需求。
(一)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意义
很多学生反映对药物化学课程学习热情不足,因为这门课程不仅具有非常多的知识点,而且具有较大的覆盖面,和药理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联系非常紧密。这门课程的知识点众多,如药物结构、合成、性质、分析等,这些知识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关联性,知识学生没有较深的印象。目前很多老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几乎都是采用概括式教学,课堂学习氛围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仅仅重视知识在师生之间的传递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在这门课程课堂中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现状,由于案例式教学的独特作用,在药物化学课堂上进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把上述问题解决。
1.案例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会科学地改变学生目前被动学习的现状,变被动为主动。目的性强是案例式教学的特征之一,学生一旦有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就可以去探究,自行找到答案,通過资料查找、自主分析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我们讨论案例的时候,学生之间还可以共享自己查找到的知识,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行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药物化学课堂上引入案例式教学,通过分析思考典型病理和案例,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把原有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之中运用,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锻炼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对教师教授的意义
在药物化学课堂上不仅可以引入案例式教学,还可以依托传统教学模式,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作用。这种教学不能在教学内容的丰富上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保证其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变理论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意义的讲解,实现理论和能力共同进步,协调发展。要想保证这种教学方式科学的运用,这就要求老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老师还应该具有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授知识的情况改变教学措施的应变能力,这对老师的职业发展来讲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如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
(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
要想把案例式教学模式引入药物化学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为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以生为本,尊重教学内容,面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然后综合选择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保证学生进一步探究,还能沟通联系学习的旧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在笔者看来,选择的案例不能太难,难度系数适中,案例太难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不利于学生创新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综合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实际,尽可能通过案例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让每一位学生通过案例有所得、有所学。如在执教“化学治疗药物”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书本外的案例,假设学生是药剂师,要是有一位病人向你咨询磺胺药的肾功能损伤,你会怎么做,怎么样选择合适的磺胺药给患者。又或者在学习抗生素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入《战狼2》中的埃博拉病毒,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培养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战胜病魔,深入研究新药物的心理。这两个案例的引入,都和学生的实际相关,且难度适中,这对学生学东西兴趣的培养很有帮助。
(二)要做好案例的分析准备
选择好案例之后,老师就应该致力于案例的研究,把案例可以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都了解清楚,深入思考案例中涉及的药物化学知识,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搜索资料整理出关键信息点,以便于自己在课堂上更好地执教,更好地突出案例的作用。如上文中第一个案例,药物化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病人损伤的肾功能情况,然后探讨不同磺胺药物种类在该患者体内的代谢情况及其对肾脏的影响,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同时,在执教《抗生素》内容的时候,可以把造假药案例引入课堂,如梅花K案例,引导学生研究造假人员为什么要在黄柏胶囊中加入四环素;然后分析四环素进入人体后会导致何种中毒情况,有什么反应或者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再深入讨论肾脏功能在中毒后会出现什么变化,通过上述多个环节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就会深入地了解到四环素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作为老师,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多种角度去对问题进行分析,尽可能地找出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案例,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思考和研究,最终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三)要组织课堂进行高效讨论
课堂上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可以问题的形式把课前准备的知识留给学生,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兴趣小组,然后自由讨论、自行查找资料,以多角度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作为老师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研究。要想不断提升讨论效果,可以借助提问、抢答、追问等形式,保证更好的效果。完成讨论后,老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深化知识的学习,老师在此过程中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磺胺药物这一案例中,老师在课堂上导入案例,然后和传统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发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四环素”案例中,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案例这一中心,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案例教学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应用知识。
总之,在药物化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把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案例。或者把案例作为开场白,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其中,不仅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加强了学生和學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深挖探究案例背后隐藏的物理化学知识点,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作为药物化学老师,应该主动摒弃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保证自己能够科学使用案例式教学,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静.案例式教学法在急症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8).
[2]罗再琼,徐中环,朱蔓佳,等.试析《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
[3]邵子力.案例式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1(7).
[4]王培源,范万峰,毛锡金,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实施与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1(28).
[5]金明玉,尹明浩,徐玉锦,等.案例式教学法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