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职业教育中的中职生心理“绿化”
2019-01-22张海霞
张海霞
[摘 要] 当前,国家提倡构建完善發达的生态体系和林业体系,倡导共同繁荣的绿色生态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林业职业院校,如何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行业职业特点、学校的专业特色有效融合,“绿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从而提升林业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林业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生心理现状以及学生心理“绿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学生心理“绿化”的几条途径。
[关 键 词] 林业;职业教育;心理“绿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164-02
社会在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有人说,我们开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对于社会心理这一块时代的“晴雨表”,我们林业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有着敏感的心理。而且,正处在青春期的林业职业学校的中职学生,他们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许多这一层次人员特殊的问题,比如:新学习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异性交往人际关系问题、情感情绪矛盾问题以及对今后职业选择的困惑问题等等。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应对或消除由于上述各种心理困惑和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保持身心健康,以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林业职业教育中的中职生心理现状分析
(一)中职生是特殊的群体
1.所处年龄段:大都在16~19岁,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变化是激烈的、敏感的,是出现各种心理冲突、矛盾、困惑最多的阶段。他们常常以“大人”或“成人”自居,但实际行为却又极不成熟,他们不喜欢受约束,为彰显独特的个性,常常以自己的直觉、体验或主观感受感情用事,比较盲目冲动。
2.中职生是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阶段的弱势群体:按照世俗的眼光,中职学生大都是所谓的“差生”,人们常常把他们界定为学习上的“差生”,甚至是行为上的“差生”和品德上的“差生”。
3.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冲击: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不管是培养目标、学习方式还是在课程设置上,两种不同教育的巨大差异性往往会使学生有些不适应。
(二)中职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分析
1.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问题:(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上的焦虑,有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存在学习上的恐惧心理。(2)有的学生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3)缺少学习动机,在专业学习上过于急功近利。
2.情感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1)情绪的管理调节及控制能力比较弱,情绪的两极性比较明显,遇事容易冲动,理性思维不足。(2)抗压能力弱,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容易出现逃避、撒谎、打架、抽烟等不良行为。(3)情感冷漠。对学习和生活无动于衷,缺乏活力,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缺乏心理正能量。
3.个性上存在的心理问题:(1)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喜欢通过对立的或叛逆的行为或角色,如夸张炫耀、奇装异服、故意毁坏、恶搞他人等来表现自我。(2)准成人心理。常常以“我是成年人”来标榜自己,自认为已经长大、已经成熟,看透一切。(3)强烈的自卑与自尊交织心理,内心深处由于自己是职校生而自卑,但却又坚决不承认自己的自卑。
4.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严重。认为中专文凭低,缺乏自信,这往往是他们在求职择业上最大的绊脚石。(2)恐惧心理。有的学生害怕工作难找,进而对毕业产生恐惧和害怕,迟迟不肯离校,故意延长在校时间,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装病。(3)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的意识,认为找工作不是自己个人事情,而是家长、亲戚或学校的事情,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的意识。
5.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1)异性交往行为过于亲密。中职学生正处在接近异性期,容易对异性同学产生爱慕心理,出现“早恋”现象。(2)同伴交往缺乏技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3)对老师缺乏足够的信任。总认为老师管太多,管太宽,管太严,对老师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
二、林业职业教育中的中职生心理“绿化”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绿化”是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
中职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代,而这一年龄阶段又恰好是他们生理、心理急剧发展,情绪波动较大,情感丰富强烈的时期,再加上中职学生这个群体在同年龄段的教育体系中是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位置,所以这个时期是他们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动荡”时期。从上述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可以充分表明中职学生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强学生的心理“绿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校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源泉之一。从和谐校园的要求和内涵可以看出,要建设好和谐校园,学生的和谐发展极其重要。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更好更和谐地去发展呢?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众所周知决定事物的发展有内外两重因素,而人的身心则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他是不可能得到整体和谐发展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和谐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心理环境的建设与绿化。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绿化”是培养合格林业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笔者曾读到一篇调查文章《“跳林门”憂思录———我国林业一线人才状况调查》。造成林区人才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除了因职业和行业因素造成的人才流动危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业者的心态、心理危机,由于宣传不到位和信息不全面或者对行业认识不深入,社会上很多人对林业和农业的认识都有着不少的误区和轻视,导致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即使没有找到工作,宁愿改行低就,或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也不愿意选择去林区或农区工作。
三、林业职业教育中的中职生心理“绿化”的途径
(一)绿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绿化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美好的物质条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精神上的“食粮”。可结合林业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开辟若干植物园、生态景观角等,选种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挂牌标明不同植物的名称和属性。要鼓励学生动手创新实践,自己制作插花艺术、植物标本、园艺盆景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不仅可以让校园环境成为学生心中美丽的“心灵生态园”,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系,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
(二)绿化教育观念
1.共同敬畏学生良性的生命成长
中职学生正处在重要的人生过渡期,这种过渡期往往充满矛盾和动荡不安,容易出现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心理。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温度的教育,除了关注学生课程学习外,还要关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运动、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激活个体内在成长的潜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发展
有人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个性,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个性,就不会有发明创造;一个人如何没有个性,就成了一个只会呼吸的人体标本。”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或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而是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善于挖掘不同学生的潜在素质,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存在的乐趣。
3.高度重视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比知识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成长。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正确引领这本无时无刻处在微妙变化中的“书”。如果学生的心理需求或愿望长期得不满足,就很容易变成一颗“定时炸弹”。通常,老师们会以一些道德标准、规章制度去评判或处理这些“炸弹”,而忽略关注、分析这些“炸弹”的成因。因此,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有的放矢地引导教育学生。
(三)绿化学科教学
在职业教育中,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对各个学科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因此,在学科教育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将情感意志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开发、良好个性的形成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熏陶。
1.注重培养积极情感
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积极的情感,首先教师懂得用爱去温暖引领学生;其次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要根据任教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能够调动、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因素,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体验,给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愿意表现、敢于表现,鼓励他们多表现,从而增强他们自信心,克服自卑、恐惧心理。
2.注重建立合理目标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习上有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但所设定的目标要合理,要跟自身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等相匹配。如果目标太低,不具有挑战性,就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目标太高,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就会产生挫败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学科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绿化教师语言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和学生谈心谈话。通过谈心谈话,让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在师生交谈中通过巧妙的有艺术性的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心门,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实,就像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只有经过绿化保护才会更加美丽那样,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在“绿化”和维护中才会健康积极发展。
1.用“情”感动学生
和学生平等相处,学会当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温暖有爱的语言去叩开学生的心门,架起师生间情感连接的桥梁,以获得学生的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引导教育学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学生信任老师了,对老师有好感了,老师的话学生听起来才会入耳、入心。
2.用“理”信服学生
要让学生信服老师,不仅要动之以情,还要晓之以理,有理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老师的“理”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仅要“透”,还要易于理解;不仅要客观、具体,还要逻辑严密;既要一语中的,还要旁征博引。
3.采用艺术性的劝说方式
交流要有技巧,如果缺乏技巧,老师说得再有理,即便磨破嘴皮子,学生也无动于衷。特别是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时,更要注意谈话的艺术,以免火上浇油,导致学生之间矛盾升级。
林业职业院校要结合办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调动一切内外积极的因素,创建绿色的校园环境,倡导绿色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科的绿色教学方式,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在“绿化”中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薛芳.浅谈国人心理需求对园林绿化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4.
[2]周利伟.中职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调适措施[J].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2007(6).
[3]张兴三.多措并举绿化学生的“情感荒漠”[J].甘肃教育,2015.
[4]黄朝晖.浅析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J].海峡科学,2008(5).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