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9-01-22肖文海夏煜
肖文海 夏煜
[摘 要]绿色发展是江西高质量发展的约束前提、重要目标与不竭动力,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当前江西绿色发展面临以下问题:技术支撑体系不强,乡村产业发展不够兴旺,绿色品牌运营能力弱,区域产业布局有待优化。因此,要借助绿色发展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就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战略统筹和规划引领,紧密对接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要求,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革攻坚推动投资创业,开放提升带动品牌运营,优化布局协调区域发展,化“绿”为“金”,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江西;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
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绿色发展既影响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投入效率,又成为高质量发展产出的目标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江西的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是绿色生态,作为传统工业主导的欠发达省份,如何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勇闯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又是新时代赋予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的光荣使命。
一、绿色发展是江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生产方式和资源性产业逐渐失去成本优势,逐步退出经济舞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新的接替技术、业态和产业。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绿色技术、绿色业态和绿色运营模式方兴未艾,以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绿色革命强势渗透,为江西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随着江西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度日益完善,新兴绿色产业将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空间,绿色发展和运营模式将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动能和增长亮点①。
绿色发展明确了江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进程的三维支柱。随着生存与生态、温饱与环保的发展动态平衡被打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老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是发展的必然。为顺应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江西高质量发展既要秉承江西生态财富、生态优势,又要推进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并把绿色融入发展目标,促进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生态产品三足鼎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绿色发展破解了江西高质量发展的约束难题。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①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必须优化资源环境与其他要素的投入组合,避免资源环境的粗放利用。江西是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年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好转,但成效仍不巩固,鄱阳湖水质总体下降趋势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突出、资源约束趋紧,表明江西省要更加重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首位战略。通过绿色发展,协调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环境影响脱钩,是破解江西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路径。
二、以绿色发展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西就开启了“治湖先治江、治江先治山、治山先治穷”的山江湖开发治理模式。进入21世纪,历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三个国家战略,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步步深入,全面开启新时代绿色发展征程。2018年,“绿色崛起”被江西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明确为江西发展的重要路径,表明发展理念的一脉相承。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西生态文明建设醒得早、起得早、干得早。目前,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3.1%,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3%,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2%,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江西绿色發展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与实现新时代江西中部崛起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绿色技术支撑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从绿色投入效率驱动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看,目前江西绿色技术支撑能力不强,绿色新动能培育任务重。如表1所示,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发布的《江西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19)》③,通过整理中部六省绿色技术支撑指数与总体科技创新指数并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无论是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还是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江西排名都很靠后,说明其绿色技术进步与新发展动能培育需要加快赶超。
■
(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难,乡村产业发展不旺
从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看,江西虽有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资源,农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但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弱。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8县域经济百强榜单中,江西只有南昌县1席上榜,而同处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则有新郑、荥阳、巩义、新密、登封、禹州5席上榜。这说明江西生态环境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兴旺的优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换存在痛点与难点,成为江西乡村振兴的短板。
(三)绿色品牌运作能力弱,服务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从绿色品牌提升高质量发展效益来看,江西虽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中医药大健康、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优势得天独厚,但其服务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第一、二、三产融合不够,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标准与品牌优势。例如,在食品加工领域,全球最有价值50个品牌中,福建创办了旺旺、金龙鱼、银鹭和康师傅等4个全国知名品牌;相比之下,江西则欠缺推得出、打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绿色品牌。再如江西和贵州同属中西部,两省人口面积、旅游资源相近,近年贵州将“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确定为全省旅游形象,连续数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40%以上,远超江西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上述情况说明,加强江西绿色资源运营能力,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代化品牌优势,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污染防治压力大,区域产业布局需优化
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看,江西传统工业比重高,资源节约与污染防治压力大,构建生态文明基础性制度任务艰巨。在中部六省,无论是工业污染水平还是工业现代化发展能力,江西排名都比较靠后。江西工业节能环保和服务能力较弱,环保产品的省内占有率只有40%,主营业务不突出,只拥有主板上市环保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环保企业6家,上市公司数量远远不如邻省湖南。近年江西在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等领域积极推进,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产业空间规划改革等方面仍需改善。一些地方政府为求快速发展,盲目招商引资,“拣到篮里便是菜”,造成企业一上马就属于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工厂运行几年便被迫搬迁,部分地方在现在被划定为禁养的区域布局了数百个规模小、环保要求低的养殖小区,种种布局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性错配加大了企业成本。
三、以绿色发展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以绿色发展谋划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涉及思维观念重塑、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治理体系变革等多方面,是一场发展方式的深刻革命。当前,少数地区和部门绿色高质量发展站位不够高远,谋划不够深入,协同推进不够平衡,重点任务不够突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战略统筹和规划引领,紧密对接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要求,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革攻坚推动生态投资创业,开放提升带动品牌运营,优化布局协调区域发展,化“绿”为“金”,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加强绿色技术研发支撑,创新引领发展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近年来,江西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陆续出台系列工作规划、要点和方案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绿色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拳头产品市场份额不大、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2017年,江西节能环保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体数量只有182件,而同期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的专利授权量分别有1936件、1597件、1206件和1194件①。建议应聚焦关键领域,强化创新引领,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平台载体、人才团队建设为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强引擎”,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是要紧抓5G革命契机,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两化”融合焕发传统工业生机。推动信息技术和传统服务业“生态融合”,延伸探索智慧旅游、智慧养老、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发展风电制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规划建设从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整车研发、生产、检测的全产业链。围绕大宗金属再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等领域,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现绿色制造技术群体性突破,培育和支撑一批绿色制造龙头企业。
二是完善以企业为中心主体的研发支撑体系,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推动高校、研究院所成果向企业转化,向企业开放公共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为企业引进研发人才,落实企业研发费扣除免税政策,把创新引领的各项政策转化为企业内在的研发动力,推动江西技术研发上台阶。
三是营造引才、惜才、爱才的环境,把人才培养作为绿色新动能培育的关键举措。应以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中心,联合各类高校与智库,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和战略视野的决策人才,以及精通高端研发引领发展前沿的技术人才。要整合相关研究和教学力量,开展短期专业技能培训,迅速提高资源评价、装备制造、监测认证、项目管理等领域工程人员的专业水平。在职业学校开设与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管理有关的专业,夯实人才基础,为江西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优化自然资源产权配置,改革攻坚推动投资创业
發达地区经验和江西的实践表明,自然资源产权是扩投资、稳增长的有效保障,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扩大内需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西积极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盘活生态资产。截至2017年,已累计流转山林2572万亩,占集体山林总数的18.9%,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林场5000余个。余江宅改模式成为全国宅改的鲜活案例,截至2018年,共退出宅基地4537亩,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集聚发展“一村一品”和乡村旅游,使民间投资得到释放,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②。由于自然资源流动涉及国家、集体、农户复杂的利益关系,当前江西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不够快,林权流转占比规模还不大,宅基地和耕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规模与乡村振兴要求还有差距。现行自然产权体制下,自然资源配置方式较单一,资源尚不足以完全转化为资产与资本,不能支撑生态运营自我补偿、自我增值。自然资源流转不畅,直接影响社会投资预期,导致江西绿色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建议以自然资源产权改革为突破,以吸引、培固、稳定民间投资为目标,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建设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多元参与的县域经济治理体系,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江西民营企业绿色创业、绿色投资、绿色升级。
一是要分类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适度扩大各类资源产权权能。试点区域水权交易,统筹配置江河水量,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完善矿业权取得和流转,健全探矿权、采矿权出资入股权能。应适度扩大森林产权权能,深入推进林权流转,创新承包、租赁、特许经营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林场改革,共同发展森林旅游特色项目。
二是要深入推进集体自然资源产权配置机制改革。加快农村宅基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稳定自然资源资格权、收益权的合理预期。要发展多种集体经济,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引导农户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唤醒农村林场、湖泊、流域、房屋等沉睡资产。
三是要瞄准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点投向,切实做好生态环境项目的总体规划,推出一批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重点项目。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将生态保护与盈利性的私人产品捆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健康产业等新业态,补充生态保护项目收益来源。可加快建立有公信力的政府信用评价体系,严格按PPP运作模式规范约束政府行为,扫除行政体制性障碍,让社会资本积极、稳定、有利可图地参与进来,使绿水青山成为吸引民资投资高地。
四是要坚持市场开放原则,始终坚持把“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作为参与生态建设与企业发展的衡量标准,坚决杜绝唯利是图和短视行为,有序开发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切实保护好江西一湖清水、一片蓝天、一方净土。
(三)扬“优”成“特”扩大开放,提升江西绿色品牌运营
开放提升高质量发展,要把江西绿色生态优势转变为招商引资的特色,吸引外部资金引进来,绿色产品走出去。近年来,各地市各部门对发展绿色招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规模壮大,但同时也面临概念泛化、标准不一、绿色品牌拳头效应不强等问题。建议在打造双向内陆开放型高地进程中,充分发挥江西生态优势,建立品牌建设成本分担与收益共享机制,充分激励各级政府、投资集团、金融机构、绿色企业建设绿色品牌,推动实现外部资金、技术引进来,江西产品走出去,实现江西制造向江西创造、江西速度向江西质量、江西产品向江西品牌的转变。
一是要突出江西绿色生态优势,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面临经济欠发达、加快发展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应充分利用绿色生态这个江西最大财富、优势和品牌,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是必由之路。要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开放,推动江西走出国门;以对接长江经济带、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合作、赣台经贸文化交流为重点,加快科技、金融、医疗、养老服务品牌引进来;突出文化和旅游特色,推动形成以省会南昌为核心、赣江开放合作带和高铁开放合作带“一核两带”的全省区域开放新格局。
二是要围绕江西省开放发展的大格局,聚焦优质绿色产品的主攻方向,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各协会合作社积极参与的模式,引导各方通力合作,挖掘一批老字号和“贡”字号,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生产订单化、产品优质化、全程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力争通过3年时间,培育几个全国知名、销售额超500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不断优化3年融合的绿色农业产业格局。
三是要把标准作为支撑绿色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绿色标准体系建设。要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绿色产业标准专家委员会,结合江西优势和特色,制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在各领域的实施方案,完善和细化相关领域的子目录。应加强重点标准研发,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实施与监督,有序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开展绿色标准品牌第三方认定服务,逐步建立绿色产品认定机制。
(四)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协调区域差异化发展
区域差异化竞争、产业特色化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当前,江西绿色产业规模偏小,支柱主业不聚焦,先行示范效应不明显,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产业环保压力大。江西绿色产业产值只有江苏的四分之一,广东、山东、浙江的五分之一。区域间布局分散、同质化竞争,园区支柱产业聚而不焦,龙头带动与协同发展水平较弱。建议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统领,加快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差异化建设生态经济区,协调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全域谋划国土空间规划。从江西发展全局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出发,在明确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前提下,统筹自然地理单元分布、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识别集聚发展、优先保护和重点治理的关键,衔接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点工程,充分考虑鄱阳湖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分类推进功能分区建设。沿京九线、沪昆线重点开发,优化发展南昌、九江、赣州中心城镇密集带,建设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和赣南丘陵盆地农产品主产区,形成“一湖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构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战略格局①。
二是要加强空间规划的引领管控,聚焦产业久久为功。在都市拓展区域和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产业,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升级。在生态农业区域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突出高标准有机农业示范区、基地规模化建设,大力培育有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以“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游同治”的“三同治”模式,统筹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等生态建设工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若干个绿色产业集聚示范区。
三是要聚焦重点支持方向,形成绿色发展合力。要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创新各类主体功能区扶持方式,探索建立生态环保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在环境第三方治理、河道生态治理、生态管护、天然林防护等领域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把税收政策的“含金量”变成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现实动力。完善绿色金融扶持政策,按照绿色产业目录标准,落实国家绿色金融有关利率、税收、期限、合理谨慎监管有关优惠。建立绿色产业专项投资基金,为江西生态环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来源。
责任编辑:刘 东
[作者簡介]肖文海,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夏煜,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13)
[基金项目]江西财经大学学习习近平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中部崛起研究课题“中部崛起的江西:弯道超车如何实现”
①参见石宝雅:《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经济》2018年第8期。
①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求是》2019年第10期。
②参见《关于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江西)建设情况的报告》,《江西日报》2019年2月26日。
③吴志军等:《江西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19)》,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62—87页。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②《关于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江西)建设情况的报告》,《江西日报》2018年2月26日。
①花明、华启和、朱青、谢青霞:《江西建设生态文明省的战略思考》,《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