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中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9-01-22路飞扬
路飞扬
【摘 要】近年来我国针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国就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中还存有较多问题,例如服务模式单一化问题严重、供需矛盾问题突出、多项管理不规范等。此类现状产生原因主要是受到区域经济环境、康复资源总量、康复政策实践成效、残疾人个人因素等综合影响,因此今后的老年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中相关管理部门应注重强化服务机构建设,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引入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其中,补充康复资金主要来源,保障康复服务提供水平全面提升。
【关键词】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困境;对策
老年残疾人由于行动不变、生理缺陷等原因对康复服务提供的各项需求较为迫切,依赖性较大,所以当前要注重全面强化残疾人康复保障建设,降低老年残疾人身体痛苦,使其生理机能良好恢复,防止其不断恶化,是全面提升老年残疾人生活质量、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康复服务保障事业是一项长远发展工程,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中要明确各方责任主体,保障各项服务机制能全面落实。当前要在已有康复服务基础上,不断建立优化新型康复保障机制,对残疾人生存发展提供保障,促使老年残疾人能更好地融入到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
1 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中存在的困境分析
1.1 缺乏针对性法律保障
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中,康复保障全面实现对相关法律体系具有较高要求,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都设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与相关法律来保障老年残疾人康复保障工作全面开展,但是部分工作中仍旧存有较多问题,导致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缺乏针对性法律保障,在康复立法工作开展中各项工作相对落后,设定康复立法层次相对较低,尚未制定針对性法律。对应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致使部门执法管理部门在各项实践工作开展中缺乏完备制度提供保障,未能定期进行检查,而是通过社会道德与舆论监督[1]。
1.2 管理部门缺乏重视
残疾人服务相关管理部门针对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缺乏较高重视,仅仅将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视为是传统社会发展救济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服务限定在物质服务保障中,注重物质保障,忽视了社会全面参与,未能从残疾人自身发展特征出发,为老年残疾人康复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残疾人康复事业是多方位工作,能帮助较多老年残疾人生理机能能全面提升,提高基本生活质量[2]。单方面将此项工作视为是物质保障性工作,康复保障工作将难以全面完成。
1.3 社区支持力度有待强化
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主体主要是残疾人所在社区,通过在社区熟悉环境以及高标准的康复治疗中,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应用价值基础上,残疾人康复质量与生活质量能全面提升。通过具体调查能得出,目前部分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康复室,但是较多康复医师要通过有偿措施进行康复指导,难以在众多老年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中起到重要作用,加上已有的部分健身器材在残疾人日常康复锻炼中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导致社区的康复服务提供对老年残疾人的积极影响不大[3]。
1.4 康复服务内容不完善,专业服务机构与人员欠缺
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中大多为低层次服务,不能满足老年残疾人多样化康复需求。康复服务项目有限,仅仅对部分肢体残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对于听力、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老年残疾人难以提供针对性帮助。不同老年残疾人针对各类康复服务具有不同要求,在康复服务提供过程中对老年残疾人进行统一化管理,采取相同服务,不能实现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分工,服务管理模式比较混乱。多数康复机构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设定的服务标准不统一,加上当前针对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未能拟定资格审批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诸多服务提供不能对机构运行资产进行精细化清算,不仅会消耗浪费国家财政资金,还严重降低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导致残疾人康复保障事业难以全面发展[4]。
2 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发展对策探析
2.1 确立政府职责,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责任分担机制
首先,要立法先行,全面推动法制化建设。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工作开展中,政府部门要提高其稳定性、规范性。现有社会保障领域中设定的各项制度多项条例刚性约束力不足,对康复事业发展进程具有较大影响。通过法律层面对康复制度进行确立,这样各项工作开展中有法可依。针对老年残疾人医疗救助、康复治疗、精神慰藉等各项需求,当前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法律保障体系。在后续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长期康复机构转介制度、康复服务成效评估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第三方评估运作制度等。而后,要设定今后发展规划,补充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所以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发展中,我国要给予国家层面上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津贴制度,康复护理津贴制度,为各类残疾人提供相应的护理补贴。真正能实现“全国统一、按级定标、允许差别”的补助标准,从本质上缓解更多老年残疾人日常资金需求,为其接受更优质的康复服务补充稳定的资金来源。
2.2 增强社区康复意识,全面强化老年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
现阶段要注重全面提升残疾人康复预防意识,从相关科学研究活动中能得出,多数残疾可以预防,通过针对性技术措施能促使50%以上残疾得到有效控制与延迟发生。在完整的康复服务计划设定中要注重选取各项预防性措施对残疾发生率进行降低,有助于残疾人群生活自理,还能全面降低康复服务基本压力,节约更多康复资源,提高广大残疾人生活质量。当前社区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为广大老年残疾人宣传多项自我康复相关知识,提高残疾人康复意识,也能重点突出社区在康复服务层面上的人文关怀。社区是众多老年残疾人主要活动区域,目前社区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综合处理社会资源、残联系统、政府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老年残疾人多样化的康复服务要求,要在充分整合资源基础上建立多层次康复服务网络。首先是建立纯福利性社区康复服务、其次是设立邻居互助康复服务、最后是有偿康复服务,依照不同残疾人群体提供对应康复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需要实现资金多元化应用,整合国家拨款、慈善捐赠等方式。政府部门针对民间投资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要建立良好的政策运行环境,全面推动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在老年残疾人康复保障事业建设中,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自身职能,全面优化传统政府部门包办、包管机制,选取政府主导管理,社会参与其中的模式。
2.3 注重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科学化康复服务机制
当前要全面结合区域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现状,对社区已有服务资源进行分析,在现有卫生资源基础上设定康复中心,全面满足康复服务多样化要求。其次,社区康复机构建设中要依照就近原则,将康复机构设定在便于较多老年残疾人能到达的区域。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上都要扩大投入,全面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5]。
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人员是各项服务工作开展主体,因此要全面提升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人才队伍基本素质进行优化,保障康复服务能践行到实处。推动康复队伍建设中,要补充服务人员综合待遇,提高其待遇水平。各个康复机构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设定不同区域,补充更多康复服务。行业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更为统一化的行业协会,全面强化人才队伍培训。强化社区康复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补充专业人才队伍人数。建立完善康复人才队伍职称评审体系,要融入康复服务人员日常工作综合表现以及残疾人康复服务评价。
3 结语
综合上述,目前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中存在较多困境,要想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就要全面强化老年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注重残疾人康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参与性、补充资金来源和康复资源、优化传统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由此推动我国老年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志刚.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农村残疾人的职业康复[J].农村科学实验,2019(12):115,90.
[2]管凤仙.社会养老机构医疗康复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9(19):279.
[3]李默,赵健,张琛.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9(15):226.
[4]吴殿臣,董娜.康复医疗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特别健康,2019(17):117-118.
[5]王琼,尹宪明.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康复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特别健康,2018(2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