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探讨
2019-01-22李丽芬
李丽芬
[摘 要] 在如今高招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之下,中高职教学衔接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语文学科作为中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教学衔接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当前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基于教学目标、教材设置、教学模式等去探讨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策略,力求促进中高职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114-0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当前中高职教学衔接的有效推动力,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中高职教学衔接需要从招生制度、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完善,才能够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根本目标[1]。随着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所以很多课程教学都出现了“众口难调”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语文学科,在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衔接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基于此,我们需要立足中高职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改革措施展开探讨。
一、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观念有所偏差
从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对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更加看重,教学目的在于推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所忽略。而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明显兼顾了能力与人文两个方面,课时安排也要多于高职,并且分成了基础、职业、拓展三个模块,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学习意识存在忽略的问题。正因为两者教学观念存在偏差,所以影响了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缺少层次性
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各个阶段存在一定的割裂感,明显缺少层次性。比如中职语文教学会对字词掌握提出明确规定,对这一板块尤为重视,但高职语文教学则直接忽略,导致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戛然而止,且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并未将目标贯彻始终。又如,在对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中职语文重视的是书函写作能力,而高职则更注重管理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缺少连续性
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内容方面连续性不足,具体表現在如下几点。(1)课程设置过于随意。部分高职院校分配给语文学科的学分和课时非常少,仅仅将其作为执行教学计划的形式,甚至大多数将语文学科作为选修课,尤其是在理工类的高职院校中,语文学科甚至不见踪影,足可见对语文学科不重视[2]。(2)教学内容不确定。部分高职院校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够确定,有的开设口语交际,而有的注重应用文写作,对此未能统一规定。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会对阅读量提出明确要求,但后续拓展阶段却慢慢隐退,足可见内容的不确定性。(3)内容缺少递进性。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缺少递进,内容方面表现最为明显。中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存在众多重复之处,同时未能体现职业特性,进而导致教学时间与资源的浪费,由于对中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尚未定性,所以严重影响中高职教学衔接。
二、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观念
助推中高职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基础便在于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观。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语文学科属于一门基础性、通识性的课程,所以我们在关注语文学科自身富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用性特点,确保语文教学能够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提供服务。所以,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改革中需要将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渗透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表达能力能够达到不同职业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也能够助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满足创业需求,在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3]。
(二)科学确定中高职语文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
对中高职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是提高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有效性的关键点。而教学目标的区分度作为中高职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对接点,我们需要对区分度进行科学确定,找准中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点,具体来讲,需要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进行融合,所以需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首先,基于学生认知、专业课程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去系统定位中高职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从而健全中高职语文教学目标框架体系;其次,结合中高职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特点去分段确定语文教学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能够有连续性、协调性、阶段性的特点;再次,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细分出不同专业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如语言类、教育类、经管类等;最后,对具体专业的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确定,结合顶层系统定位、中高职阶段确定、专业大类确定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明确中高职语文教学目标。
(三)构建一体且贯通的中高职语文教材体系
在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改革中,最关键的在于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其中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承载,应当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为重点构建一体化语文教材体系,这也是基于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实际需求作出的对中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新建构,所以需要把握好这一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关键点[4]。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中,也要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多个程序,对教学内容展开重新组合与顺序排列,进而构建与专业教育对接的一体化中高职语文教材体系。在内容重新组合方面,笔者认为可采取模块式组合的方法,对知识结构进行横向安排,具体可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则为通识教育内容,不同的专业并无太大差异;而职业模块则会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课程补充,更倾向于实用性;拓展模块则会更多地关注语文实践活动与职业实践活动等。
(四)构建灵活的中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衔接改革是保证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效果的关键点,而教学模式改革更多依赖于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语文课作为情感载体,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都需要基于学习情境的创设,而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与职业性特色,提高职业能力也对其职业活动的实践情境创设有所依赖。可见,情境教学法不仅符合语文学科教学,也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相较于其他的教学方法而言,通过创设语言情感氛围与职业实践环境更适合职业教育中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所以在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改革中,教学模式应当以情境教学为主。当然,还需要结合语文课程内容特点、专业特点及学生实情去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校企合作、做学一体化等,可见构建以情境教学为主的灵活教学模式是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改革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完善职业教育语文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给出的公正、公平判断,是审视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课程评价,一定要基于职业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开放性特点,去构建更为多元的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5]。具体来讲,要重视如下几个方面:(1)评价主体多元化,其中教师、学生、家长与企业都可成为评价主体;(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能只局限于考试,许多实习表现、竞职演讲等都能够作为评价内容,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3)评价动态化,因为专业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接触不同的模块,所以一定对专业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动态评价;(4)推行学分互认的认证体系,逐步统一衔接职业教育的阶段性评价,以免出现学习资源与时间浪费的现象。
综上所述,中高职语文教学的衔接作为中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会对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发展形成直接影响。随着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愈发凸显,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当前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去探寻有效的改革途径,才能保证中高职语文教学的协调发展与有效衔接,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素林.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2):140-143.
[2]毛成蕊.中高职语文衔接現状及改革路径[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86-88.
[3]左元武.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17,16(2):58-60.
[4]马浩雄.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魅力中国,2013(11):169.
[5]张惠英.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衔接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2):228,231.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