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中职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9-01-22程莎莎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职业道德工匠

程莎莎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的表现,它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剖析工匠精神的内涵,结合营销行业性质分析工匠精神在该行业中的作用,在中职营销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工匠精神在中职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中职生;营销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050-02

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同志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国家坚定弘扬工匠精神的决心的务实表现。

中职教育是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的途径,是培养匠人的重要场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大多未满20岁,毕业后大多从事销售类和市场类工作,缺乏工匠精神的学生步入社会后极易受职场浮躁之风的影响,一味地追求短期的收益,而违背工匠精神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从职业教育开始着手培养工匠精神已刻不容缓。本文以中职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方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我们展示了一名名看似平凡无奇却身怀绝技、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文物修复大师们,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钟表修复师可以为了修好一个文物表花费200多天的时间,为了调好表的一个细节之处花费一天以上的时间;修瓷器的师傅为了给一个地方着色,可能要用上几万笔;青铜器修复师为了能调出对的颜色可能要花费一个礼拜甚至更多的时间。笔者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核应该就在于此,它在于一种精神,是从“匠人”到“匠心”的内化与转变的过程,其内涵有以下几个层面。

(一)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这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诠释。对自己产品的精雕细琢,对细节完美的执着与追求——“即使是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追求极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敬畏并热爱自己的职业,全心全意地投入,忠于职守,诚信待人。

(三)严谨专注的求索精神

严谨、专注,这是匠人们所必备的精神特质。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成平庸。一旦选定职业,就心无旁骛地一门心思钻研下去。

二、营销行业需要工匠精神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营销行业又没有生产出实质性的具体产品,也需要工匠精神吗?在笔者看来,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称为“匠人”,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从广义上说,市场营销是企业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过程。从定义可以看出,营销行业人员引导客户购买满足需求的产品的过程就是在“生产产品”,他们虽然没有生产“看得到,摸得着”的有形产品,但提供的却是无形的服务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样需要甚至更需要工匠精神。

三、中职营销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众所周知,德国产品以其“可靠、耐用、精准”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口碑,“德国制造”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英国也同样有他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在伦敦市中心有一条300多米的大街——萨维尔街,这条街以定制西装闻名于世。英国查尔斯王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等都曾穿过这条街出品的定制西装。数百年来,萨维尔街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被誉为世界男装的工艺典范。相较于这些优良的“工匠精神”,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现状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分离

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两条线、两张皮现象。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核心是职业道德教育,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核心来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大多依托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讲授,而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统编教材,属于普遍性教育,缺乏针对性,所讲授的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可,甚至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抵触心理,教学效果较差。专业课程的教学大多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很少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在明显的各讲各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简直有如缘木求鱼。

(二)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教学重点有偏差

中职学校每年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然而,每年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中却总能看到用人单位委婉地提出“希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字眼。笔者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在访谈中,大多企业均表示学生的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企业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职业素养,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不能吃苦、不珍惜工作、随意辞职等职业素养的问题,甚至有企业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在这些学生身上看不到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大多只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工作心态,对待客户态度也很随意!”企业的反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职学校在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社会传统观念对工匠精神教育产生阻碍

营销专业毕业的中职生大多从事市场营销及推销工作,传统观念中对营销职业的认同感较低,对推销人员的偏见仍然存在,受这些观念长期熏陶的学生对营销专业的相关岗位也存在一定的偏见。甚至连部分教师自身都难以摆脱思想上的束缚,更遑论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可与喜爱了。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快挣钱,挣钱快”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追求,鲜有人能够守得住本心,始终如一地坚守工匠精神。这种只关心眼前利益的观念在大多学生家长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学生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微乎其微。

四、工匠精神在中职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聂圣哲曾经呼吁:一流的工匠要从少年开始培养。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现代蓝领人才的摇篮,应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传承工匠精神为己任,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一)提升人才层次,树立职业尊严

许多人的观念中对营销职业的认同感较低,究其原因往往是混淆了“营销”与“推销”的概念,同时也将“现代推销观念”理解为“传统的强买强卖的推销观念”,这些观念将成为学生培养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的绊脚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专业角度解释他们的区别。

强化“营销不是推销,营销的目的是让推销成为多余”的理念,引导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最终着眼点是在特定的职业和岗位上“深挖洞广积粮”,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转化传统观念,立足自身专业,夯实专业基础,树立职业尊严,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二)善用教学方法,强化工匠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比如,在现代推销技巧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入案例——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的真实案例。35岁的乔·吉拉德为了生存,成为一名汽车推销员。3年之后,乔·吉拉德一年销售1425辆汽车的成绩,打破了汽车销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当时没有任何人脉的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点,接电话的第一时间就叫出对方的姓名,并回忆起对方的职业、嗜好、买车需求等各种生活细节;他可以一年十二个月不间断地寄出不同花样、上面永远印有“I like you!”的卡片给他的一万多名客户……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啧啧称奇时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乔·吉拉德的成功秘诀——执着、敬业,而这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工匠精神。通过类似案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反思自身,逐渐转变观念、端正认识、坚定信念。

又如客户沟通的课程教学中,单就“客户沟通技巧——微笑服务”这一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体会——如何达到标准微笑,如何让你的微笑具有感染力,让顾客一见到你就真实地感受到被认真对待的感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虽然只是课程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对这些细节认真推敲、反复练习,从而达到熟练的过程却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态度,一种求真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工匠精神”。

当然,也可以在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立足本职工作,认清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明白任何任务都离不开每一个“匠人”的努力和付出。诸如此类,我们可以利用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避免“纸上谈兵”,真正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深入企业实践,体会工匠精神

课堂上融会贯通的讲述固然重要,但要让学生真正从心底里认可并内化,还需要学生的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或者实训周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参加工学交替的实践,而教师则需要在此时扮演好“催化剂”的角色。

中职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进入电信营业厅、客户服务中心、销售中心等基层部门参加实践,学生可以在得到客户的感谢与信任时、在获得第一笔订单成交时、在得到同事的认可中寻找到工作成就感,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感受职业的尊严,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因自己的粗心或浮躁而导致的第一次职场挫折中、在客户的质疑声中、在暴露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时体会到“世上无小事,要做有心人”的真谛,领悟到做任何事都必须耐得住、沉得下,工匠精神也就顺理成章地内化于心了。当然,如何让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有感于所遇,并将之内化于心,除了需要自身的领悟外,更需要一剂“催化剂”,即良师益友的点拨。因此,此时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就异常重要,他是让学生将企业实践中所体会到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催化剂”。

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因此,在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职业道德的锤炼,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内化为一种职业意识,注入每个学生灵魂中,使其成为一种态度,一种力量。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每个学生都能以一名“匠人”自居,以拥有一颗“匠心”为荣,从而在未来的岗位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职业道德工匠
90后大工匠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光影视界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工匠神形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