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停留在传说中,就是最好的了

2019-01-22朱白

南都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天心华语虚构

朱白

《漫游者》对于很多文学爱好者来说,不能算是陌生,即便未读过繁体字版的,应该也会对“华语文学经典”、“朱天心最好的一部作品”這样的头衔有过印象。再加上死亡、悼祭、虚构与非虚构、哲学思辨、作家与作家对话等等噱头,也会让很多人对于这样一部小说产生好奇。

有“死亡之书”称号的小说古往今来实在太多了,在文学的意向上,“死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诸多永恒主题中,死亡又因为独特、不可逆和神秘等特性,又往往比诸如爱情、人际关系等等更为迷人。而作家对于“死亡”题材的迷恋,当然也可以看做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或者是向更深邃题材迈进的意思。

但内含五篇小说、一篇散文的《漫游者》却可以看成是作家的一次“死亡”失败的尝试。这种失败甚至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朱天心父亲的死,撬动了作家的敏感神经,但是否真要去写一写这样的心境和过往,就不一定是一件有必要的事情了。

我实在想不出在读到诸如“死亡像正午太阳无法直视,临终的人焚烧着双眼,父亲是替我探路去了”这样的句子时,除了造作,还能有什么其他词可以用来形容此时的直接阅读感受。这种句子如果出现在专栏作家随便抒情的小文中,可以用情绪或者文采来“掩饰”一下,但对于汉语写作中的重要作家、对于朱天心所谓“最好的一部作品”来说,还是太显轻薄和矫情了。死亡怎么像太阳一样无法直视呢?

“请以非常非常抒情的方式,就像一名在海禁年代离台并以为不会再回来的人士说及他对这岛屿的回首一眼,类似说黑夜里并不繁盛的人家灯火飘晃在黑海洋上……”,类似这种拗口又重心不稳的句子,在朱天心那里很常见,甚至她还不满足于此,还会在标点、语句排版上给读者刻意地制造障碍。如果有一种文体或者文字样式确实需要这样的折磨和造作,那么它也不应该是“华语文学经典”;如果这些就已经是一位作家的“最好的作品”,那么这也是选择读者和读者做出选择的最好样本。

猜你喜欢

天心华语虚构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虚构
虚构的钥匙
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举行
虚构
文艺范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