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及治理路径分析
2019-01-22金建鹏和银鹰
金建鹏 和银鹰 杨 宵 杨 静
(1云南靖尚达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大理 671000 2北京中环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68)
引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把握新时期生态环境发展的趋势,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1 当前生态环境现状
1.1 大气环境
从日前公布的《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17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全部监测城市的64.2%。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平均超标天数达49.5%、长三角地区平均超标天数为25.9%、汾渭平原超标天数比例为45.7%。烟煤、机动车尾气及其他污染并存的复合型大气污染加剧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治难度,大气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事关民生的重要问题,一些城市将阴霾天气纳入到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范围。
1.2 水环境
在对2018年全国地表水1935个水质断面(点位)监测结果看,劣Ⅴ类水质为6.7%,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美和、辽河七大流域及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1613个水质断面中,Ⅳ类水质占14.4,Ⅴ类占4.5%,劣Ⅴ类占6.9%,其中,黄河、松花江、淮河流域轻度污染,海河流域河辽河流域中度污染,受污染水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随着造纸、冶金、化工、机械、印染等行业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生化污水总量持续增加,使得整个水环境质量依然不溶乐观。全国约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
1.3 固废污染
根据《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202个大中城市中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13.1亿吨,工业危废产生量为4010.1万吨,医疗废物为78.1万吨,生活垃圾为2.02亿吨。固废长期露天堆放,其有毒有害成分随着地表水径流或雨水淋溶、渗透,会给大气、水体及土壤增加污染。
1.4 噪声污染
2018年3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昼间区域声环境监测,平均等效声级为54.4分贝,其中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四级及以下城市占比1.8%;3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夜间区域声环境监测,平均等效声级为46.0分贝,其中,夜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四级及以下城市占比为6.9%.在3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的功能区声环境监测中,夜间达标率为73.5%。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以及交通运输和社会活动等成为噪声污染的重要因素。
2 新时期影响生态环境因素分析
2.1 人口增长及消费规模
据预测,2020年我国的人口将超过14亿,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消费规模、消费模式也出现了巨大变化、粮食需求、私家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水资源的消耗等等,都是未来一段时间环境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2.2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影响
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第二产业仍然占据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三降一去一补”政策的实施,以及企业调转促改革,清洁生产的推行,但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极大地消耗着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
2.3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201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9.58%,电子用品垃圾、城市污水、汽车尾气等消耗量持续增长,城市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保护构成较大压力。
3 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对策
3.1 健全生态环境考评体系
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考评体系,把绿色GDP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评内容,切实加大生态环保效益在考评体系中的权重和分值,使生态环境考评体系中的生态效益权重赋值合理,指标设置全面、恰当,引导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加强考评体系执行的监督检查,督促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生态环保的主体责任。
3.2 健全生态环境决策机制
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因素在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决策中的重要内容及地位,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首要考量因素。在决策的执行上,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规律,把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对经济建设的承载力纳入到具体政策的执行中来。此外,要积极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预警监督体系。
3.3 健全生态环境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审计制度,把生态保护及恢复作为生态审计的重要内容,确保生态建设获得资金支持和保障。完善舆论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传媒体、自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环保知识宣传,设立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代,针对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让全体人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