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及技术措施的探讨
2019-01-22王育宏
王育宏
(东莞市南城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 广东东莞 523000)
1 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
1.1 外源有机物的破坏
在城市用水的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排水行为和用水行为都会导致城市水体的破坏,进而出现黑臭水体的现象。例如,工业废水不经过专业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这些废水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胺以及其它带有特殊味道的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会散发臭味。在河流缺氧的情况下,河流中的沉积物会与甲烷、氮气等难溶于水的的气体相结合,当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会携带河流中的沉淀物一起进入水相,就会导致水体发黑。另外,除了工业废水的直接排出会导致黑臭水体问题外,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染,以及家养禽畜的粪便都会污染河流,因此居民在日常用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水质,采用正确的用水方式。
1.2 河流流动中沉淀下来的底泥会释放污染物
河水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不断沉淀下许多物质,这些物质在河底慢慢积累便形成了底泥。当河流遭到污染之后,这些污染物会在河流底部与底泥一起积累,其中部分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沉降,或者随着颗粒物体吸附在河流水体的底泥中。污染物与河流水体的底泥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并随着甲烷和氮气一起上浮,这也是导致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水体污染当中,底泥污染物量与外源有机物污染的排放量相当。再者,河流中的营养物质会加快河流藻类的繁殖,大量的藻类生长消耗了水中的大量氧气,在缺氧的环境下,水中的生物无法生存,水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会随之增加,最终会导致黑臭水体的现象发生。
2 治理黑臭水体的的思路及技术措施
2.1 加快水体保护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
黑臭水体现象不仅影响地方的美观,还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治理黑臭水体问题是促进城市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河流中水生植物的残体进行处理,对水生生物进行底改,对河流中的底泥进行清淤疏浚,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离不开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治理黑臭水体的问题,要从完善城市环境的基础设施做起,规范居民用水行为,减少污水垃圾,进而保护水体环境。另外,治理黑臭水体的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监督力度,不能搞形式监督,而是要实质监督。治理黑臭水体问题采取的方式,要尽量得到居民的认可,居民的有利支持也是治理黑臭水体问题的重要保障,对居民的用水进行定期的水质检测,以服务居民为依据采取措施,来有效解决和处理黑臭水体问题。治理黑臭水体的水环境问题,需要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绿色发展。
2.2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黑臭水体进行生态修复
科学技术的提高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有效利用科学技术来修复和治理黑臭水体,对黑臭水体实行截污、治污、生态修复三个步骤。相关技术部门要全面、熟练的掌握黑臭水体的有关知识,以及治理黑臭水体问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促使相关部门提起重视,找到有效解决黑臭水体问题的方法,并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黑臭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当黑臭水体行成后,水体中会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会加快厌氧菌的滋生,并污染河底的底泥。因此治理黑臭水体问题可以从清除污染物质和清理河底底泥两方面做起,可以采用高科技微生态强化净化技术可以先把水体中的污染分子进行中和处理,构建水生态系统。增加河流中的氧气,净化微生物,增加黑臭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也可以采用人工增氧的方法来增加河流中的氧气。再对河流进行拦截清泥,清除河流流动而沉积在河底的底泥,增强河流水循环能力,提高河流的水质,促进河流水生生物的恢复,改善黑臭水体的环境。另外,引起黑臭水体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关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采用一对一的治理思路。通过科学生态修复技术对河流中的生物进行修复和保护,降解河流中的有机物,防止河流富营养化,增强河流的流动性,达到问题水域生态修复的第一步,再经过后期不断的保护,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最终使黑臭水体恢复自身的修复能力,最终解决黑臭水体问题。
结语
治理黑臭水体是一项缓慢而又复杂的工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尤其是要重点保护水环境。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以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水体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黑臭水体问题的解决要从治理水污染开始,严厉打击污染水源的行为,对于社会大众来说,要从日常生活用水做起,注意保护水体,不能认为保护水体环境是专门性治理机构的事情,而应该看成是个人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与职责。治理黑臭水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研究重点,实现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同时离不开水体环境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