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陪护工,监管“真空”谁来管?
2019-01-22徐炯权
徐炯权
>>忙碌的医院陪护工 作者供图
家中父母、长辈患病住院,抽时间陪护是当今做儿女最发愁的一件事情。尤其对独生子女来说,既要工作又要到医院去陪护患病老人,确实分身无术。于是乎,陪护工应运而生。但由于监管缺位,导致陪护工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跟不上以及他们自身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使得陪护工与雇主、医院或陪护公司之间矛盾重重、纠纷不断,从而让不少家庭在面对请陪护工时,都心存“不敢请”“请不起”的疑虑。
解了患者家属“燃眉之急”
2019年1月的一天下午5点半,湖南长沙市民张大方和妻子提着刚做好的饭菜来到长沙市某医院骨伤科病房里,给住院的母亲送饭。病房显得很安静。张大方的母亲章丽萍此刻睡得很香,微微地打着鼾。年过五旬的陪护工吴美华走到病床前,轻轻地给老人理了理被子,盖住她露在外面的一只手,以免受凉。
章丽萍一个月前在家意外跌倒,导致右腿髋骨骨折不能动弹,被儿子张大方送到医院治疗。由于张大方和妻子都要上班,没时间在医院陪护老人,便请了陪护工吴美华照顾她。看到吴美华这样尽心尽责,张大方和妻子脸上露出了微笑:“有吴姐在这里,我们很放心。”
张大方说,母亲入院的头两天一直是妻子在照看。“母亲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要人接屎接尿。妻子整晚守在医院,白天还上班,非常辛苦。”他说,有陪护工在医院照顾母亲,妻子晚上不用守在医院了,可以好好休息,不会影响工作,他也安心了。“陪护工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只要周六和周日休息时做点好吃的给母亲送来就可以了。”
>>某医院病房陪护工在精心照顾病人 作者供图
2007年9月,在安化种田的吴美华告别农村老家,来到长沙市与老公团聚。这之前,老公在长沙医院做陪护近10年时间了。吴美华说,当初女儿考取了长沙的一所大学,家庭开支大了。为了帮老公分担一些家庭经济负担,她考虑再三后,选择了和老公一起做陪护工。
吴美华陪护的第一个病人倪爹70多岁,患有糖尿病,有点神志不清。刚接手两个小时,老人就把屎尿拉在裤子里,弄得整个病室臭气熏天。吴美华耐心帮倪爹脱掉弄脏的裤子,擦洗完身子后再给他换上干净裤子。一切都做得那么细致,井井有条。为了保证病人不出意外,吴美华每晚睡在病人床边的一把临时折叠躺椅上,天一亮就起来把躺椅收好,深夜病人翻身会把她吵醒,几个小时都睡不着。在陪护倪爹一个多月后,吴美华憔悴了不少,也瘦了好几斤。
由于陪护的病人一般都是无法自己起来行走的,吴美华要给病人接屎接尿,要帮助换衣服、擦洗身子,晚上病人输液时,陪在病床边的吴美华也不能打瞌睡,时刻盯着吊瓶,药液打完了要及时通知护士更换。只有等病人熟睡之后,她才能在病床边的小折叠床上躺一下,而且要保持警醒,防止病人呼叫时没听见。
陪护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吴美华知道,像她这样没有任何技术特长的农村妇女,要在城市里找一份收入相对稳定的工作很不容易。因此,她一直尽心尽力地干着,得到许多病人以及家属的好评。
笔者了解到,在长沙市各大医院,像吴美华这样的陪护工还不少。
46岁的张梅来自常德澧县,由于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去年她经同乡介绍来到长沙某三甲医院做陪护工。她告诉笔者,24小时照顾一名病人的陪护费是180元。现在,对医院的一切已基本熟悉,陪病人做检查、拿药或送检各种化验标本,她都能胜任。她坦言,做陪护工这一行其实并不轻松,每天要帮病人喂饭、擦洗、翻身、清理大小便及照看病人输液等,总之什么杂事都要做。
“除了吃饭外,其余时间都不能离开病人,夜里就只能睡在自己带来的折叠床上,半夜要为病人接小便,对有些重症病人则必须通宵不睡觉地陪护。”张梅说,作为医院陪护工,她常常累得心力交瘁。但是,一想到自己能为患者及患者家属缓解燃眉之急、分担一份忧愁,觉得累也值,何况自己也能得到一份报酬补贴家用。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国80%的独生子女夫妻在老人生病住院时,都会选择请陪护工照顾。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对医院陪护工的需求进一步加大,陪护工市场将成为银发产业的又一热点。
监管缺位导致乱象丛生
医院陪护工虽然解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燃眉之急,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缺乏行业监管,导致陪护工市场乱象丛生。
一方面是陪护工素质参差不齐,缺少相关专业培训。
陪护工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为医院护士和患者家属分担了一定的工作量,诸如擦洗、喂饭、大小便清理和帮助患者行动等。但因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照顾病人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医院陪护工细心工作 作者供图
“病人护理还是需要一些专门的技能培训,比如翻身叩背、喂水喂药等,要懂一些医学常识和护理知识。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如果护理方法不对,可能耽误甚至阻碍病人的恢复。”长沙市某医院一位护士长告诉笔者。
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医院陪护工都属于保姆性质,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且未受过任何护理方面的专业培训。一些患者家属对雇用的陪护工家庭背景、身体状况等缺乏了解,这使得发生利益纠纷时,雇主往往投诉无门。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陪护工职业素质低下。有的陪护工嫌病人上厕所麻烦,不让喝水。有的患者中风,常常失语、大小便失禁,陪护工嫌弃患者甚至会背着人打骂患者,患者又无法言语。有的陪护工嫌患者的输液速度太慢,会私自调节输液瓶的滴速,希望早点结束患者治疗,可以早些休息。有的陪护工甚至干扰医院临床工作,私下挑拨医患关系,“好意”提醒患者或家属不要让实习生打针、换药,造成“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假象。还有的陪护工整日游荡在医院,把医院当成自己家,没患者陪护照样在医院内闲逛、洗澡或留宿医院,病房患者的床头柜内塞着他们的生活用品。一旦有新病人来住院,一帮陪护工一哄而上,重病人不愿接,轻病人抢着要,扰乱病房管理秩序。
另一方面是管理不规范,陪护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据了解,当前医院陪护工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业的护工管理公司,以承包形式与大型综合性医院合作,向医院选派陪护工;另一类是患者家属请来的私人陪护工。此外社会需求导致的陪护行业的快速发展,还形成了“黑护工”产业链条。一些医院的陪护工既没有跟患者家属签订合同,也没有所属的机构对他们进行管理,仅靠长期盘踞在医院的“领头”拉客,接到客户后再在社会上临时聘请人员将服务转包,从中进行抽成。而“领头”者为了独占医院病患资源,甚至与医院管理层私下有类似“承包”协议,确保资源的“垄断”。
业内人士反映,由于许多医院的陪护工大多是游兵散勇,身份不明,多以外地民工为主,跟医院没有签订用工关系,是与家属或第三方的用工关系,不属于医院管理,医院根本难以做到监督管理,更谈不上实施有效的监管。于是,一些专门的陪护公司便应运而生。但是,许多陪护公司自身管理并不规范,有的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不跟陪护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他们购买五险一金,只管从他们的劳动收入中收取中介费,甚至强迫陪护工延长工作时间,有的陪护工一天工作时间24小时几乎没有休息。超负荷工作体力严重透支,陪护工在饮食、精力、注意力等方面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导致陪护工与家属、陪护工与医院的纠纷时有发生。
监管“真空”谁来管?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成文教授指出,医院陪护工乱象暴露出行业监管“真空”,即陪护机构、医疗机构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和职能监管上的缺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首先要将陪护工纳入医疗管理体系,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陪护工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医疗服务的缺位,是医疗体系不完善的产物。在国外不存在患者住院还要自己另外掏钱雇用陪护工的现象,只要患者交足了钱就可以享受整套的护理服务,这其中也包括陪护服务。然而,我国各大医院目前还不能提供经过正规培训的陪护工,患者及患者家属不得不自己去雇请。这种权宜之计不利于我们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必须完善医疗管理体系,将陪护工纳入管理体系内,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建议劳动部门设立专业护工岗位,将这一新兴行业纳入职业劳动管理范畴,进一步规范劳动契约关系,维护陪护工的合法权益。
鉴于目前陪护工缺乏管理的乱象,应成立有法人代表、有资质的陪护公司,让陪护队伍纳入有序的管理轨道。陪护服务机构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未经批准的任何机构不得擅自在医院开展陪护服务。陪护机构要建立相关的行业管理制度及陪护工个人档案,包括从业培训及健康档案,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优待措施,吸引民间投资者成立正规的陪护服务公司。例如从审批注册给予优待、缩短注册流程时间、税收折扣等。要创新陪护工的管理模式,在提高效率、综合调配、节约人力上下功夫,从而达到陪护工、病人、医院三赢的目的。在定价问题上,应该由物价管理部门去监管调节。如分时段收费、分病情收费或按工作量收费等按需付费。
其次要加大陪护工上岗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操守和技能水平。
陪护工持证上岗是推进医院走现代化、正规化、职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再就业的重大举措,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的护理质量,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和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该行业的准入标准,让医院陪护工接受专业培训,经考核取得上岗资格后才能从业。同时,医疗机构也应主动协助为陪护工提供培训教育服务,对陪护工加强护理指导,监督陪护质量。陪护公司也要重视陪护工的职业操守,主动提高陪护工的陪护水平,强化职业责任心,对陪护工进行上岗培训,送他们到专业的培训机构或相关的医院进行职业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专业知识,并通过考试拿到从业资格证。在做好上岗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平时的工作考核,通过对陪护工的工作责任心和陪护业务水平的定期考核确定工资福利。此外,医院不能只当看客,要主动承担对陪护工的监管责任,督促并协助陪护公司做好陪护工的培训考核工作,比如与陪护公司签订培训协议,承担陪护工的培训业务,利用医院的专业人才资源指导和帮助陪护工提高专业素养与护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再有是试行和推广“无陪护病房”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
所谓“无陪护病房”,就是让照料患者的职能回归到医院护士的工作中,即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全部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或护士承担,避免了患者家属需要另外出钱请陪护工到医院照顾病人的麻烦,减轻就医的费用。这一重大改革,被称为医疗管理体系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一致肯定。
其实,早在2010年,原卫生部就作出规定,将病人的面部清洁、翻身拍背等床旁基础护理内容纳入护士工作职责。当时,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适时推出无陪护病房,初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无陪护病房”的推行,可以说国家有要求,社会有需求,医院有诉求。当时,长沙市第四医院负责人带队赴天津参观学习,回院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决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在湖南率先推出无陪护病房。改革在争议声中上马,按照科主任、护士长自愿的原则,2010年长沙市第四医院在中医科和内分泌科试点,效果立竿见影。不少病人评价:“在无陪护病房住院,省钱又省心,专业陪护比家人照顾得更好。”
患者的口碑是最好的广告,长沙市第四医院自试点无陪护病房以来,到中医科住院的病人需要排队等候。据了解,目前长沙市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都在试行和推广这种服务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全国来看,山东、山西、广东、江苏等多省已陆续在试点这一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医院陪护工管理的难题。
(独家专稿。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和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