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城市:坚持“三力”助脱贫

2019-01-22邹慧刚

老区建设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三力产业基地信贷

□ 邹慧刚

丰城市万有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黑木耳种植基地

政策给力,扶贫有精度。一是教育扶贫扶得准。实行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教育扶贫资金9775人次1162万元。对国家资助政策未覆盖到的贫困户学生,市财政进行兜底资助。今年春季学期新增安排兜底资金14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596人。二是医疗救助补得实。为全市2854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落实健康扶贫“五道防线”,对贫困患者住院自付比超出10%的部分实行政府兜底救助,2017年市财政共投入1500万元,救助贫困患者5100余人,使贫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下降至9.8%,2018年以来进一步下降至5.99%。三是住房保障保得全。开展了贫困户房屋破旧排查整修和拆除工作,其中贫困村拆除危旧房2269幢,面积181520平方米。在已对1176户贫困户落实危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1889.95万元的基础上,市财政再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按贫困情况再分别补助1万元、1.5万元和2万元,有力的保障了贫困户住房安全。

部门聚力,发展有深度。一是市场主体“带动”。出台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与贫困村、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91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8家,建有各类基地80万亩。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13家,全市农村土地流转51万亩,其中山地流转20万亩、耕地流转31万亩,耕地流转率达23.3%。以村为单位成立了务工协会379个,申报就业扶贫车间81家,介绍就业1.3万人,其中贫困户1506人。二是担保体系“撬动”。市财政按1:4的比例提供风险缓释基金3750万元,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12亿元,惠及贫困户3900余户;打通产业扶贫信贷通与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对接通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市财政统筹各类资金为贫困户提供股本金加入专业合作社,并全额补贴产业扶贫小额贷款利息。已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11232.19万元,贷款主体合计145个,带动贫困户3987户。三是主导产业“联动”。主要发展生态大米、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油茶、水禽养殖、蛋肉鸡养殖、光伏、电商、旅游等十大扶贫产业,积极探索推行自主经营、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联户经营、就业合作、订单生产、统建基地、干部领办、直补到户等十大扶持模式,把8484户贫困户“嵌入”了十大扶贫产业。其中,种植业对接2968户、养殖业对接1369户、扶贫信贷通4303户、林果业130户、农产品加工业145户、光伏1901户、电商253户、资产收益859户。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增强了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干部卖力,脱贫有温度。一是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引领致富。按照“建一个支部、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务工协会和种植基地,建立产业党支部1603个,形成了以村建党总支、产业链上建支部、产业基地建党小组的组织覆盖体系,实现了党组织覆盖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同时,设立“产业扶贫信贷通”,发放财政贴息贷款2375.2万元,惠及贫困户515户。二是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帮带致富。建立致富党员和群众“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帮带机制,村党组织、合作社党支部、产业基地党小组中的1万多名党员,与群众结成致富帮带对子,开展送信息、送政策、送项目活动,帮助群众提高致富本领,带动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1000余人,辐射带动上万户贫困群众,实现了1+1>2的聚集效应。三是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扶持促富。通过大力发展“两社一会一网”产业平台,在财政、信贷、保险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做强做大农村特色产业,目前建有各类基地80万亩,实现经济总产值约18.4亿元,带动直接经济效益4.3亿元,实现人均收入1.75万元。

猜你喜欢

三力产业基地信贷
国内最大的乳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左权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物体三力平衡条件的推论及应用
青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正式运营
2013年1—11月份新媒体产业基地总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