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9年:国典雄声艳阳天

2019-01-21余玮

中华儿女 2019年1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毛泽东

余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浓重湘音震动了全世界。

第一面国旗在《义勇军进行曲》和54门28响礼炮声中升起,朱德总司令检阅三军,30万群众组成浩大游行……天安门广场沸腾了!

如果说1919年发生在这里的五四运动点燃了席卷全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那么30年后在解放中国的道路上一路“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向中华儿女交上了自己的答卷。开国大典、天安门,中国走向复兴的时空起点!

九州从此民作主,大众欢呼露笑颜。历经两个多小时的阅兵仪式之后,欢腾的群众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人群和旗帜、彩绸和鲜花汇成了喜庆的海洋。古老的东方民族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国都与大典举行地及阅兵方案的确定

在1946年时,中共曾决定用5年时间完成全国的解放。至1949年春,形势发展之快是中共领导人始料未及的。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新中国建国仪式的举行被提上了议程。

正式决定首都设在北平是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毛泽东指出:“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早在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时就已经开始考虑建国和定都的问题。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加快,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北平等城市纷纷在毛泽东眼前浮现,最后他的目光锁定了北平。

1949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会议讨论审议了关于拟定国都的意见后,开始表决,全体代表一致举手通过,确定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平,并自当天起正式将北平改为北京,决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此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尚未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工作主要由刚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担。事亦凑巧,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8月就被内定调华南工作,准备解放广东,9月初就到了江西赣州。中央决定由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聂荣臻接任。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周恩来为主任、彭真等为副主任的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要进行阅兵时,中央军委又任命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

选择举行开国大典的地点首先要考虑是否有阅兵的场地。当时有两个地点可供选择:一是西苑机场——这里场地开阔,不影响市内交通。但要举行大型阅兵式,就得建造一个检阅台,其工程较大,耗资较多,而且短时期内完成也有一定困难。另外,机场离市区远,群众的往来有困难。另一个地点就是天安门广场——这里有天安门城楼这个现成的检阅台,而且位于市中心,群众往来方便。但地方较小,而且还要阻断交通。中共中央经过多方面考虑,决定将大典地点定在天安门广场,而主席台就是天安门城楼。

阅兵仪式在整个开国大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毛泽东主席到下面的各级指挥员对此都非常重视。对人民解放军来说,如此大规模的集会活动和队列方阵还是第一次。为了圆满完成这次阅兵盛大典礼任务,聂荣臻、杨成武、唐延杰亲自带领阅兵指挥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当代世界军队的许多阅兵资料,并到处求教,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阅兵典礼方案》,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受阅前的训练等。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聂荣臻、杨成武、唐延杰的阅兵筹备工作汇报。聂荣臻报告了制定《阅兵典礼方案》的基本设想、简要经过和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阅兵副总指挥兼阅兵指挥所主任杨成武报告了《阅兵典礼方案》的主要内容。经过讨论和部分修改完善,最后一致通过了这个方案。毛泽东强调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中央批准了这个方案。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基本是依照这个方案进行的。

受阅部队接到命令后,马上挑选优秀的战士组成方队,参加即将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式。指战员们都想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性的盛典,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尽管时间紧张,选拔仍是严格而残酷的,许多被刷下去的战士当场便抱头痛哭。这些在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从来不眨巴眼睛的老兵们,都将这次阅兵看得特别重。他们并不是训练不努力,绝大多数是因为身体有伤,主要是因腿脚负过伤影响走路的姿势,自然在被淘汰之列。这时刚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人人都是从血泊中闯出来的,特别是老兵,能被选上的比例并不多。选调出的指战员们士气很高,争分夺秒,從凌晨到夜晚,每天训练15个多小时,经常有人晕倒,但没谁愿意被替换,能成为其中一员都感到无比自豪。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背后

北平喜庆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厚。古老的新华门张灯结彩,红旗招展。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那时交通工具少,北京各界群众近则列队步行而来,远的坐火车来。虽然“旅途”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曾有人回忆,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凉水,每人领到的三块糖、两个梨是节日优待。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

熟识国史的人也许早就注意到:开国大典是在当日15时举行的。这也是聂荣臻出于防空袭的考虑而定的时间,因为当年条件受限,侦察飞机敌情是靠肉眼而不是雷达,聂荣臻想到:下午3时后,太阳偏西;如果国民党飞机从东边飞来空袭,正好是迎着阳光;我们迎击它,正好是有利的角度。为了确保阅兵万无一失,聂荣臻考虑极其周密,他向参阅部队发出一道死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对受阅的战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空袭,如果这些马乱跑起来,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张致祥后来回忆说:“我站在天安门西南角,领导同志一步步走上来。我看毛主席踏上最后一个台阶,我拿一个小红绸子,这么一晃打暗号,底下就奏起《东方红》来了。”开国大典联合军乐队总指挥罗浪说:“奏完《东方红》三遍的时候,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就到达了天安门正中的位置上。”

今天重听开国大典录音带,我们能听到开头有一段特别的讲话:“大会全体注意,不要喊!注意!注意!!注意!!!今天首都全体军民各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现在准备开会,请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同志宣布开会。”这一口四川口音,后经鉴别就是聂荣臻的声音。

15时,大典司仪、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国歌的乐曲声中,毛泽东走到麦克风跟前,用他那极有感染力的湖南口音庄严而兴奋地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全世界。

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当年此时他听到这里十分激动,自己一个穷孩子终于也翻身做了主人。李银桥只见广场上欢声雷动,沸腾似潮涌。

笔者曾看到许多“纪实”作品里、乃至一些回忆录和历史著作中,写到“开国大典”的细节时都写到:“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其实,其中两句话都不对,从当年的录音便可以找到真正的答案。对此,笔者曾专访过著名文献专家龚育之与曾负责开国大典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后任新华社副社长)李普、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摄影记者侯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告的?准确地说,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告的。”沉思片刻,龚育之接着解释——在时间上,有这样一个过程: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致开幕词,这篇开幕词以“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名言而为全中国人所铭记,在这篇开幕词中已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9月29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序言中就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织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9月30日通过的会议《宣言》,郑重地写道:“全国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这一天的闭幕式中,朱德致闭幕词,说:“我们全体一致,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翻阅当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消息,可发现李普的报道中没有写毛泽东当时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李普生前回忆说:“新华社负责发布公报式的新闻,我和李千峰一起承担这项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成立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9月21日至30日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就被称为‘开国盛典,这点可以从当年全国各大报上看到,可见那时人们对这个会议多么重视。我们两人作为这个会议的工作人员,属于新闻处,住进了中南海勤政殿。”

因此,尽管10月1日下午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史称开国大典,但笔者认为真正的开国典礼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并没有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龚育之生前受访时对笔者讲,除了时间和场合的细节不对之外,还有一个细节的出入,就是语言的细节——毛主席在人民政协开幕词中说的“站起来了”的是“中国人”而不是说的“中国人民”,说“中国人”有更深更广的含义,强调的是民族立场,是所有中国人的立场。据龚育之讲,《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收入人民政协上的这篇讲话时,给原本没有标题的开幕词拟了一个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两卷本)中,这一篇是根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刊印的,也用了这样的标题,但新编《毛泽东文集》第五卷收入这篇开幕词新拟的标题用的是毛泽东的原话“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红墙摄影家侯波晚年回忆说:“那天我很荣幸地登上了天安门,天安门上有三个摄影记者,女同志就我一个。那时候秘书长是林伯渠,宣布请主席讲话。主席讲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我就按了快门。”

毛泽东宣告后,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神圣地按动了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来了。全场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

礼炮队由108门山炮组成,分为两组,一组装填,一组发射,轮流作业,以缩短每响之间的间隔时间。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称54门礼炮。随即,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公告中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业已集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用强有力的语調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时,广场上激起一阵热烈的欢呼。

挥手山河新政立,发声世界旧权终。现场群众都把红旗高高举起,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历史细节里的真实场景

开国大典的阅兵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组织程序进行。阅兵式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选调人员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199师、独立207师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受阅。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海上、地面到空中,使海、陆、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阵容。

受阅部队编组完毕,进驻北平近郊。这次阅兵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徒步部队的基础训练不足一个月,摩托、机械化部队只有二十几个摩托小时。受阅的骑兵部队指战员为了使人与马站得稳、跑得整齐,从早到晚士兵与战马滚在一起。

阅兵式开始了。检阅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和老百姓》《保卫胜利果实》等军乐乐曲的连续鸣奏中,身着戎装的朱德在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阅兵车先后检阅了排列在东长安街的海军代表部队,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和西长安街的骑兵师。在检阅过程中,朱德连连招手向受阅指战员致意,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各受阅部队频频欢呼,也回应相同的口号。当朱德向指战员问好时,指战员齐声响亮地回答:“祝总司令健康!”整个阅兵场,庄重、热烈而和谐。

检阅毕,朱德回到城楼主席台用洪亮的声音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随后,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节奏声中分列式开始。于是,杨成武用电话向东三座门外的指挥分所发出相应的命令。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由155人组成的年轻的人民海军方队。历次阅兵中,唯开国阅兵是海军打头阵。海军方队率先走过天安门检阅台,擎着“八一”军旗的李冠英成为开国大典阅兵的第一兵。其后,步兵师以3个建制步兵团和临时编组的冲锋枪、轻机枪、通信、重机枪、轻迫击炮、重迫击炮、战防炮、山炮各一个营的阵容接受检阅。炮兵师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进,均用中型卡车或十轮大卡车牵引,颇为壮观。战车师由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个团编成。

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年轻的人民空军17架飞机编成战斗机、轰炸机、教练机3个梯队,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分批次接连飞临天安门上空,与地面的战车方队遥相呼应,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

天安门广场上参加庆典的群众欢声雷动,然而,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这17架飞机中,有4架飞机是携带实弹飞行,正在执行战斗值班任务。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受阅飞机带弹飞行在航空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开国大典阅兵指挥所之所以这样安排,并非是显示实力和能耐,实际上是出于无奈,主要是担心国民党空军飞机的趁机轰炸偷袭。另外,人们也许没有看出,成梯队批次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受阅飞机好像并不止17架,好像有很多,其实这是阅兵指挥所实施的一个“障眼法”。當时的北平南苑机场只有这17架缴获敌人的螺旋桨飞机,为了达到阅兵的最佳效果,阅兵指挥所指示,第一梯队的9架P-51战斗机在飞过天安门广场受阅后不降落,再绕弯飞第二圈,正好接在第三梯队之后,成为第四梯队重新受阅。如此从天安门现场观看,这日受阅飞机似乎共有26架。

一个批次接着一个批次的空中飞机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与地面上的战车部队遥相呼应,形成了雄伟的阵容。场面气势磅礴,把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推向高潮。

受阅部队的装备,大多数是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它们记载着人民军队的赫赫战功。受阅方阵中,还刻意安排了一些由骡马作牵引的炮车,以示炮兵部队是由骡马拉炮发展壮大起来的。紧跟后面的是来自察哈尔草原的骑兵师部队。骑兵师由3个骑兵团组成,后面还有一个挽拽野炮的炮兵营,共有1978匹军马,编成6个纵队,以6马并行的队列通过——各梯队的军马毛色整齐划一,或全红,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间;骑在马上的指战员,身着草绿色军装,手握钢枪,腰挎战刀,个个雄姿英发。这是天安门广场第一次通过骑兵。

这次阅兵历时近3小时,场面非常壮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不仅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也给世界以震惊。广场上,人们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之后,热烈欢呼着的群众游行队伍从金水桥旁走过,万岁声此起彼伏: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已经站了好长时间,在周恩来的再三劝说下,他才由李银桥搀扶着走进了休息室,吸着香烟与程潜交谈。然而,没一会,李银桥只见周恩来又回来请毛泽东出去。负责开国大典录像的徐肖冰生前受访时说:“拍摄开国大典时,使用的是一台手提电影机和北京自产的黑白电影胶片。后来主席一到屋子里面休息的时候,下面群众队伍发现天安门上面看不到主席了。群众队伍就站住不走了,总理又把主席请出来,群众队伍才走。”这时,毛泽东按灭烟头,对程潜抱歉地笑笑,又回到主席台上去了。毛泽东的手臂始终向人民群众挥动着,在“万岁”声最热烈的时候,他终于情不自禁地对着麦克风高呼:“同志们万岁!”

领袖与人民在城楼上下呼应,气氛热烈得无以复加。此情此景,让观礼者感动。据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一版,报道前一天开国大典的有关原文是“当群众队伍经过主席台时,‘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毛主席在扩音器前大声回答‘同志们万岁!”并没有“人民万岁”4字。查1949年10月6日《大公报》对开国大典的报道,也是只见“同志们万岁”而不见“人民万岁”。如果仅据当年报纸记载,毛泽东并未在开国大典上高呼“人民万岁”,之后的引用当属善意的以讹传讹。

毛泽东在检阅了阅兵式和游行群众之后,在工作人员再三劝说下,恋恋不舍地离开天安门城楼,准备恢复一下精力观看礼花。

天很快黑了下来,天安门楼上的灯光突然照亮,上面是一串红橙色的灯,下面好像是三道粉青色电虹灯,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灯光射向全场,灯光闪闪,好似波浪。焰火在天安门附近三处施放,五彩缤纷,此起彼落。群众手里举的纸灯、纱灯也都点亮了,广场上是灯的海洋。

回到丰泽园,毛泽东高兴地对李银桥说:“搞饭吃。”叶子龙这时对主席说:“晚上看焰火让带孩子。”毛泽东沉思片刻问:“都让带吗?”叶子龙说:“都让带。”毛泽东似乎没有倦意,在院子里踱步。他问李银桥:“今天站了有3个小时吧?”李银桥说:“3个多小时。”毛泽东又自言自语地说:“还行,我不累。”“人逢喜事精神爽嘛,我也有同样感觉。”李银桥顺势说。

毛泽东从中南海东门出去,来到天安门后侧下车上城楼。五颜六色的礼花,千姿百态。加上礼花腾空的炮声、火花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如百鸟齐鸣,百花争艳。毛泽东似乎很快进入了状态。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开国大典,在国人的眼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第一次军事盛典,是此后国庆阅兵的蓝本,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被授权拍摄开国大典纪录片的苏联摄影师,可以随意地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所有的人。在地面,还有一部小吉普协助他们。在天安门东侧视野最广的位置,还为他们搭了专用的高台。这些纪录电影摄影师,是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主动热情提出来帮中国拍摄的。可是,他们所下榻的位于东华门大街的翠明庄宾馆房间失火,不慎将拍摄的几十本胶片几乎全烧光了。好不容易抢出来的几本胶片也残碎不堪,无法再用。这几个年轻人在宾馆前失声跺脚痛哭。周恩来听说胶片都给火烧了,在“啊”了一声之后难受得有好几分钟都沉默着没有说话。唯一感到幸运的是,我们自己的那些从延安来的经历了战火考验的摄影师,拍摄了黑白纪录片,里面保存了开国大典的一些珍贵场面。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0月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当天会议一致决议,通过《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这个建议是符合历史实际和代表人民意志的,决定加以采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天安门城楼东南侧国家博物馆四层的一个窗口,恰好可以完整地看到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全貌。窗外,游人如织、长安街上车辆排起长龙;而窗内,正是“复兴之路”展览——“开国大典”的篇章。透过这扇玻璃窗,历史与现实静静地对望。

“这里复原了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布置,话筒、礼炮都是当时的原件。”一位年轻的讲解员说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向多少人讲解过这段历史,但即使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工作,每次走到这里,看到复原的城楼、开国大典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听到毛泽东的原音以及国歌,“心里的自豪感一下子就冒出来,声音都高了许多”。

领袖一声天地动,神州大地舞春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1949年,那声音振聋发聩,再没有任何一个声音如此振奋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

一唱雄鸡天下白,山河欢笑九重天!1949,沉睡的东方巨龙醒了!巨龙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以其矫健的姿态腾飞,高傲地盘旋在苍穹上!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毛泽东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0月历史大事记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