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自贸区人事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21张慧

行政科学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河南学者河南省

张慧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河南省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态势,2016年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五,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但是离人力资源大省乃至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仍然具有较大差距。作为我国第三批获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河南自贸区)自设立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河南自贸区仍面临着内外部环境所造成的人才不足等问题以及人事机制不顺畅等方面的困扰。鉴于自贸区的定位和功能,河南自贸区发挥着引领河南省及中原经济区人事机制创新的领头羊的重要作用,急需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以满足河南自贸区的人才需求,助推河南早日实现人力资源强省目标。

一、从外部环境来看,河南省人事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投资较少,人才储备不足

长期以来,河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首先,从教育支出上看,近年来,河南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数额较为稳定,但是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从2013—2017年的数据来看,河南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1102.47亿元、1097.58亿元、1150.62亿元、1343.76亿元和1353.744亿元,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0.99%、19.93%、18.69%、18.03%、16.46%,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为3.64%、3.44%、3.43%、3.32%和3.01%。因此,无论是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还是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

2016年,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93所,其中普通高校576所,科研机构217所;同期河南省研究生培养单位只有27所,其中普通高校19所,科研机构8所。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596所,其中本科院校1237所;而河南省共有高等院校129所,其中本科院校只有55所。2016年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只有55个,其中普通高校5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79个,其中普通高校273个;全省普通高校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只有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也只有8个。2016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187.48万人,占全国规模的4.48%,远低于同期河南省总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7.80%;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看,河南省仅为38.80%,亦低于42.70%的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二)人才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成短板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方面,河南省近年来一直大力实施高校“人才强校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人才问题依然是制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尤其突出,高层次人才短缺尤其成为制约河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和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瓶颈。河南省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中原学者等部分高层次人才数据的统计分析如下。

1.两院院士

2012年,包括中央驻豫单位在内,在河南工作的专职院士19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在普通高校工作的4名。每年不定期来河南交流考察访问的两院院士超过300人次。截至2017年4月,河南两院院士共1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消息,2018年河南省新增10个院士工作站,引进11名院士及科研团队84人进站工作,研究方向涉及信息安全、水利工程、医疗卫生等5个领域。

2.长江学者

长江学者计划包含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三项奖励计划。河南省在2010年以前一直无人入选该奖励计划,2011年取得了突破,河南大学与河南农业大学各有1人入选;2013年和2014年,郑州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各有1人入选;2015年河南省仅郑州大学有1人入选;2016年郑州大学陶元详教授入选讲座教授,成为河南首位入选的讲座教授。在2017年长江学者推荐入选的463人中,含148名特聘教授、51名讲座教授、264名青年学者,其中不乏两位数入选的高校。最近,各大高校纷纷公布正式入选名单,上海高校53名学者入选,而河南省仅河南大学1所高校1人入选,这也是自2015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入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以来,河南省首次有人入选该计划。

3.中原学者

河南省从2007年开始推出中原学者,2007年、2008年各有3人入选,2009年、2011年和2012年各有4人入选,2010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各有5人入选,2016年有8人入选。截至2016年,共有46人入选(图1)。根据河南省中原学者的分布情况(表1),普通高校共有27名中原学者,占总比例的58.7%。中原学者已经成为我省冲击两院院士的后备人选。河南省中原学者中已有郑州大学申长雨、河南省农科院张改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喻树迅等4人当选两院院士。

图1 河南省历年中原学者入选数量

表1 河南省中原学者的分布

通过对上海、天津、重庆、四川、河南高层次人才资源(表2)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上海在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人数上遥遥领先,河南这4种高层次人才数量均少于其他省市。即使撇开最具优势的上海,只拿天津、重庆、四川、河南进行比较,在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河南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现象依然非常突出。可见,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短板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亟待解决。

表2 上海、天津、重庆、四川、河南高层次人才资源情况统计表

4.国际人才

再从国际人才竞争力来考察。根据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的研究,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呈三个梯队分布,整体水平有待提高[1],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是上海,但是也刚过及格线。从最能够直观体现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的指数——国际人才规模指数上看,作为处于第三梯队的河南和上海差距明显。从其二级指标“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上来看,前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而且“马太效应”影响明显。总之,河南在国际化人才竞争力方面仅仅处于第三梯队,国际化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国际人才竞争力不足。

(三)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才流动趋势呈现“孔雀东南飞”的态势。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东南部省份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会,经济发展迅速,集聚起雄厚的经济实力,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纷纷流入东南部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河南年轻人才流出量远远大于流入量,其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人才流失尤其严重,主要流出的群体又是高级、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及科研技术人才,使得本来就不具有人才优势的河南雪上加霜,且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现在。2016年前三季度,在整个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外流情况,人才流入比例均小于流出比例,而河南地区人才外流的情况最为严重。

(四)人才引进难

由于本省高等院校数量少、级别低,河南省内优秀的学生倾向于报考北京、上海等地的著名高校,大学毕业后更多选择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导致愿意回河南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一直达不到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4,这对于河南来说又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流失。近年来,各省纷纷实施各种各样的人才引进政策,河南省也开始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然而,2017年河南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河南省人才需求总量为167.71万个,同比上升18.45%。全年求人倍率为1.13(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同比下降7.38%,这反映出2017年度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但就业压力大于2016年度。并且,河南省求职人员学历主体是大中专,而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缺口大。全省求职者中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才所占比重虽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占比依然较小,其中本科学历人才占比为34.92%,硕士及博士人才占比为5.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寻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愈加强烈地被激发出来,人才资源的流动将更加自由。河南省内跨国公司办事机构、外企和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明星企业较少,没有吸引人的岗位,就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这种状态在一定时间内还难以改变。领导不重视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河南省薪酬水平低,生活压力却不低,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2017年河南省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全省月薪增长7.3%,毕业生入职平均月薪在2500~3000元之间,部分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薪酬一般在3500~4000元之间,这样的薪酬水平与一线城市的差距甚大,成为导致河南省人才较为匮乏的原因之一。

二、从河南自贸区自身来看,人事机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对既熟悉国际规则、通晓经济、善于管理,又精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专业化、国际化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校人才与市场需求错位,人才开发、引进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成了困扰当前河南自贸区人事机制的主要因素。

(一)专业化、国际化高端人才储备不足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河南自贸区三个片区在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积极大胆探索创新,改革效应显著。河南自贸区注册企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6月底,企业入驻数目达到3.8万家,注册资本达4657.2亿元,新设企业数、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持牌金融机构数、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等指标均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首位[2]。河南自贸区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凸显出来,但是也暴露出人才缺口的短板,特别是国际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的状况尤其严重,对于优势产业的人才,特别是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国际化高端人才,即熟悉国际规则、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协调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包括现代物流、仓储服务、跨境电商、金融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型人才、商务贸易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等。管理型人才涉及经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金融投资及风控管理、国际营销管理等专业领域,商务贸易型人才的专业领域范围为贸易实务、商务谈判、法律实务等,技术型人才主要是精通高端制造业、信息工程、大数据、金融服务等专业领域的人才。

(二)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

近些年来,河南的发展得到了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三大国家级规划的有力支持,成立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三大战略平台为河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为河南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矛盾,毕业生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矛盾也由此暴露出来。

河南自贸区入驻企业所处行业大多是实践应用性强、科技含量高、国际化程度高的行业,而这些行业所需人才正好是整个河南省人才储备和供给的短板。河南自贸区由于设立时间短,区内企业与河南本地高校之间缺乏人才合作培养的通道,甚至缺乏与河南本地高校的对接理念,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及时转型,与自贸区人才需求形成错位状态。这种错位不仅使高校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而且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河南自贸区功能的实现。

(三)人才开发、引进政策执行不到位

随着河南自贸区的发展,势必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大量进入入驻企业,政府除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培养与引进的各种政策之外,还需要对这些政策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地。到目前为止,在人才引进、开发和培养方面,河南省政府以及河南自贸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①,这些政策不仅在专家选拔、政府奖励等方面为引进人才的个人价值实现和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在生活待遇与居住环境,诸如家庭住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也都做出了具体规划。因此,目前在自贸区人才培养、引进和开发方面,除了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政策体系,更急需保障的是已有的政策能够具体执行。

三、河南自贸区人事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为了满足和适应河南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打造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集开放、聚集为一体的人才洼地,必须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通过政策创新,推进人事机制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一)创新人才开发、引进与培养机制

要适应和满足才设立不久的河南自贸区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下大力气加大对优秀、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上体现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

第一,建立自贸区人才服务联动机制。涉及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措施,要联合或整合公安、社保、税务、卫生、教育等部门,构建涵盖人才引进和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平台,推行“马上办”“一站式”的办事机制,为人才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让人才省时、省事、省心、省力,全心全意投入到自贸区的建设之中。

第二,探索自贸区多种人才使用方式。在自贸区引入公共人事外包服务,推动人才派遣、人事代理、岗位外包等模式[3],制定政府与高端人才配套的各项服务政策措施,以及自贸区与高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广人才服务中介组织的规范发展。

第三,开拓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与人才流动模式。基于“中原千人计划”“名校英才入豫计划”“海外引智计划”等人才工程的框架,开创人才“智力”贸易模式,通过贸易共享“智力成果”,与省外或境外的高端人才团体建立“智力”贸易商约[4]。

第四,创新符合国际规则与惯例的人才评价体系与薪酬定价机制。在人才考核、评价与薪酬制定上,自贸区要研究国际人才流动规律,制定出符合国际惯例并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定价机制,营造开放、自由、利于创新与协作的氛围,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具有吸引力和向心力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推动河南自贸区的蓬勃发展。

(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对接方式

河南自贸区应梳理区内企业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专业情况,与河南省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特别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对接,在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研究、优化和创新,除了专业导师,还可以引进和配置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特别是“企业导师”。高校为区内企业培养适合其需要的人才,区内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高校与区内企业一起,为自贸区发展量身定做并培养出适合其需要的对口人才,这不仅满足了自贸区内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而且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与自贸区人才需求错位的问题,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的调整和完善与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三)保障人才引进政策的落实机制

如上所述,河南自贸区乃至河南省人才政策,目前已经出台并实施的并不少,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要在人才培养、引进和开发方面进一步梳理已出台的政策,完善已有的政策体系,保障已出台的政策真正落地。另外,随着自贸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国际化步伐将不断加快,海内外人才流动将成为常态,自贸区的人才政策也必须随之创新并保证落实。唯此,才能适应和满足自贸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注释:

①近年来河南省出台的关于人才开发、培养和引进的政策主要有:2017年11月2日,河南省政府与国家外专局签署了《关于引进外国人才智力支持河南“三区一群”建设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10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河南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河南省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试行)》等。

猜你喜欢

河南学者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学者介绍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