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OFDI对母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
——来自中国省级面板的证据
2019-01-21赵家章郭龙飞
赵家章 郭龙飞
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和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各类要素的流动、产业的转移等有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迅速增长,利用国际条件来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对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动力、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中国的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总体来说比较少,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也有差异。因此,本文拟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理论探究,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论、赤松的“雁行发展模式”以及小泽辉智的“增长阶段”理论。这三者都在理论上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母国产业升级,但发挥作用的机理有所区别,“边际产业转移论”以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研究对象,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该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从而实现母国产业渐进升级;“雁行发展模式”认为,不同发展层次产业结构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体投资策略表现为:发展中国家把从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引进技术生产的商品,进一步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产业通过进口、进口替代、出口、再进口等阶段实现升级;小泽辉智的“增长阶段”理论则更注重世界产业结构现状,认为各国产业结构和发展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经验的积累。
在实证中,众多学者采用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等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大体上,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迁与其OFDI的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则有所差异。Lipsey(2002)通过研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OFDI,认为落后的经济体可以通过OFDI,实现出口市场的逐次升级,由此实现经济体内的产业结构升级。Barrios,Gorg和Strob(2005)在研究爱尔兰的OFDI时,发现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可以改变其对国内中间投入品的需求结构,从而引发投资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变。Stefanoetal(2009)通过利用印度企业数据,发现OFDI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产业影响也有区别,对低技术产业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对高技术产业则有显著促进作用,从而使得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在国内,也有不少学者采用使用多种方法验证OFDI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的作用。较早的研究都是基于OFDI的“量”为切入点,探究两者的关系。冯春晓(2009)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测度指标,结果发现,OFDI与其产业结构高度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关系较弱。汤婧和于立新(2012)则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的OFDI等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此外,也有学者探索了OFDI的更多视角,李逢春(2012)探索OFDI的产业升级效应时,添加OFDI的节奏和不规则度作为调节变量,认为OFDI过程的不规则度增加,会对产业结构有副作用;王英和周蕾(2013)发现,相较外商直接投资,OFDI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李东坤和邓敏(2016)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认为OFDI具有空间溢出作用,带动周边省份的产业升级;贾妮莎和申晨(2016)使用倍差法,认为OFDI的促进作用会因投资对象而异,投资于发达国家更能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王丽和韩玉军(2017)通过样本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
总体上看,关于OFDI的产业升级效应的研究,基本已经可以覆盖到各个方面,但学者的研究多是以OFDI为出发点,来寻找两者的关系,但这种研究往往缺乏产业理论的支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产业结构模型为出发点,重点考虑钱纳里模型,建立省级面板来分析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二、不同类型的OFDI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渠道
1.资源获取型OFDI
资源获取型OFDI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国内产业补充国外丰富但国内较为稀缺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获取型OFDI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影响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这一类型的OFDI多产生于一个国家快速工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该国往往会形成巨大的资源缺口,通过资源获取型的OFDI可以从东道国获取母国相对稀缺的资源,使国内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瓶颈产业得以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另一方面,资源获取型OFDI也表现出一定的出口联动效应,具体表现为通过补充国内稀缺的基础资源和增加关键能源的供给,可以为本国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资源基础;同时这种效应也体现在关联产业上,资源获取型OFDI既可以促进上游资源开采关联行业的设备出口,也可以促进下游工业制成品相关产业的发展,借助整个产业链条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见图1)。
图1 资源获取型OFDI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
2.市场获取型OFDI
市场获取型OFDI以进入或占领东道国的市场为主要目的,此类产业一般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产能出现过剩的状况下具有较强的拓展市场的动力,可以通过打破贸易壁垒和边缘产业转移获取利润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市场获取型OFDI可以绕开贸易壁垒,实现在更大范围内调整生产计划,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将边缘产业和落后产业转移至其他地区,将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保留在母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市场获取型OFDI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世界市场,掌握最新需求信息,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为这些企业在母国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进而促进所在行业的优化升级(见图2)。
图2 市场获取型OFDI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
3.技术获取型OFDI
技术获取型O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作用于母国的产业,技术互动是这一机制发挥作用的起点(见图3)。跨国企业可以在发达国家直接设立研发单位,来雇佣当地高级人才,或通过并购方式购买其比较领先的生产设备,并达到利用东道国研发人才,积极获取企业所需的新专利、新工艺、新材料等新技术的目的。中国进行技术寻求型的企业行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跨国并购,突破技术壁垒;二是通过在国外建立境外研发机构,将引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消化吸收转为企业的优势;三是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实现研发的全球化,降低自身的研发成本。
图3 技术获取型OFDI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
三、模型的建立和变量的选择
1.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构建
在均衡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之一是第一产业释放的生产要素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根据徐德云(2008)给出的产业升级指标,本文建立如下具体指标来衡量产业升级指数。具体指标如下:
其中Wjk代表产业结构指数,yijk表示第k省j年的第i产业结构水平,省级样本数据涉及到中国 31个省,y1jk、y2jk、y3jk分别表示各省的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通过对三产业分别赋权重,第一产业乘以1,第二产业乘以2,第三产业乘以3,得到产业结构指数Wjk,该指标越接近3,表示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越高级。考虑到数据样本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区)作为研究对象,①并按所在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通过分别计算三个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动态变化,对中国三个地区的产业升级水平进行衡量比较(见图4)。
图4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变化
整体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指数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意味着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全国产业结构指数为2.23,2004年全国产业结构指数下滑了0.45个百分点。2004年以后,全国产业结构指数稳定增长,说明中国产业结构出现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指数呈现差异化。东部地区始终高于全国的产业结构指数,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指数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指数从2003年的2.30上升到2014年的2.43,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产业结构指数稍微下降,2009年出现了一个峰尖,达到了2.38,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引领全国。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平稳发展,与全国的发展趋势同进退,2005年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指数达到2.24,反超中部地区,随后一直高于中部地区,2016年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指数再次出现交点。
结合各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东部地区具有地理优势,尤其是沿海地区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水平高,服务业发展快,因此产业结构指数高;中部地区地势平坦,适合种植,所以,中部地区的农林牧业相较于东西地区要更发达,农业化占比高导致了产业结构指数较低。
2.钱纳里模型与改进
在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出国的产业结构影响时,并没有完整的模型可以采用。本研究借鉴钱纳里提出的应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产业结构变动标准模型。
其中,一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某一方面用Y来表示,人口数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用N和AGDP来表示。考虑到时间趋势项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模型中的时间趋势变量是T,T表示其他要素,比如资本投入、进出口贸易等。因此,本文在钱纳里这一经典产业结构模型上做出细微调整,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将OFDI作为考察变量引入模型,在面板数据中,由于统计数据时间不长,虚拟变量时间T不做考察,根据修正后的模型分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本文采用的回归方程为: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W,表示产业结构指数。
解释变量:母国OFDI水平,本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选取31个省份,2003—2016年的OFDI流量,作为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人均GDP及其平方,用AGDP表示;人口及其平方,用N来表示。
首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和影响因素,利用2003年以后的产业结构和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接下来引入OFDI变化量,采用Stata15.0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检验和计算OFDI对W的影响机制。
3.技术水平指标的构建
本文使用TFP作为衡量技术水平的指标,并借鉴DEA(数据包络分析)来计算各省的TFP。②在进行数据包络分析时,可以将TFP的变化进行分解,分别为源于为技术进步因素和效率进步因素,本部分旨在测算各省份的TFP,并考察OFDI与TFP的相互作用。计算得到2003—2016年各省TFP的平均值(见图5)。
图5 中国各地区TFP比较
从图5中可以看出,上海市的TFP为1.071,远高于其他省市,浙江、海南、四川等TFP较为相接近,为1.025左右。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平均水平来看,东部省份要明显优于中西部省份。
借鉴Coe&Helpman实证分析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时所采用的C-H模型,主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建立模型如下:
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TFP为被解释变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用TFP来表示。OFDI为解释变量,表示对外直接投资。固定资产用K表示,研发经费用RD表示,作为控制变量。
四、O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与机制检验
1.O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基于以上数据和模型,本部分借鉴钱纳里模型,重点研究产业结构与OFDI的相关性,即OFDI是否显著影响了母国的产业结构。考虑到本文所选的个体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主要建立固定效应来对变量进行回归。具体来说,包括个体固定效应和个体时间双固定效应。
根据表2得第一、二列的基准回归显示,在包含个体固定效应及双固定效应的条件下,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显著的正影响;在第三、四列,增加相关的控制变量后,上述结果仍成立,因此可以认为,OFDI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增加OFDI的滞后项,结果显示,滞后一阶的解释变量OFDI对产业结构有显著正影响,分离滞后两阶OFDI后,滞后二阶项也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通过分析可以认为,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一定的持续性。
2.OFDI对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通过前面钱纳里改进模型的实证分析,接受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固定效应,对31个省份进行固定效应验证,分析地区差异化。计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O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作用
比较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取决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等因素。
从全国角度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促进作用,而且效果显著。中国近些年OFDI规模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影响机制具有滞后性,且滞后二阶的OFDI对产业结构指标的影响大于滞后一阶的影响。
表3 分地区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分地区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但系数大小有差异,东部地区的影响要高于中西部。这是因为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东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同时,东部地区也具有较高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远远超过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产业分布由以20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一产业到90年代以加工业为主转向21世纪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固定效应显示,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并且高于全国水平,这是因为目前中国东部OFDI在全国OFDI的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发展水平,可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改善产业结构。第三、四列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起抑制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反而导致产业结构指标降低,但长期内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在于,目前国内中部地区有大量的产业仍处于成长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走出去”战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是很明显,导致产业发展因资金不足而放缓,对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相近,但是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正相关关系,影响效果与全国水平相近。由于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西部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引资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技术获取型O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跨国企业通过对先进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可以掌握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随着技术在企业内部的扩散,这一过程也会导致技术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转移,国内企业也会通过模仿创新等方法来间接获得先进技术,因此理论上,这一过程也常常带来国内生产率的提高。本部分试图对这一渠道进行机制检验,实证分析OFDI对TFP的效果。本部分首先采用包络分析的方法计算不同省份的TFP,建立31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技术获取型OFDI对国内TFP的影响,并使用hausman检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计量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技术获取型O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作用
根据表4的检验结果,OFDI当期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影响,但滞后一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技术获取型OFDI对TFP影响是短期的。另外,采用Hausman检验对是否存在固定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接受固定效应,结果符合经济学意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K)对全要素生产率(TFP)有显著的负效应,说明资本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负作用,;从固定效应的结果上看,研发经费(RD)对于当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不具有显著正影响。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归纳总结了OFDI与母国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OFDI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短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个时期。(2)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影响要高于中西部。(2)技术获取型OFDI可以显著促进国内TFP的提升,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根据实证结果,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可以对中国的产业升级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中国需要通过进一步对外直接投资,借助外部市场和资源来促成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中国仍需进一步优化“走出去”过程中的产业和区域布局,推动中西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中国整体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2.推进边际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用,应当持续推进边际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市场需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虽然中国目前在低端制造业上在国际上仍处于优势,但相对于国内需求而言,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而且随着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价格的上升,中国在低端制造业上的优势将逐步丧失,这些产业将成为边际产业。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中国在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时需要一定的前瞻性,通过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转移在国内已经属于边际产业的行业,使其继续在国外市场发挥作用,进而以节约资源、贸易结构升级的方式,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资源获取型OFDI的传导机制可知,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尤其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中国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取海外资源,支持国内生产制造的同时,还需提高资源利用时的技术性、效率性以及合理性,在不断降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资源这一路径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份,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中暂不考虑西藏自治区。②本文TFP数据利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提供的数据。